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生日稱誕辰或生辰,很多古裝電視劇裡面,主家辦壽誕這天都會有很多人前來祝賀,獻上壽禮之後大多都會說一句:“祝某某生辰快樂!”這也是現今社會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舉辦壽誕宴席的原因吧!而在操辦壽宴肯定是要送請帖、寫壽聯、做壽糕、做壽桃、吃壽面,其中的細節就值得我們學習一下啦!
現在給老人做壽,一般提前打電話通知各位親朋好友。而在傳統壽誕禮儀中,壽誕日的前三天要親自派人送請帖給親朋好友,誠邀賓客來參加壽星的壽禮。給老人做壽是一件非常莊重的事情。年長的長輩,一般是不會向其送請帖的。傳統禮俗規定,祝壽慶壽是晚輩為長輩做的事,而祝賀老人延年益壽,并向長輩敬送壽禮,是晚輩立長的具體行為之一。
帖賓客接到壽帖後,就會準備相應的壽禮。在傳統的祝壽禮儀中,賓客贈送壽禮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壽禮可厚可薄,可多可少,但不可不送。因為送壽禮是祝願壽星健康長壽的具體表達方式,既能增進老少幾代人之間的感情,又能體現的親情和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孝老的傳統美德。而壽桃、壽糕是必不可少的壽禮。還可以壽燭、壽屏、壽嶂、壽聯、壽圖等作為壽禮。送壽禮一般要在上午送。現代人也有以香茶、美酒、水果、服裝、圖書以及鮮花等作為壽禮。
暖壽,即迎壽,是于壽誕前一天舉行的賀壽禮儀,意為迎接壽辰的到來。按照傳統禮俗,在壽日的前一天晚上,壽者的子女、兒媳、女婿、孫男孫女等晚望,就要為做壽的老人正式舉行“暖壽禮”了。屆時,做壽者家人及其近親、摯友團聚在堂屋裡,點燃壽燭,設小宴,吃壽面,拉家常,為正式壽誕拉開序幕,并對正式祝壽事宜進行周密的安排和分工,需要注意的是,暖壽禮儀習俗隻限于為60歲以上的老人祝壽,寓意為敬老孝道。為60歲以下的人過生日舉行暖壽禮儀,就會被認為折壽。
小故事~壽聯
古代文人送壽禮,多以壽聯為佳。所以在壽聯上,可謂辭章工巧,構思奇特。乾隆八十大壽,在位五十五年,彭文勤送的祝壽聯以“五”“八”為對,可謂天衣無縫:
龍飛五十有五年,慶一時,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事修,五福備,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輝彩服:鶴算八旬逢八月,祝萬壽,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八元進,八恺登,八音從律,八方缥缈奏丹墀(chí)。而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闆橋,在他60歲生日時題寫一副自壽聯,亦稱妙對:常如作客,何問康甯。但使囊有餘錢,甕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頁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定欲成仙,空生煩惱。隻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
将幾枝随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此聯中的舒适閑逸之态,猶如人間風流,躍然紙上。
按照傳統壽誕禮儀,在祝壽、慶壽之前,人們都要舉行祭祀先祖先神靈的儀式,即在先祖神位像前燒香點燭、跪拜祈禱,向先祖神靈做一通報,讓先祖賜予自己更多的壽運福分,保佑自己健康、平安、長壽。同時也感謝先祖的生養之恩,不忘先祖之大德。
傳統的祝壽禮儀通常都是在做壽人自己家裡舉辦。無疑,這就需要提前為老人布置壽堂。壽堂一定要設在自家的正屋大堂中,布置場景要牆壁懸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福星高照”“長壽百歲”之類的壽聯,中案上應供奉神像,如“南極仙翁”圖,如果是為女壽星祝壽,壽就要在案前供奉一尊女壽神像,如“麻姑獻壽圖”等,神像前的香案上應設香爐、壽桃、壽面、水果供品等,香案上兩側要點燃紅色壽燭。現代人多在酒店做壽,但“壽堂”場景及精神與傳統祝壽禮儀基本相同。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管誰家為老人舉辦壽宴,都是為了祝福老人幸福吉祥,長命百歲。那麼在舉辦壽宴的時候有哪些有禁呢?按照中圓傳統禮俗,壽宴的開席時間最好選擇在中午,忌選擇在晚上舉行,在壽宴上,賓客們講話時應注意,不能有“病”“死”“老”“殘”“喪”等不古利的字眼出現,不要說讓人不高興的事情。要多說喜慶吉祥事,要多講老人的順心如意事,多逗壽星開心歡喜,讓壽星歡暢地過壽。這些都是對壽星的尊重和敬愛。此外,很多地方禮俗認為,壽宴上忌喝米湯、黏粥。因為人們認為,喝了米湯和黏粥,會糊塗一年。壽宴要上忌用豆腐做菜,因為豆腐裡外都是白色的,多用于喪宴。
小故事~傻女婿給嶽父祝壽
從前,有個傻女婿去給嶽父拜壽。父親怕他說話不吉利,便再三囑咐說“今天你嶽父六十大壽,你說話時,都要帶個“壽”字,以示吉利。”傻女婿頻頻點頭。傻女婿怕自己忘了父親的教導,一路上不停地念叨:“和嶽父說話時,要帶‘壽’字,帶‘壽’字……
到了嶽父家,傻女婿恭敬地奉上禮物,對嶽父說:“今天嶽父大壽,小婿要送來一點壽禮。”嶽父聽後驚奇地想:“女婿今天變聰明了?”于是,高興地請女婿坐下來就餐。在飯桌上,傻女婿見了酒就稱“壽酒”,見了桃就稱“壽桃”,見了糕點就稱“壽糕”。嶽父正在開心之時,傻女婿突然看到一隻蠅子飛到嶽父頭上,他一巴掌拍了過去,并得意地說:“好你個‘壽蠅’,竟敢落在‘壽頭’上,看我不打死你。嶽父被傻女婿冷不丁兒地拍了一掌,手中的碗頓時傾翻,飯菜撒了一身,真是哭笑不得。傻女婿卻拿起一條毛巾替嶽父擦拭,并慚愧地說:“這麼嶄新的‘壽衣’被我弄髒了,真可惜!嶽父不要生氣,改天我再給您買幾件新‘壽衣’送來啊!”嶽父聞聽此言,頓時氣得暈倒在地。
祝壽詞主要和壽星的品格德行、生平經曆有關。念祝壽詞是慶祝壽誕不可或缺的程序。按照中國傳統禮俗,在大家歡聚一堂準備為老人舉辦壽誕禮的當日早晨(現代壽誕上念祝壽詞時間安排在壽宴開始之前),壽星及其家屬就要換上喜慶的禮服。然後,請壽星坐到壽堂的尊座,晚輩們則按照長幼輩分依次入座。然後,由壽星的長子點亮壽燭。接着,先請家族中的長輩或德高望重者,為壽星念祝壽詞。長蜚念完祝壽詞後,再由壽星的長子念祝壽詞,并感謝壽星的辛苦養育及教誨之恩等。
在尊長和壽星長子為壽星念完祝壽詞後,接着由長子、長媳共同向壽星獻酒。對于這杯酒,壽星本人是不能接過來直接喝掉的,而應恭敬地端着酒杯走到堂門前,向外先敬天,然後向内敬地,以感謝地的滋養庇護之恩。然後回到座位上,再把壽酒一飲而盡。接着,由長子攜長孫首先向壽星叩拜,說“祝您水遠快樂健,長命百年”等祝福語,然後,次子、次媳及晚輩們依次向壽星行叩拜禮,祝福壽星健康、長命、幸福、吉祥。
中國傳統禮儀,既講究尊卑秩序,又講究平等往來。作為晚輩的兒孫們,在向壽星行拜壽禮之後,壽星是否就可以泰然接受,沒有任何表示呢?當然不是,中華禮儀貴在“禮尚往來”,壽星在受禮後,同樣也要還禮的。否則,就會失禮。所以,作為長輩的壽星也要給兒孫們回禮。不過,壽星回的不是跪拜禮,通常情況下,壽星要提前給孫們準備紅包作為回禮,有的則會用其他小禮物作為回禮,以表達壽星對晚輩們的祝福和感謝。
中國傳統社會在壽星還禮後,接下來的活動就是安排吃壽桃壽吃糕了。過去人們要專門為壽星蒸制壽桃壽糕等食品,在供過祖先及各位神靈後,就将壽桃壽糕分給親朋們,當然,兒孫們要将第一塊恭敬地獻給壽星吃,其餘的再根據尊卑長幼分送給賓客及子孫們吃。因祭祀之品是最古樣的食物,而壽的“糕”與“高”諧音,表示德高望重,因此,能分到壽星的壽糕,意味着沾了壽星的福氣和喜氣,并得到了壽星的祝福。傳說,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誕辰,所以要開蟠桃會,并邀請各路神仙共享,吃一顆仙桃,能長生不老呢!王母娘娘的故事,在(山海經》中就有記載,吃過壽桃壽糕後,接下來的活動就是開壽宴了。若不設壽宴,主家就不能發請帖邀請親友來祝壽,更不應接受親友們的壽禮,因為有要禮之嫌,是違背禮儀的。
古人有“做九不做十”的禮俗。本來60、70、80整歲壽辰之日,更應該慶賀紀念。可是,禮俗上偏要将其提前到59、69、79歲時辦慶壽儀式,而到了整“十歲”壽日時則無所表示。這是為什麼呢?古人認為,“十”有“到頭”“頂點“滿”的意思。而中國人認為“十全為滿,滿則招損”,為人處世忌滿,要留有餘地。如果做了整“十歲”的壽誕,就等于把壽誕做滿了,是不吉利的。所以,很多人經常會将整“十歲”的壽辰,提前到“九歲”時做,以示壽運永無盡頭。此外是最高陰數,“九”是最高陽數,而人世間過的是“陽壽”。并且“九”在中國人心目中又是一個吉祥數字,“九”與“久”諧音,有生命長久、天長地久等意義,這與做壽之人希望長壽的心理願望是相符的。這些都是對壽星的真誠禮敬。
在壽宴結束之際,要安排壽星吃長壽面。做壽吃面是為了讨個吉利的口彩,因為面條又細又長,而且能挑得高高地吃,寓意為“高壽”,壽誕日吃面條,取“長壽”之意,因比老人做壽時,一定要吃上一碗熱氣騰騰質的長壽面。需要注意的是,壽面不能是涼面條,否則被視為不吉利。吃壽面也不能把壽面切斷,因為這樣會被認為是折損壽命。
給老人做時壽需要講究的就是這些了,有說得不好的地方,或不到位的地方,請各位多擔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