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工信部、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 制圖:張丹峰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在重點行業和區域建設若幹國際水準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和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效如何?從發展起步期進入快速成長期,未來工業互聯網發展方向是什麼?對此,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及企業。
超20%
工業互聯網核心産業規模年均增速
單點應用向綜合集成延伸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科技産業園區,德普特電子有限公司的無塵車間内,數條屏幕模組生産線上,機器人正快速精準地将傳送帶上的一片片屏幕面闆運送到機床加工位,經過組裝、檢測、包裝完工下線。
設備運轉有序、流程有條不紊的背後是數字化管控平台在發揮作用。“基于華為雲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對設備數據的采集上傳、互聯互通和數據挖掘,不僅大幅提升了管理的精細度,還使人力成本下降25%左右。”公司首席财務官陳誠說。
20公裡之外,同在松山湖的正業科技也在享受着工業互聯網帶來的發展紅利。“在售後技術服務方面,過去80%以上的訂單需要工程師現場确認,維修耗時長,每年還需花費數百萬元。”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有了工業互聯網平台支撐,通過将物聯網系統與供應鍊管理系統結合,可實現遠程檢測和在線診斷,在降低售後成本的同時,服務能力也得到提升。
“在自身智能化轉型後,借助行業積澱及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智能化支撐,企業将進一步轉型為智能制造綜合服務商。”在華為高級副總裁張順茂看來,把這套系統輸出給供應鍊企業,有助于推動上下遊企業共同降本增效。
“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呈現出由點到面、融合應用快速發展壯大的特點。”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說,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已從龍頭企業内部拓展到産業鍊上下遊,正在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格局。目前,我國具備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數量超過100個,連接設備數量超過7600萬台套,工業機理模型數量達58.8萬個,服務企業超160萬家。工業互聯網産業規模和參與主體快速壯大,工業數字化裝備、工業互聯自動化、安全與工業軟件等核心産業規模年均增速超20%。
從行業看,應用範圍已從個别行業向鋼鐵、機械、電力、交通、能源等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加速滲透,有力支撐一二三産業融通發展;從環節看,工業互聯網從研産供銷服各環節單點應用,向全環節全流程綜合集成應用和多領域系統創新延伸。
超1800個
5G 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
融合創新應用加速落地
走進中信戴卡鋁車輪六号工廠,智能生産線上壓鑄成型的輪毂正在經過X光無損探傷,以保證流轉到後續工序的都是合格品。這樣的場景源自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聯手”。工廠智能運行科負責人徐偉傑介紹,基于人工智能視覺檢測系統和千萬級以上的大數據圖像分析,檢測效率提升40%,減少了50%左右的檢測作業人員。
主動擁抱工業互聯網的不隻是人工智能,近年來,5G、虛拟現實等新技術與工業互聯網加速融合,一大批融合創新應用正在不同領域落地。
在鋼鐵行業,廣西柳鋼與中國移動合作,通過對傳統天車改造,利用5G網絡進行控制指令及高清視頻傳輸,一舉實現了天車遠程操控,綜合效率提升33%;在制造行業,浙江桐鄉新鳳鳴集團攜手國網嘉興供電公司,借助5G網絡實現了對用電設備的實時監測,不僅能提前預測故障排除隐患,還能有效提升設備運行壽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經過多年發展,工業互聯網平台引領效用顯著。15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平均接入工業設備達243萬台套,服務工業企業超1萬家,為鋼鐵、電力等20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提供服務。
“5G将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深度集成,與行業特有的知識、經驗、需求相結合,不斷形成賦能行業的新應用。”浪潮集團副總裁林巍說。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互聯網融合賦能千行百業的過程,是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壯大數字經濟的進程。”魯春叢表示,近年來,這種結合已從生産監測、遠程服務、智慧物流等基礎環節加速向數字化研發、機器視覺檢測等關鍵環節延伸,形成了協同研發設計、柔性生産制造、無人智能巡檢等十大應用場景。以5G 工業互聯網為例,目前在建項目已超過1800個,并已在電子設備制造、裝備制造、鋼鐵、采礦、電力等五大重點行業開展應用。
約29億條
工業互聯網數據
數字化轉型推動新業态發展
“自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穩步推進,部分重點任務和工程超出預期。目前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已形成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體系化布局,彙聚約29億條工業互聯網數據,覆蓋約703萬家企業。”魯春叢說,也應看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工業互聯網進入關鍵發展期,如何在現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從供給側看,需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超前一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子文提出,應以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新技術新産品研發,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
從需求側看,要在發展新模式新業态方面領先一步。“我國工業門類衆多,不同行業對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需求差異較大。”在魯春叢看來,應引導各領域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從自身行業特點和企業痛點出發,尤其要助力中小企業用得上、用得起工業互聯網,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不斷推動新模式、新業态發展。
今年初,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确提出未來3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将把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深化融合應用、強化技術創新、壯大産業生态、提升安全保障5個方面作為重點抓手,推動産業數字化、帶動數字産業化。
“兩個三年行動計劃實現了有效銜接,将為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提供必要保障。”魯春叢表示,新版三年行動計劃着力解決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如标準制定、技術産業化等深層次問題,将助力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跑出加速度。(記者 韓 鑫)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29日 第 07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