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虎年大吉,健康快樂!
甲骨文裡的“虎”字,有的十分具象,簡直就是虎的肖像;有的較為簡省,但都具有虎的特點:巨口、銳牙、利爪、身有條形斑紋,尾巴粗壯有力,而且都是頭上尾下豎寫的。 殷商後期,以一單線條代表有花紋的身軀。 “虎”的發聲模拟老虎的吼聲:
西周中晚期省去利爪形和後腿形,虎頭下如同是個側人形。
金文“虎”(師㝨簋西周晚期)
戰國時期,虎頭的下部訛寫像一個人形。後來小篆從之:
石鼓文“虎”
小篆“虎”
隸書“虎”
楷書即依據隸書字形,寫成:
楷書“虎”
不過,春秋時期還有一種寫法,似乎是未将甲金文中虎形的後腿省去,上部仍為虎頭,下部為巾(見下圖)。到唐代正定文字時,以“虎”為正體,上虎頭下巾字形為異體。此後漸廢,僅在書法藝術中較多出現。
虎符
虎符最早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采用銅制的虎形作為諸侯王發給将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
虎符背面刻有銘文,剖為左右兩半,右邊留存于朝廷,左半交地方官吏或統兵将帥保管,使用時兩半相合,即為“符合”,表示命令驗證可信。
竊符救趙,是戰國時期著名曆史典故。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國圍困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于魏國,魏王懼怕秦國,不敢出兵救趙。情急之下,信陵君魏無忌聽取侯赢之計,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竊得虎符,取得了兵權,成功擊敗秦軍、救援了趙國,鞏固了魏國的地位。
秦代陽陵虎符,為秦始皇調動軍隊的憑證
夏 、 商 、 周 、 春 、 秋 、 戰 、 國 、 百 、 千 、 萬 、 王 、 東 、 西 、 南 、 北 、 福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