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秦一統天下各國滅亡的順序

秦一統天下各國滅亡的順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12:16:11

秦經過商鞅變法之後,雖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買賣,但一個制度從制定到落實是有一定過程的。秦統一六國後,實際上大部分的土地依然掌握在國家手中,國家通過獎勵軍功,将土地賞賜給功臣;并通過“授田”的形式,将土地授給百姓耕種,以此收取租稅。

秦一統天下各國滅亡的順序(為什麼二世而亡)1

商鞅畫像

由于秦朝統治者奉行皇權至上思想,國家财政權力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加上秦朝皇帝好大喜功, 不顧現實中百姓的生産狀況和基本生活需要,過度賦斂,以緻百姓揭竿而起,加速秦朝的覆滅。本文分析秦朝的賦稅制度和賦稅的征收管理,探究其背後的曆史教訓。

一、秦的賦稅制度介紹

1. 田租

田租,也叫田稅。公元前408年,秦簡公在位時期,秦國實行“初租禾”制度,這是秦國按田收稅的開端,但是并不能确定此時有“田租”之名。但可以肯定的是,秦國商鞅變法之後,就有“田租”之稱了。

它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征稅,一是通過土地面積收稅,即以“百畝”為計量單位進行征稅;二是“舍地而稅人”,這句話并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的不收田稅隻收人頭稅,而是說哪怕國家沒有給百姓授足百畝地,百姓也要按照百畝地的标準交稅。

秦一統天下各國滅亡的順序(為什麼二世而亡)2

田租稅收的實物有兩項,一是“禾稼”,也叫禾粟,菽粟等,屬于谷類作物,古文中講的“入禾稼”,就是交田稅的意思。二是刍稾,指刍草與禾稈,主要是用以喂養牲畜的草料,因為秦朝馬匹和牲畜數量衆多,因此刍稾也是一項重要的稅收。一般來說,刍稾是禾稼的附屬品,屬于附加稅,計田收租。商鞅變法之後,會根據不同地區的土地優劣狀況實行定額稅制。土地貧瘠的地方所交的稅比土地肥沃的地方少,有些土地貧瘠的地方也可能隻征收刍稾,而不收禾稼。

關于田租的租率,史書中并無明确記載,但可以推測是,秦的稅率應是結合産量和租率,規定一個固定租額,即實行定額租制。因為産量受地區氣候,百姓勤勉程度等因素影響,面對大量的佃農,單純的實行分成計征方式計算租額顯然不太可能。

秦一統天下各國滅亡的順序(為什麼二世而亡)3

過去有人為,秦代的租率為“什五稅一”。但由于史料有限且相關記載中矛盾點衆多,因此沒有采納“什五稅一”的說法。根據現有的資料,大多數學者認為秦的租率應該是“什一之稅”,就是百姓要向将十分之一的收成作為稅額上交給國家。

根據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簡記載:“度禾、刍、稾而不備十分一以下,令複其故數;過十分一以上,先索以禀人,而以律論其不備。”

根據記載所說,谷物、刍稾沒有交足十分之一的,就要按照規定補足;而交足十分之一的,則先全部發放給領用的人,再依法處理缺數的問題。其次,戰國時期各國實行的大多都為“什一之稅”,這是當時普遍的租率标準。一直到秦統一六國,也沒有在史書上發現關于更改田租率的記載。

2. 賦

《漢書·食貨志》中記載:“殷周之時,有賦有稅。賦供車馬、甲兵、士徒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稅給宗廟郊社百神之事,天子奉養,百官祿食庶事之費。”

早在殷周時期,便有賦的記載,并且在大量的史料中,我們發現,“賦”在古代其實是軍役和軍用物品的專稱。如《周禮·大司徒》中:“賦,給軍用也。”或《漢書·刑法志》中:“稅以足食,賦以足兵。”這樣的例子,在先秦典籍中尤為常見。

秦孝公十四年,頒布了“初為賦”法令,“初為賦”中的“賦”,所指是“戶賦”還是“口賦”,學術界的對此有很大争議。但是,筆者認為,這裡的“賦”應該是指“戶賦”。因為在秦國的法律中是用“戶賦”這個概念的。而口賦,大概是後面新設的制度,或者是由戶賦轉變而來。

秦一統天下各國滅亡的順序(為什麼二世而亡)4

由于秦朝的常制為“口賦”,所以本文介紹的重點也是口賦。關于口賦的制定,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随着國家戰事增多,需要增加财源以維持國家運轉;二是按人頭數收稅,不論年齡大小,不論貧富與否,都必須交稅,此舉擴大了賦稅負擔面,使統治者可以從更多地方榨取錢财,滿足他們的各種需求。

秦惠文王之後,口賦的征收形式以錢為主,布匹為輔。關于口賦定額,秦的相關文獻中并無專門的記載,但在一些史料上有談及口賦的稅額,各地的标準不一樣。秦惠王并巴中時,稅額大概是每人一百八十錢,比較偏遠的黔中郡地區稅額為四十錢。至于廣大内地的稅額,并無詳載。漢朝對口賦的記載更為詳盡,漢初稅額為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錢,漢朝7到14歲的兒童也要交稅,每人每年交20錢。漢武帝時期,由于軍費不足,起征年齡降低至3歲,稅額為23錢。

秦朝除了常制的“口賦”,還有一些其他形式的賦稅類型。如:

(1)罰賦

秦律規定,如果已經成年的男子不分家,即出現“民有二男”的情況,則一個人要交兩倍的賦稅。

(2)更賦

在商鞅變法前,“更”是徭役的名稱,替代徭役的賦稅就叫“更賦”。因為秦律規定,男子到達服役年齡後,需要給郡縣服役一個月,又叫“月為更卒”。但不是人人都親自去服役,有些人就會出二千錢雇人替他去服役。此外還有一種“日更”,即“天下人皆直戍邊三日”之役,這種就更不可能人人都親自去服役了,不去服役的人,要每年“出錢三百入官,官以給戍者,是謂過更也”。

秦一統天下各國滅亡的順序(為什麼二世而亡)5

秦軍

并不是所有的徭役都可以請人替代,在秦的律法中,隻有“一月一更”之役和“戍邊三日”之役可以請人替代。嚴格來說,前者花錢請人代替服役,這種“雇更錢”并不能叫“更賦”,因為這并不是官府規定的,這隻是雇傭者與被雇傭者之間的自由雇傭關系;而不親自去服“戍邊三日”之役,每人每年要向國家繳納三百代役錢,交了代役錢,就算服過了“戍邊三日”之役。

除此之外,秦還有很多雜稅,如以商賈為課稅對象的關市之稅;面向鹽、鐵、酒、肉等民用必需品所征收的商品稅;從名山大澤中獲得的木材、特産、魚類、飛禽走獸、礦脈資源等,都要交所謂的山海池澤之稅,也叫漁采畜牧稅,稅額為物品利潤的十分之一。

秦一統天下各國滅亡的順序(為什麼二世而亡)6

秦末農名大起義

秦的賦稅制度,其征收範圍包括商賈貿易、農業生産、漁業畜牧等方面。賦稅結構趨于完善的背後,是百姓苦不堪言的現狀。

二、賦稅的征收管理

秦統一全國後,為加強皇帝對地方的控制,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在全國推行郡縣制,既實現了中央權力的高度集中,又保障了賦稅的征收。

1.負責征收的機構

秦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中央統領地方,地方拱衛中央。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郡是地方最高的行政機構,負責全郡各方面的工作,包括收稅。郡以下的一級行政機構是縣或道,内地設縣,少數民族設道。秦制滿萬戶以上的縣設縣令,不滿萬戶的設縣長。管理賦稅是縣長、縣令的職責。縣以下分設的鄉、亭、裡,據《百官公卿表》記載,十戶一裡,有裡長;十裡一亭,有亭長;十亭一鄉,有鄉長。其中鄉佐、鄉啬夫、裡正,負責收取賦稅。

秦一統天下各國滅亡的順序(為什麼二世而亡)7

2.保障賦稅征收的獎懲措施

為保證賦稅的順利征收,秦建立了嚴密詳盡的法律制度。《秦律十八種·倉律》中記載,谷物入倉之後,要用一萬石為一積,用籬笆隔開,設置倉門,由縣啬夫或者丞和倉共同封緘。谷物出倉,如果不是原來入倉人員來出倉,要令加稱量,稱量結果與題識符合,就可以出倉。此後如果有數量不足,則要出倉者賠償,如果有剩餘,就要上交。如果糧堆上長蟲了,要重新堆積,不能使谷物敗壞。

秦法不隻是嚴格,它劃分的也特别細。比如說,倉庫門沒關緊,縫隙可容納一指的,罰;倉庫的窗戶沒關緊,縫隙可容一指的,罰;倉庫裡的草墊下有糧食掉落,罰;倉庫裡有老鼠洞,罰;糧倉管理不善導緻糧食黴變的,罰等等。雖然秦法嚴格,但是對于績效好的,也有獎賞。

《廄苑律》中規定:每年的四月、七月、和正月評比耕牛,成就優異的,賞賜啬夫酒一壺、幹肉十條,飼牛者可以免除一年更役。

三、秦代賦稅的曆史教訓

商鞅變法時,商鞅提出重農抑商的主張,重視農戰,獎勵耕戰。但到了秦始皇掌權時期,秦始皇賦斂過度的舉措,導緻秦朝内部社會矛盾激增,百姓苦不堪言。秦二世登基之後,百姓的生活狀況仍并未得到改變,最終引起社會動亂,加速了秦朝的滅亡。其背後的曆史教訓值得引起我們的思考。

1.王朝過度集中權力的弊端

中央權力的集中,使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雖然秦朝依法治國,行政皆是以法律為依據,但法律無法制約皇權,這也是造成皇帝獨斷專行的原因之一。當一個國家的行政權力、财政稅收全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時,其危害性可想而知。

秦一統天下各國滅亡的順序(為什麼二世而亡)8

秦始皇像

高度集中的财政體制,在實行上也存在隐患,君王竭盡天下的财富供養王朝,卻這依然無法滿足統治階級無窮盡的私欲。秦始皇為彰顯自身功績,展示自身威嚴,未考慮百姓日益增加的生活負擔,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修築陵墓,既給國家帶來巨大經濟負擔,又給百姓帶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

2.賦斂無度,加速王朝覆滅

經過長期的戰争,百姓已經苦不堪言,急需調養生息。雖然修築長城,修建馳道等工程有助于國家發展,符合社會進步的要求,對人民、對統一中國都是有益的。修築宮室陵墓也能起到顯示皇家威嚴,震懾宇内的作用。但不管多麼宏大的工程,它的意義多麼重大,百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君主與民衆之間的“度”是個很微妙的東西,君主既能從百姓身上索取更多,又能保證百姓的基本生活能過得下去,王朝的統治才能穩定。賦稅制度的制定,需要考慮現實中百姓的實際生産力,若賦稅值太高使百姓無法保持最低生活水平,那這個王朝的結果也是可以預見的,超過實際情況,無限制的剝削,必然加速王朝的覆滅。

總結

國家與民衆之間,不應該是奴役與被奴役的關系,得民心才得天下,國家的穩定與長治久安需要民衆的支持,任何不考慮民生妄自尊大的行為,對于政權來說,都是一個緻命的隐患。


參考文獻:

《秦代租賦徭役制度研究》

《秦自商鞅變法後的租稅徭役制度》

《秦漢賦稅制度》

《百官公卿表》

《倉律》

《法律答問》

《漢書·食貨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