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城是誰修建的

長城是誰修建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0:13:03

長城是誰修建的?一 長江之畔,武漢江漢關大樓靜靜矗立“當……”整點響起的鐘聲,仿佛這座城市的心跳 曆史将記住這一重要時刻——公元2020年4月8日淩晨,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這座被白衣戰士日夜守護的城,終于“通”了0時50分,離開武漢的第一班火車從武昌站開出,駛向廣州 “九省通衢會,中南繁華京兩江彙夏口,三鎮矗江城”那個人們熟悉的武漢回來了此時此刻,回望那些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我們再一次确認這一事實:有了人民軍隊和人民的血肉相連、同心共渡,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在人類發展的時間軸上,2020年注定将成為曆史記憶中的重要坐标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實現之年,全面打赢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滄海橫流,浩蕩前行,正駛向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号巨輪,迎面遇上驚濤駭浪般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面對這場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疾病,中國果斷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 這是一位大國領袖的遠見卓識,更是關乎人民命運的重大抉擇經中央軍委主席批準,來自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武警部隊多個醫療單位的4000多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奔赴武漢 搶速度,就是安定民心 火神山醫院的建設使用,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這所全國矚目的醫院從交付使用前就開始了抗疫讀秒倒計時為了搶時間,軍隊醫護人員一遍一遍熟悉環境,規範診療流程,克服重重困難應收盡收、應收早收進駐8天後,火神山醫院收治患者量就已過千 搶速度,就是踐行使命 2月14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進駐武漢泰康同濟醫院,同日承擔起醫院143名患者的醫療救治任務這是一所尚未完工的骨科醫院,軍地醫護人員攜手整合醫療資源,将原定的860張床位數提升至1060張,成為抗疫一線又一支“主力部隊” 緊随其後,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按時限完成病房接管任務,兩天後開始收治病人投入運行為了加大收治力度,醫院各科室連夜騰房,将原定的700張床位拓展至820張,9天後進入滿負荷運行狀态 一聲令,一聲到“共産黨員”成為戰鬥集體共同的名字專家黨員突擊隊、“張華傳人”黨員突擊隊、插管黨員突擊隊……在防護服和迷彩服之間不分晝夜不停切換,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言中的承諾:“随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2020年1月24日至4月16日,這一段人類曆史的時間單元,見證并記錄了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交出的圓滿答卷 二 在抗疫一線,這裡按下的“快門”,鎖定的是人民軍隊轉型重塑再出發的“大景深”,彰顯的是忠于黨忠于人民的永恒底色 忘不了,對軍隊醫務人員的贊美,持續鼓舞着抗疫一線廣大官兵和醫務人員的戰鬥熱情:“你們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黨和人民感謝你們” 光明的使者什麼樣?一個聽診器可以作證——病床旁邊,隊員宋立強上身微微前傾,屏住呼吸,認真辨别聽診器中傳來的聲音,任憑汗水在防護服内流淌一些重症患者無法外出接受胸部CT檢查,他冒着被感染風險,嘗試隔着防護服聽診 希望的使者什麼樣?一組數字可以作證——56歲,36年黨齡,40年軍齡毛青說,自己得配得上寫進履曆裡的每一個數字無論是搬運物資、洗消防護,還是監督防控、救治病人,毛青總是忍着右髋關節的舊傷,沖鋒在救治第一線 最美的天使什麼樣?一幅畫面可以作證——一次,醫療隊員唐傑用濕棉簽給患者濕潤嘴唇時,患者突然嘔吐起來唐傑迅速清理污物,然後拿出床下的臉盆,倒上溫水,一點點為患者擦拭幹淨…… 三 抗疫一線的一個個封閉空間,就像一個個高壓氧艙,裡面充滿了高純度的忠誠信仰那是一支軍隊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 人民至上,有一種戰鬥叫不舍晝夜—— “根本記不住今天是星期幾,在這裡,時間概念永遠隻有馬上、立刻……”進駐醫院後,軍醫馬壯和戰友們一直處于快節奏、高負荷的忙碌狀态中,隻為盡快收治病人 就像高速旋轉的陀螺,轉得越快,立得越穩深夜,趕去接班的軍醫胡世颉一腳踩上剛鋪設澆築的路面迷彩鞋上裹滿水泥漿,變硬了穿不了,卻成了一段記憶、一個化石,甚至一座豐碑 人民至上,有一種無畏叫舍生忘死—— 一位危重病人轉運中輸液管突然堵塞、出現心衰現象,中部戰區總醫院護士長方萍冒着被感染的危險,毅然摘下起霧的護目鏡進行穿刺 “一進‘紅區’,哪有時間考慮怕不怕?腿不停地跑,手不停地幹,腦子不停地轉隻有一個念頭:把人救活”每逢有重症患者需要緊急施救,護士馬曉麗和戰友們都毫不猶豫地迎上去 一名隊員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軍醫也是肉體凡胎,也食人間煙火,但隻因人民把我們養育,需要的時候,以命換命都在所不惜這,就是我們的堅定” “穿過你的朦胧我的眼,隻要有光感,我就要站在病人面前……”白衣戰士們的“詩和遠方”,寫在他們奮戰的日日夜夜裡從他們心底奔湧而出的,是對人民岩漿般熾熱的大愛深情 四 這裡是武漢,是湖北,是中國 詩人約翰·鄧恩寫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14億人擁有武漢,武漢也擁有14億人再大的天災除以14億也會變得渺小,再小的愛心乘以14億也會無比強大 “武漢,今夜不再孤獨,媽媽和她的同事們來了解放軍來了”這個春節,一篇題為《最不尋常的寒假》的作文迅速在網上熱傳網友紛紛為小作者、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夏海珍的孩子楊夏雨點贊 無獨有偶湖南懷化8歲小學生圖圖手繪的“防疫漫畫”,被無數網友轉發漫畫裡,她将抗疫一線的醫生護士、解放軍、工程基建人員,比作哪吒小朋友說:“哪吒有三頭六臂可以戰勝病毒” 一篇作文、一組漫畫引發廣泛關注的背後,折射的不僅是家庭後方對抗疫勇士的默默支持,還有無數個你我他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的鼎力支撐 這個不同尋常的庚子之春,無數溫暖的聲音透過直播畫面,回響在人們耳畔 在金銀潭醫院,醫療隊隊員和患者一起記住了《我和我的祖國》的歌聲那天,看到一些患者情緒低落,醫護人員當着大家的面,在防護服上寫下了“加油”二字就在此時,一處病房裡傳來《我和我的祖國》的歌聲很快,從一人到多人,從一個病房到整個病區,嘹亮的歌聲讓很多醫務人員和患者熱淚盈眶護士付靖說:“希望傳遞着希望,隻要我們萬衆一心、衆志成城,我們一定能戰勝一切困難,一定能盡快驅除病魔” 面對無形對手、生死考驗,軍地攜手并肩,叫響同一個聲音——不分你我,隻有我們 這是希望的聲音,更是勝利的聲音無數這樣的聲音,彙聚成中國堅強的最高音 “14億人的泱泱大國,為什麼能形成如此強大的組織動員力、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世界不少媒體正在尋找的這一答案,早已寫在高瞻遠矚的判斷和決策中——堅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戰争、總體戰、阻擊戰 動員的是力量,凝聚的是精神,赢得的是民心;傳承的是曆史,開創的是未來 “我們深深地呼吸,這生生不息的堅強當春天來到的時候,一切都化作希望我們深深地銘記,這衆志成城的力量……”庚子之春,在聚燃中國抗疫力量的火焰中,我們都做了一根柴、化作了一束光;在構築未來中國力量的大廈中,我們還可以壘作一塊磚、砌成一道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長城是誰修建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長城是誰修建的(築起我們新的長城)1

長城是誰修建的

一 長江之畔,武漢江漢關大樓靜靜矗立。“當……”整點響起的鐘聲,仿佛這座城市的心跳。 曆史将記住這一重要時刻——公元2020年4月8日淩晨,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這座被白衣戰士日夜守護的城,終于“通”了!0時50分,離開武漢的第一班火車從武昌站開出,駛向廣州。 “九省通衢會,中南繁華京。兩江彙夏口,三鎮矗江城。”那個人們熟悉的武漢回來了。此時此刻,回望那些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我們再一次确認這一事實:有了人民軍隊和人民的血肉相連、同心共渡,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在人類發展的時間軸上,2020年注定将成為曆史記憶中的重要坐标。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實現之年,全面打赢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滄海橫流,浩蕩前行,正駛向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号巨輪,迎面遇上驚濤駭浪般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面對這場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疾病,中國果斷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 這是一位大國領袖的遠見卓識,更是關乎人民命運的重大抉擇。經中央軍委主席批準,來自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武警部隊多個醫療單位的4000多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奔赴武漢。 搶速度,就是安定民心。 火神山醫院的建設使用,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這所全國矚目的醫院從交付使用前就開始了抗疫讀秒倒計時。為了搶時間,軍隊醫護人員一遍一遍熟悉環境,規範診療流程,克服重重困難應收盡收、應收早收。進駐8天後,火神山醫院收治患者量就已過千。 搶速度,就是踐行使命。 2月14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進駐武漢泰康同濟醫院,同日承擔起醫院143名患者的醫療救治任務。這是一所尚未完工的骨科醫院,軍地醫護人員攜手整合醫療資源,将原定的860張床位數提升至1060張,成為抗疫一線又一支“主力部隊”。 緊随其後,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按時限完成病房接管任務,兩天後開始收治病人投入運行。為了加大收治力度,醫院各科室連夜騰房,将原定的700張床位拓展至820張,9天後進入滿負荷運行狀态。 一聲令,一聲到!“共産黨員”成為戰鬥集體共同的名字。專家黨員突擊隊、“張華傳人”黨員突擊隊、插管黨員突擊隊……在防護服和迷彩服之間不分晝夜不停切換,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言中的承諾:“随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2020年1月24日至4月16日,這一段人類曆史的時間單元,見證并記錄了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交出的圓滿答卷。 二 在抗疫一線,這裡按下的“快門”,鎖定的是人民軍隊轉型重塑再出發的“大景深”,彰顯的是忠于黨忠于人民的永恒底色。 忘不了,對軍隊醫務人員的贊美,持續鼓舞着抗疫一線廣大官兵和醫務人員的戰鬥熱情:“你們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黨和人民感謝你們!” 光明的使者什麼樣?一個聽診器可以作證——病床旁邊,隊員宋立強上身微微前傾,屏住呼吸,認真辨别聽診器中傳來的聲音,任憑汗水在防護服内流淌。一些重症患者無法外出接受胸部CT檢查,他冒着被感染風險,嘗試隔着防護服聽診。 希望的使者什麼樣?一組數字可以作證——56歲,36年黨齡,40年軍齡。毛青說,自己得配得上寫進履曆裡的每一個數字。無論是搬運物資、洗消防護,還是監督防控、救治病人,毛青總是忍着右髋關節的舊傷,沖鋒在救治第一線。 最美的天使什麼樣?一幅畫面可以作證——一次,醫療隊員唐傑用濕棉簽給患者濕潤嘴唇時,患者突然嘔吐起來。唐傑迅速清理污物,然後拿出床下的臉盆,倒上溫水,一點點為患者擦拭幹淨…… 三 抗疫一線的一個個封閉空間,就像一個個高壓氧艙,裡面充滿了高純度的忠誠信仰。那是一支軍隊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 人民至上,有一種戰鬥叫不舍晝夜—— “根本記不住今天是星期幾,在這裡,時間概念永遠隻有馬上、立刻……”進駐醫院後,軍醫馬壯和戰友們一直處于快節奏、高負荷的忙碌狀态中,隻為盡快收治病人。 就像高速旋轉的陀螺,轉得越快,立得越穩。深夜,趕去接班的軍醫胡世颉一腳踩上剛鋪設澆築的路面。迷彩鞋上裹滿水泥漿,變硬了穿不了,卻成了一段記憶、一個化石,甚至一座豐碑。 人民至上,有一種無畏叫舍生忘死—— 一位危重病人轉運中輸液管突然堵塞、出現心衰現象,中部戰區總醫院護士長方萍冒着被感染的危險,毅然摘下起霧的護目鏡進行穿刺。 “一進‘紅區’,哪有時間考慮怕不怕?腿不停地跑,手不停地幹,腦子不停地轉。隻有一個念頭:把人救活。”每逢有重症患者需要緊急施救,護士馬曉麗和戰友們都毫不猶豫地迎上去。 一名隊員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軍醫也是肉體凡胎,也食人間煙火,但隻因人民把我們養育,需要的時候,以命換命都在所不惜。這,就是我們的堅定。” “穿過你的朦胧我的眼,隻要有光感,我就要站在病人面前……”白衣戰士們的“詩和遠方”,寫在他們奮戰的日日夜夜裡。從他們心底奔湧而出的,是對人民岩漿般熾熱的大愛深情。 四 這裡是武漢,是湖北,是中國。 詩人約翰·鄧恩寫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14億人擁有武漢,武漢也擁有14億人。再大的天災除以14億也會變得渺小,再小的愛心乘以14億也會無比強大。 “武漢,今夜不再孤獨,媽媽和她的同事們來了!解放軍來了!”這個春節,一篇題為《最不尋常的寒假》的作文迅速在網上熱傳。網友紛紛為小作者、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夏海珍的孩子楊夏雨點贊。 無獨有偶。湖南懷化8歲小學生圖圖手繪的“防疫漫畫”,被無數網友轉發。漫畫裡,她将抗疫一線的醫生護士、解放軍、工程基建人員,比作哪吒。小朋友說:“哪吒有三頭六臂可以戰勝病毒。” 一篇作文、一組漫畫引發廣泛關注的背後,折射的不僅是家庭後方對抗疫勇士的默默支持,還有無數個你我他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的鼎力支撐。 這個不同尋常的庚子之春,無數溫暖的聲音透過直播畫面,回響在人們耳畔。 在金銀潭醫院,醫療隊隊員和患者一起記住了《我和我的祖國》的歌聲。那天,看到一些患者情緒低落,醫護人員當着大家的面,在防護服上寫下了“加油”二字。就在此時,一處病房裡傳來《我和我的祖國》的歌聲。很快,從一人到多人,從一個病房到整個病區,嘹亮的歌聲讓很多醫務人員和患者熱淚盈眶。護士付靖說:“希望傳遞着希望,隻要我們萬衆一心、衆志成城,我們一定能戰勝一切困難,一定能盡快驅除病魔!” 面對無形對手、生死考驗,軍地攜手并肩,叫響同一個聲音——不分你我,隻有我們。 這是希望的聲音,更是勝利的聲音。無數這樣的聲音,彙聚成中國堅強的最高音。 “14億人的泱泱大國,為什麼能形成如此強大的組織動員力、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世界不少媒體正在尋找的這一答案,早已寫在高瞻遠矚的判斷和決策中——堅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戰争、總體戰、阻擊戰。 動員的是力量,凝聚的是精神,赢得的是民心;傳承的是曆史,開創的是未來。 “我們深深地呼吸,這生生不息的堅強。當春天來到的時候,一切都化作希望。我們深深地銘記,這衆志成城的力量……”庚子之春,在聚燃中國抗疫力量的火焰中,我們都做了一根柴、化作了一束光;在構築未來中國力量的大廈中,我們還可以壘作一塊磚、砌成一道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