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榆林小曲經典曲目

榆林小曲經典曲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05:45:48

榆林小曲經典曲目(非遺印象南北文化融合的典範)1

曆史發其源,文化鑄其魂。文化蘊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而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家鄉文化的鮮明體現。作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文化,曆來是榆林最厚重的底色。這裡既傳承着燦爛輝煌、弦歌不辍的陝北文脈,又書寫出豐富多彩、獨具魅力的榆林文化,而榆林小曲便是其中一張耀眼的名片。

榆林小曲經典曲目(非遺印象南北文化融合的典範)2

這種有别于人們熟知的陝北民歌的藝術形式,伴以絲弦之聲的清唱藝術,以其纏綿委婉、優美動聽的風格,在漫長的幾百年的曆史歲月中,深深紮根在榆林城内的群衆之中,成為獨樹一幟的藝術奇葩。

起源特點

史上榆林,襟山帶水,北瞰河套,南蔽三秦,位居要津。翻開史書,榆林小曲背後的數百年曆史也蘊含着塞上的風雲變幻。幾百年前,榆林是陝北的文化中心,但由于曆代羌、胡、突厥等少數民族遷徙頻繁乃成為兵家必争之地,使這裡的文化形态呈現出一些獨有的特點。

榆林小曲經典曲目(非遺印象南北文化融合的典範)3

清初,天下初定,百廢待興,移民充邊,各地人才的彙聚,促成了各類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榆林小曲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生成的藝術新品種。此後,榆林小曲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以當地方言演唱并吸收了當地的民歌小調,豐富完善為今天的曲藝品種。

當南方的小調長期與北方蒼涼的陝北民歌相互補償、相互融合,兩種不同文化逐漸形成新的曲調曲風,既有南曲的委婉柔和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便形成今天的榆林小曲。可以說,榆林小曲之所以吸引人,就是由于它“南腔北調”合二而一的獨特藝術。

曆史傳說

關于榆林小曲的來源,還有一則頗為有趣的傳說。據說,當年明武宗來榆林,準備西渡黃河時,忽然心血來潮,後悔自己忘了從宮裡帶些樂人過來。于是立即派人去太原府,征調紅極一時的歌女劉楊氏以及她的父親劉良、丈夫楊騰到偏關頭,随駕“走西口”。

榆林小曲經典曲目(非遺印象南北文化融合的典範)4

他們來到榆林,住在太乙神宮(今凱歌樓),劉楊氏一家人的演藝不能滿足武宗皇帝的耳福,伴随武宗皇帝的太監們也亮起了嗓子,争先恐後的取悅皇上。太監嗓音尖聲怪氣,聽起來有點像女人的聲音,惹得城内百姓往往駐足聆聽,好不熱鬧。

時間長了一些心靈手巧的匠人們,從楊騰那裡學到了制作樂器的手藝,從劉良那裡學到了吹拉彈唱的技巧。武宗皇帝離開榆林後,城中百姓根據記憶你一言我一語,釀成了“一般一人演唱,間有對唱或對白,男扮女聲,真假嗓交替”的榆林小曲的雛形。

文化傳承

2006年,榆林小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這種經過幾百年無數藝人口口相傳、無數文人雅士參與創作的藝術,也成為榆林文化的标志之一。同時作為我國音樂史上唯一保存了江南絲竹音樂為主的“活化石”,受到了中外音樂學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

榆林小曲經典曲目(非遺印象南北文化融合的典範)5

如今,作為明清俗曲保留至今的榆林小曲,至今流傳在榆林城内的大街小巷之中。每當節日慶典,都會不時回蕩起那婉約清麗的民間曲調,讓人不知不覺地仿佛置身于江南,沉浸在祥和、溫馨的氛圍中。正所謂,一曲古樂,聽盡塞上鄉音。

器樂之間默契配合,既有粗狂豪邁的遼闊之音,又有文雅悠長的柔媚音韻,表演者演奏到興起時,忽地站起彈奏,酣暢淋漓。明快的節奏牽動着所有人的情緒,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古時情境,沉浸其中,如夢如醉,于潛移默化間傳承文化。

榆林小曲經典曲目(非遺印象南北文化融合的典範)6

榆林小曲,陝北土地上孕育出的一朵奇葩。它記載和傳唱着榆林人的情懷與心聲,就像是一股清泉,從塞北的沙漠中流淌而出,也從熱情的榆林人心中流淌而出。經冬立春、歲月更替,這一汪“甘泉”,見證了塞上名城的喜怒哀樂,更滋養着榆林人的心靈。

來源: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