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
個别實詞另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在此一并解釋。
1.愛
1熱愛。少無适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
2愛護。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3愛惜。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國論》)
4)通"薆(ai)",隐蔽,躲藏。愛而不見,搔首踟蹰。(《詩經·靜女》)
5吝啬,舍不得。百姓皆以王為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2.安
1撫慰,安撫。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東南飛》)
2安置,安放。離山十裡有王平安營。(《失街亭》)
3使·····安定。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
4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歸去來兮辭》)
5安穩。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6表反問,哪裡,怎麼。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夢遊天姥吟留别》)
7表疑問,哪裡,哪兒。 沛公安在?(《鴻門宴》)
3.被
1被子。一日晝寝帳中,落被于地。(《楊修之死》)
2遭受,遇到。秦王複擊轲,被八創。(《荊轲刺秦王》)
3)表示被動。 妝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1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2通"披",披散,散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4.倍
1原數基礎上增加的相等數。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衆,叩關而攻秦。(《過秦論》)
(2通"背",違背,背叛。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5.本(優質教學資料來源:百度文庫"孤村冷雨夜")
山草木的根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2草木的幹、莖。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種樹郭橐駝傳》)
(3根本。父母者,人之本也。 (《屈原列傳》)
4抄本,底本,版本。今存其本不忍廢。(《指南錄後序》)
5原來的。此之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
本來。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孔雀東南飛》)
6推究,考察。抑本其成敗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傳序》)
6.鄙
1邊遠的地方。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振懾。(《荊轲刺秦王》)
2以······為邊界(邊邑)。越國以鄙遠,君知其也。(《燭之武退秦師》)
3輕賤。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孔雀東南飛》)
4庸俗,淺陋。敢竭鄙懷,恭疏短引。(《滕王閣序》)
7.兵
1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過秦論》)
2士兵,軍隊。沛公兵十萬,在霸上。(《鴻門宴》)
3戰争。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蔺相如列傳》)
8.病
1生病。而江浙之梅皆病。 (《病梅館記》)
2使······成病态。 以天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3困苦。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9.察
1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新。(《齊桓晉文之事》)
2詳審,細究。向察衆人之議,專欲誤将軍。(《赤壁之戰》)
3明察,了解。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國也》)
4考察和推舉。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陳情表》)
10.朝
1使··.··朝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過秦論》)
2上朝。相如每朝時。 (《廉頗蔺相如列傳》)
3朝廷。 于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谏》)
4朝代。指整個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蜀相》)
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長蛇。(《蜀道難》)
11.曾
1曾經。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2竟,竟然。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3指與自己隔着兩代的長輩與晚輩親屬。是高、曾時為一戶者,至曾、元時不分至十戶不止。(《治平篇》)
4通"增",增加。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2.乘
1駕,坐。 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赤壁之戰》)
2升,登。乘彼跪垣,以望複關。(《詩經·氓》)
3趁,順應。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4冒着。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
乘
1一車四馬的合稱。緻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
2輛。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觸龍說趙太後》)
誠
1誠心誠意。 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琉》)
2表肯定。确實,的确。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谏》)
3表假設推論。果真,如果。 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裡。(く屈原列傳》)
除
1台階。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朱子家訓》)
2去掉,除去。興利除弊。(《答司馬谏議書》)
3治,整理。即除逆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記》)
4拜官授職。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陳情表》)
5流逝,過去。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元日》)
15.辭
1借口,托辭。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左傳·僖公十年》)
2言辭,文辭 .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3一種文體。 歸去來兮辭。
4告别,辭别。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
5推辭,辭去。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6計較。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鴻門宴》)
16.從
1跟随,追随。 天下雲集響應,赢糧而景從。。(《過秦論>》)
2依順,聽從。 臣從其計。(《廉頗蔺相如列傳》)
3從事,參與。 弟走從軍阿姨死。(《琵琶行》)
4依傍,緊挨着。 樊哙從良坐。 (《鴻門宴》)
5使··跟從。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鴻門宴》)
6随從的人。其從如雲。(《詩經》)
7指堂房親屬。 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活闆》)
zòng
通"縱",合縱的盟約。 于是從散約敗,争割地而賂秦。(《過秦論》)
17.殆
1危險。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秋水》)
2)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3表猜測或不肯定。 大概,恐怕。郦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而言之不詳。(《石鐘山記》)
4表約略。幾乎,接近,差不多。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18.當
1遮擋。前辟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項脊軒志》)
2對等,比得上。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
3占據,把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4應當。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滕王閣序》)
5掌管,主持。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道。(《五人墓碑記》)
6對着,面對。 當窗理雲鬓,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7回表時間。值,在,正在。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過秦論》)
8表必然。 必定,一定。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孔雀東南飛》)
9表未來的時間。 将,将要。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10通"倘"。表假設,如果。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
當
1符合。将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促織》)
2當作。安步以當車。(《戰國策》)
3抵押,兩者相抵。 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屈原列傳》)
道
1道路,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燭之武退秦師》)
2途徑,方法。 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過秦論》)
3風尚。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4道義。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5思想、學說 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過秦論》)
6道理,規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師說》)
7志向。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8取道。從郦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9說,講。 何可勝道也哉? (《遊褒禅山記》)
20.得
1收獲。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促織》)
2心得,收獲。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遊褒禅山記》)
3取得,得到。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六國論》)
4得意,滿足。 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蘭亭集序》)
5取得,獲得。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勸學》)
6通"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7能夠。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
8融洽。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記王忠肅公翺事》)
9适宜、得當。此言得之。(《六國論》)
必須、應該。吾得兄事之。
(《鴻門宴》)
21.度
1限度。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谏太宗十思疏》)
2制度,法度。 内立法度,務耕織。(《過秦論》)
3度量,氣度。常有大度。(《漢書》)
4常态。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荊轲刺秦王》)
5次,回。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江南逢李龜年》)
6譜寫。予懷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揚州慢》)
7過。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
duó
1計算,衡量。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絮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過秦論》)
2推測,估計。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22.非
1不對的,錯誤的。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2責怪,認為不對。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遙遊》)
3用在判斷句中,相當于"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沒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勸學》)
23.複
1返回。以是知公子恨之複返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恢複。嗚呼!師道之不複,可知矣。(《師說》)
3回答。 公子往,數請之,朱亥故不複謝。(《信陵君竊符救趙》)
4禀告。有複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齊桓晉文之事》)
5雙層。紅羅複鬥帳,四角垂香囊。(《孔雀東南飛》)
6繁複,重複。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遊山西村》)
7再,又,還。于是項伯複夜去,至軍中。(《鴻門宴》)
24.負
1背着東西。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國也》)
2擔負,承受。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阿房宮賦》)
3使·····承擔。 均之二策,甯許以負秦曲。(《廉頗蔺相如列傳》)
4憑借,倚仗。 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廉頗蔺相如列傳》)
5享有。久負盛名。
6覆蓋。 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登泰山記》)
7背棄,違背。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廉頗蔺相如列傳》)
8辜負。誓天不相負。(《孔雀東南飛》)
9蒙受,遭受。不明不暗,負屈銜冤。(《窦娥冤》)
10敗,戰敗。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六國論》)
25.蓋
1古稱傘,車蓋。今已亭亭如蓋矣。(《項脊軒志》)
2遮蓋。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3勝過,壓倒。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赤壁之戰》)
4發語詞,表推測,大概。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遊褒禅山記》)
5用在句首,不譯。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報任安書》)
hé
通"盍",何,怎樣。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26.故
1緣故,原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蔺相如列傳》)
2舊交。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3舊。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念奴嬌·赤壁懷古》)
4衰老。 暮去朝來顔色故。(《琵琶行》)
5故意,特意。故遣将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6仍然,仍舊。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孔雀東南飛》)
7固,本來。此物故非西産。(《促織》)
8所以。故木受繩則直。(《勸學》)
27.顧
1回頭。相如顧召趙禦史。(《廉頗蔺相如列傳》)
2顧慮,顧及。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鴻門宴》》)
3)看望,拜訪。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
4)表輕微轉折,隻是,不過。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廉頗蔺相如列傳》)
5表反問。豈,難道。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28.固
1險要的地勢。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過秦論》)
2使·····穩固。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3固執,頑固。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阿房宮賦》)
4牢固。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過秦論》)
5堅決,堅持。蔺相如固止之。(《廉頗蔺相如列傳》)
6本來,原來。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國論》)
7确實,實在是。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記》)
8)表讓步,固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報任安書》)
29.歸
1舊指女子出嫁。後五年,吾妻來歸。(《項脊軒志》)
2返回。 田園将蕪胡不歸? (《歸去來兮辭》)
3歸還。 臣請完璧歸趙。(《廉頗蔺相如列傳》)
4歸依,歸附。而皆背晉以歸梁。(《伶官傳序》)
5趨向;集中于一處。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愚溪詩序》)
30.國
1國家。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燭之武退秦師》)
2國都,京城。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齊人有一妻一妾》)
31.過
1過失,過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2走過,經過。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
3勝過,超過。裘馬過世家焉。(《促織》)
4犯有過錯,錯了。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觸龍說趙太後》)
5責備。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鴻門宴》)
6拜訪,探望。願枉車騎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