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二胎我覺得隻要條件允許尤其是老人能幫上忙,那麼能生還是可以再生一個的,但準備要三胎的家庭,還是要做好充分準備才行的,而且這個準備不僅僅隻是物質上的。
一位三胎媽媽剛剛生下三胎才兩三個月,且照顧孩子的事情基本上都要靠自己(孩子爸爸很忙,經常飯都不能在家吃),結果自己被剛上一年級的另一個孩子給愁壞了。
孩子在學習上專注力很差,在其叙述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半個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非要寫幾個小時”。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考慮到家庭的特殊情況,也就理解了,其實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不是很難,可能是媽媽每天太忙了、太焦慮,使得自己沒能靜心梳理好問題。
問題可能性分析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用慌,首先要确認的是孩子學習不專心、拖拉是偶爾這樣,還是一直如此。
如果是偶爾的,那麼問題不大,肯定是孩子遇到了某些事情,這時候跟孩子聊聊一般來說就能發現問題。
怕就怕孩子一直這樣。
如果孩子一直都是這樣的學習狀态,那麼我建議家長再去問問孩子的老師,看看孩子在學校的一些表現,然後我們結合所有的問題綜合起來進行分析。
我的初步判斷大概會有如下兩種可能:
1、孩子可能會存在多動症或者感統失調的問題。
孩子的一兩個問題表現肯定是不能确定是不是以上兩種可能,這就是我為什麼讓家長問問孩子的老師。
把各種問題綜合一下我們大概就會有一個判斷了。
當然,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帶孩子去檢查一下,這事兒不用太擔心,就算是真的有問題由于發現得早,那麼幹預的效果也就會更好,不會影響孩子後面的正常學習、發展的。
2、可能是孩子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
比起上面的原因,我其實更希望孩子的表現是這個原因導緻的。
而且我覺得這個可能性還是挺大的。
因為家裡有三個孩子,最小的才兩三個月,這個已經上一年級的孩子其實本身也還是個小孩。由于家裡又多了一個孩子,那麼必然會把過去對他的關注分掉一部分的,尤其是小寶寶才兩三個月大,這也就導緻了家長一個不小心就會把大量的關注都分走。
這個問題是多娃家庭都必須要面對的,躲是很難躲得過去的。
别看孩子小,他們可是相當敏感的。
所以在多娃家庭中,大一點的孩子如果有一些“問題”表現,我們做家長的一定不要隻看問題的本身, 要綜合孩子的表現分析一下是不是存在孩子故意表現出各種狀況以引起家長的關注、關心。
這個分析問題的習慣家長在最初的一兩年内一定要堅持。
解決問題的建議對于這個問題我有如下兩個建議供遇到同類問題的家長參考:
1、可以先不去醫院檢查,但和孩子老師的溝通要馬上去做。
一般來說孩子在家是這樣的一個狀态,在學校也可能會有挺多問題的。
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一個原則——孩子的不足之處不必急于要求孩子去改正,尤其是不要搬出來“老師說”來吓孩子、逼孩子必須馬上改正。
家長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最主要的是為了更全面地發現問題,而不是找批評孩子的理由。
解決問題嘗試着用“表揚優點”的正面方式。
這裡是可以說“老師說”的,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有被老師、你群關心關注。
例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老師說你在xx方面表現得比之前更好了。”
但是要把“為什麼更好”“如何做到更好”也告訴孩子,例如說舉手回答問題這事兒,我們可以說“老師覺得是因為你知道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可以提高自己的聽課質量,而為了能夠更好地回答對問題,你也會做很充足的課前準備……”
這樣一來既肯定了孩子,實際上也告訴了孩子正确的做法是什麼。
對這麼大的孩子來說,鼓勵、賞識的作用會比管束、批評更有效,表揚之後可以再挑選一兩個解決難度不是特别大的問題來鼓勵孩子——“如果你能夠在xx方面再更進一步、再努力一些就會更好了”。
但不能隻說這樣“空洞”的話,就像上面說的一樣,要把“過程”給孩子明确了,讓孩子知道“如何做”是很重要的。
事實上就像“好好學習”這件事情一樣,所有孩子都知道好好學習很重要,問題是大多數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才是好好學習,還有一些孩子則是知道如何做卻堅持不了,我們要解決的其實就是這些具體的問題。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被關注的,特别是自己不錯的表現不但被關注到了,而且還得到了肯定,那麼孩子還是會願意主動克服很多的困難而去做好更多事情的。
反之如果我們強調太多不足之處,确實很多時候也能達到“引起關注”的效果,而孩子對“是非”是缺少認知的,那麼很可能因為我們強調“不足”而導緻孩子畏縮不前,因為孩子都會怕“萬一做錯了、沒做好”被批評的結果。
這點希望家長一定要注意,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無論是學習還是非學習的事情在這個年齡段盡量采用這種方式。
2、盡量給孩子一個“專屬陪伴時間”
家長不是說“半小時”就能寫完嗎?我們姑且認為家長的判斷是準确的,即孩子确實應該是在半小時就能夠寫完這些作業。
那家長是不是真的拿不出這半個小時來陪孩子一起完成作業呢?
如果不行20分鐘行不行?
再不行10分鐘、10分鐘的陪或者5分鐘、5分鐘的陪行不行?
如果可以,那就把這個時間變成屬于她的“專屬陪讀時間”。
陪的時候就是全身心地陪,堅持的原則還是上面說的——多肯定孩子的積極表現,給孩子賦予積極的能量。
孩子寫得太慢家長可以說:“你寫得真仔細,以後的字肯定能寫得非常好看,現在寫不好是因為你手腕力量不足,沒關系,你隻要認真寫,慢慢就會越來越好了……”
孩子開始有點要走神、不夠專注了的時候,家長可以說:“(⊙o⊙)哇,你已經堅持認真書寫10分鐘了,真厲害,你認真學習的樣子好可愛好棒!我們再堅持一下,看看還能保持多久這樣的狀态好嗎?”
孩子總是寫錯、寫不好開始有些煩躁了,我們可以說:“寫錯了沒關系,每次寫錯了我們看看是哪裡錯了,是太着急了還是沒仔細觀察,後面隻要能夠注意這些問題出錯就會越來越少了,你看你現在比以前就進步很大了……”
孩子在寫的過程中不要打斷孩子、影響孩子,等到了孩子寫完某些内容或者發現孩子已經要坐不住了,的時候,再說這些,這樣會又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回作業上。
當然了,這個“專屬時間”不要局限為隻是“專屬陪讀時間”。
在這個時間裡我們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或者說我們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有一個屬于某個孩子的“專屬時間”——比如一起讀讀書、一起聊聊天、一起玩個什麼東西、做個事情等等。
總之家長要通過實際行動讓孩子覺得自己并沒有因為小弟弟/妹妹的到來而被忽視,這就避免了孩子試圖通過犯錯來引起家長關注的可能。
3、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
無論是照顧三寶、陪三寶玩還是讓孩子幹點家務,都可以去做做。
過程中也要堅持上面說的多鼓勵、多認可。
如何讓孩子願意去做一些事情,除了事情本身有一定的吸引力之外,很多事情是取決于他們做了這件事情之後會得到什麼,有的可能是事情本身帶來的滿足感、成績感、幸福感,有的則可能是通過做這些事情還能得到什麼。
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其他什麼事情,大多數事情都是如此。
孩子在這種三胎家庭的環境下,缺少屬于自己的“被關注”是很可能的。
所以如果讓孩子感受到有一些事情是“離了你不行”“你很重要”的話,其實就是在讓孩子覺得自己被重視、被關注了。
家長讓孩子感覺自己“被需要”是會激發孩子在很多事情上的主動性的。
所以别怕“累着孩子”,也别怕“影響學習”,真的給孩子心理賦能了,孩子在做很多事情時是不會覺得累而且說不定還會覺得很快樂的。
說個很多人可能都不太信的事情,我家孩子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我們硬是把“做卷子”這種事情變成了一種“獎勵”——隻有你表現得足夠好,我們才給你一套試卷讓你做,讓你獲得做完試卷之後的滿足感、喜悅感……
當然,也就是那時候有用,孩子也不傻,等再大點之後這招就沒啥用了,但有些習慣、态度和認識卻在這樣的過程中給孩子潛移默化地培養起來了,而這些會對孩子後面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多積極的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