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正午,
溫度40度,
北站街道永順居民區華祺苑
81歲的老黨員惠雲珍
和兒媳孫良珍在廚房裡忙活着。
洗淨綠豆、倒入湯鍋、加水慢煮、
再放入百合、冰糖……
片刻後,
一鍋清甜爽口的綠豆百合湯
新鮮出爐。
惠阿婆顧不上休息,
連忙讓兒媳打包好
放到一樓門廳的台子上,
通知居委工作人員來取。
疫情期間,為居委工作人員煮上一鍋暖心湯,成為了惠阿婆和兒媳孫阿姨每日雷打不動的習慣。
每次送湯,孫阿姨會貼心地在飯盒上貼好小紙條,寫上當日湯品的名稱:酸辣湯、羅宋湯、三鮮湯、蔬菜湯、山藥煲雞湯、腌笃鮮……每天的湯色花樣各不相同。
遇上節假日,她還會附上一些祝福、鼓勵的話,為居委工作人員加油打氣。從開始到5月31日解封,他們煮了整整58天,堅持了近兩個月。
如今疫情好轉,
雖然正值高溫天,
兩位仍會不定期地
給居委值守的工作人員“送清涼”。
談及“送湯”這個想法的由來,
惠阿婆告訴記者:
永順居委會辦公室就在小區裡,當時居委工作人員不能回家,吃住都在辦公室。辦公室地方狹小,幾個人擠在一起住,吃不好又睡不好。況且,他們每天還要處理大量工作,發物資、做核酸、給居民配藥……真的非常辛苦。
“我是一個老黨員,單位退休後,也從事了10多年的居委工作,我非常理解大家的辛苦,感同身受。我就和兒媳商量,要不給他們送點湯喝?”
“雖然歲數大了腿腳不便,還是要幹點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做點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惠阿婆清楚地記得電視新聞裡,來自全國的醫療團隊支援上海的情景。
特别是看到來自武漢的車隊,橫幅上寫着‘感謝上海’;還有來自汶川的車隊,車身挂着‘感謝上海為汶川重建’,我非常感動、熱淚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一方有難八方支持,全國各地都來支援我們上海了,我們本地老百姓也要力所能及地為防疫工作盡點力。我背不動、走不動,但是我也想幹點什麼,咱‘大力’出不了,可以出點‘小力’。
“居委這些年輕人不能回家,為他們煮碗湯不是什麼難事。疫情當前,他們能夠挺身而出,以身赴險,我們能做的,就是積極配合他們,為他們加油鼓勁。”惠阿婆說。
“封控初期,物資相對還是比較匮乏的。”孫阿姨告訴記者,那時候家裡的冰箱囤了一些食物,但是要封控多久、食物能撐多久并不明朗。
我也顧不上家裡物資能夠吃多久,就開始每天多燒一鍋湯,送給居委的工作人員。
不僅如此,惠阿婆還熱情地邀請居委工作人員來家裡住宿,“她們很客氣,婉言謝絕了。”她略有遺憾地表示。
孫阿姨負責記錄菜譜
調整湯品樣式
疫情期間,孫阿姨還主動報名參加了樓組的志願者,協助樓組長做好防疫工作,組織發動樓内更多熱心人,共同為樓棟防疫出力。
居民們的熱心付出,
永順居委會主任張家燕
看在眼裡、暖在心裡。
惠阿婆每天送來的湯都不一樣,還附上小紙條,能看得出非常用心。老人家年紀大,能堅持兩個月為我們煮湯,真的很感激、很感動。
現在天熱,我常常跟她說不要燒了,太辛苦。但是她說不行:‘我要為你們做點事,心裡才安。你們要堅持到底,不要倒下!’我們聽了也很暖心,所以我們也叫它‘暖心湯’。
“封控對我們來說是很突然的事,當時我們也不知道前面的路該怎麼走,也會感到焦慮和無助。這時,惠阿婆一家伸出援手,一個簡單的番茄蛋湯,我們都能體會到居民對我們的關懷和關愛,說明大家心裡有我們,給了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和勇氣,讓我們更好地為居民服務。”張家燕說。
疫情期間,居委工作人員為居民分發抗原、組織核酸檢測、運送保供物資、送快遞、配藥送藥……有時候加班工作到深夜。
在居民和居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華祺苑這個有555戶居民、1700多人的小區,沒有出現大規模感染疫情的情況。
居委工作人員的全心服務,
收獲了居民們滿滿的認可。
小區居民、志願者代表自發為永順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送上錦旗、感謝信,表達感謝之情。基層黨組織和居民的感情、黨員幹部們的沖鋒在前,共同彙聚成一幅團結奮鬥、共克時艱的感人畫面。
記者:郁婷苈
圖片:肖鳴亮、郁婷苈、受訪人供圖
視頻:傅雷
編輯:史笑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