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了,又到了起霧的季節,能見度蹭蹭降低,希望廣大車友能夠安全出行,霧天行駛,放慢速度,安全是王道。
冬天
不僅道路容易起霧
車燈呢也容易起霧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車燈起霧怎麼辦
A:車燈為什麼會起霧 ?
現在正值冬季,特别是在寒冷潮濕的西南地區,很多車主的車燈都有起霧的現象
原因1:由于溫度較低,大燈内的空氣遇到冰冷的燈罩凝結成小水滴附着在燈罩内表面,從而造成起霧,簡單說,就是溫差太大,熱空氣預冷就造成了起霧。和冬天自家玻璃起霧一個原理,那為啥早晚玻璃都起霧,中午就消失了呢,因為呀,早晚都涼!中午,由于溫度上升,室内外溫差降低達到平衡狀态(不開空調),所以霧氣自然就消失啦。這種原因引起的起霧一般在大燈運行一段時間後就會自動消失。
原因2:由于車燈進水引起起霧,由于車燈密封不良導緻環境中的水汽大量進入燈體内部,當車燈内部溫度低于這部分水汽的臨界飽和溫度時,就會形成水珠吸附在燈腔内,并且逐漸累積形成積水。車燈工作時由于内部溫度升高,燈内積水受熱蒸發在燈罩内表面低溫區析出形成較嚴重的水霧現象,所以這種情況要怎麼處理呢?
B:如何正确處理由于進水引起的起霧?
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特别注意,需要及時處理,不然很容易引起燈内線路短路。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一旦發現,請盡快到維修廠,4S店或者專業的燈光升級店處理。你可能會問,大燈不是密封的麼,怎麼會進水呢?其實大燈不是密封的,每個燈在出長的時候都有透氣孔。
先說進水有哪些原因
1.車燈自身原因:
車燈所用的零部件如後蓋、燈泡座、調光螺杆、護套、透氣蓋等密封件尺寸超差導緻燈具自身密封性的質量問題。
2.人為或外力原因:
車主在使用過程中車燈受到外部猛烈撞擊緻使燈罩開裂,以及擅自改裝車燈緻使膠槽部位受損等引起的密封性問題。
進水如果不嚴重的話
這種情況的處理方法是一般是取下車燈,加熱烘幹水汽即可。
如果進水都能養魚了
建議打開車燈面罩再做烘幹,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清除由于積水留在面罩上的污漬,也能烘幹得更加徹底。
C:如何防止車燈起霧?
1.降低燈内溫度
選擇增加合适的透氣組件(某寶有售)與外界進行充分的氣體交換,加速燈内氣體流動,能有效降低燈内的濕度和溫度,從而降低起霧風險,這種方式就和冬天玻璃窗起霧打開門通通風一樣,室内外溫差降低了,玻璃上的霧氣自然就消失了。
2.燈内安裝除濕裝置
常見的幹燥劑就是生石灰幹燥袋,這個大家應該都見過,有些車燈出廠就自帶幹燥袋,起霧風險大大降低,不過這種方式有弊端:使用的除濕裝置一般都會随着吸濕量的增加而趨于飽和,飽和後又會釋放自身吸收的水分到燈内,加速車燈出現霧氣,所以一般建議除濕裝置安裝在燈内方便拆卸的位置,例如殼體後蓋内,可以定期拆卸下來進行幹燥處理,以便其保持高效的除濕作用。
上面的方法呢,也是設計者使用的的方法,但是呢,不是每款燈的設計者都把它設計得那麼完美,還有質量問題也不是我們能預見的,不然哪還有進水起霧這一說。
最後記得大燈進水一定不能忽視,要盡快處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