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19樓(my19lou)綜合整理自@杭州天氣、微博、杭州發布、新華社、中國教育網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天冬至,冬至是北半球一年當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這天,白天就會漸漸變長,反之夜晚逐漸縮短。
網友@林拙溪
冬至到來同時意味着數九寒天開始,而杭州的天氣也很應景,今天早晨市區最低氣溫降到-0.4度,這是入冬至今首次跌破0度。好在陽光充足,背風處曬曬太陽也是一種享受。
不光如此,未來兩天,杭州還将迎來一場小幅的升溫,最高氣溫從明天的11度升至後天的15度,帶着大家找回冬日暖陽的感覺。但緊接着,北方又一股弱冷空氣南下,伴有降溫和弱降水過程。
網友@呆哥哥
冬至,在民間有不少習俗,其中“吃”也大有講究。這不,話題#冬至吃啥#登上了熱搜,閱讀量逼近10億。
評論區大家為了吃點啥也算是争論不休,杭州人獨愛年糕:
有人吃湯圓:
有人吃餃子:
還有人喝起了羊肉湯:
杭州吃年糕
杭州人過冬至,除了有冬至祭祀的習俗,好像沒有哪樣非吃不可的食物,一定要吃,那估計就是年糕了。
有一種說法是,清末開始,杭州人每逢冬至要做三餐不同的年糕,早上吃的年糕是芝麻粉拌白糖的,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上是雪裡蕻、肉絲、筍絲的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為了吃上這一口年糕,很多杭州人會親自前往年糕廠打年糕。
網友@天地一青鳥
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還代表團圓之意。
北方吃餃子
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傳說醫師張仲景,東漢時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而那時,他早就名聲在外,其著作《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更是被曆代醫者奉為經典。
來源:搜狗百科
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将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原來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滕州羊肉湯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别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冬至家家都要喝羊肉湯。
冬至,你們那兒吃啥?
來源: 浙江之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