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北寶卷研究

西北寶卷研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9:06:45

西北寶卷研究?編者按寶卷是按照一定儀軌演唱的一種說唱文本寶卷及其演唱活動至今已經延續發展了近800年它是民間社會通俗文化的結晶,具有與上層社會精英文化不同的文化結構與精神内涵,更多地反映了民間的價值觀念,以及民衆對曆史的建構區域性是民間寶卷最為明顯的特點,區域研究是民間寶卷研究的基礎江浙滬吳語區的民間寶卷研究較為活躍,研究成果較多;而具有同等價值的北方民間寶卷的研究則較為遜色本期刊發的這組論文,以北方地區的山東、山西,甘肅為主的西北地區的民間寶卷為研究對象,從寶卷的儀式與叙事、善書對寶卷的影響、寶卷與當地民間文藝的關系等多個角度揭示了北方民間寶卷的多元價值(劉毓慶),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西北寶卷研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西北寶卷研究(西北民間寶卷儀式與叙事)1

西北寶卷研究

編者按

寶卷是按照一定儀軌演唱的一種說唱文本。寶卷及其演唱活動至今已經延續發展了近800年。它是民間社會通俗文化的結晶,具有與上層社會精英文化不同的文化結構與精神内涵,更多地反映了民間的價值觀念,以及民衆對曆史的建構。區域性是民間寶卷最為明顯的特點,區域研究是民間寶卷研究的基礎。江浙滬吳語區的民間寶卷研究較為活躍,研究成果較多;而具有同等價值的北方民間寶卷的研究則較為遜色。本期刊發的這組論文,以北方地區的山東、山西,甘肅為主的西北地區的民間寶卷為研究對象,從寶卷的儀式與叙事、善書對寶卷的影響、寶卷與當地民間文藝的關系等多個角度揭示了北方民間寶卷的多元價值。(劉毓慶)

西北地區現遺存500餘種寶卷,現存最早的是河西地區的《敕封平天仙姑寶卷》,此部寶卷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刊印于甘肅張掖,也是目前所見在西北最早刊行的寶卷。據此可以斷定,至遲在明末清初寶卷已經流傳到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的寶卷流布區域包括河西走廊、洮岷地區和河湟地區,這三個地區既是中國三大民族走廊中的西北民族走廊和藏彜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多民族聚居區,由此形成了圍繞青藏高原東緣的一個宏大的寶卷民俗文化區。河西走廊是中國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曆史上民族遷徙與流動的大通道。就當前的行政區劃來說,河西走廊包括武威、張掖和酒泉三個地級市。寶卷念卷民俗活動和寶卷文本在以上三個行政區域内都有遺存。河湟地區包括甘肅臨夏州和青海東部的海東市和西甯市,寶卷在這三個行政區域内都有分布。洮岷寶卷流傳區域為古岷州和古洮州所轄地域,包括今甘肅岷縣、漳縣、臨潭、卓尼、宕昌等地。洮岷地區的寶卷保留了明清以來寶卷念卷的原始形态,數量最為豐富,接近300種,以手抄本為主,大經折裝,裝幀精美。河西寶卷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河湟寶卷和洮岷寶卷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河西走廊為中國民族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曆史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洮岷地區是中國民族走廊——藏彜走廊的組成部分,也是青海、甘肅通往西南的重要交通要道。河湟地區亦為西北民族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是曆史上絲綢之路的南道。以上三個地區曆來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地帶,特别是藏漢邊際和交彙區域。圍繞青藏高原東緣,河西寶卷、洮岷寶卷和河湟寶卷形成了跨越數千公裡的寶卷民俗區。

寶卷是在唐五代“俗講”等佛教世俗化和民間宗教活動過程中,結合中國說唱傳統而形成的民間講唱,念卷自然帶有濃厚的儀式特征。西北民間寶卷的念卷包括了請神、焚香、開經、發願、回向、送神等儀式。在整個念卷儀式中,運用多種科儀文本,如“香贊”“開經偈”“燈科”“土地咒”“淨口咒”“十報恩”“十二願”或“十二報恩”等,這些文本與念卷儀式緊密結合。在整個儀式中最有特色的是“和佛”。在寶卷念唱中,“和佛”是念卷人講唱,在場聽衆齊聲念唱“佛号”,形成念卷人和在場聽衆之間的互動。儀式塑造了念卷語境的神聖性,同時也成為念卷者和聽衆互動的紐帶。

西北地區的寶卷講唱中,保存了明清以來流傳的多種俗曲和民間小調。洮岷寶卷《靈應泰山娘娘寶卷》中就包括了﹝上小樓﹞﹝駐雲飛﹞﹝耍孩兒﹞﹝金字經﹞﹝桂枝香﹞﹝皂羅袍﹞﹝畫眉序﹞等18首明清俗曲。除了這些俗曲之外,西北寶卷中也加入了當地流行的一些民間小曲,包括﹝十二月調﹞﹝十字歌﹞﹝五更調﹞﹝酒曲﹞等,這樣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本。在莊嚴的信仰情境中,通過一系列的儀式和音樂共同完成寶卷念唱,如奠酒、奠茶、燃放鞭炮以及神靈祭拜儀式,并在每個儀式環節中配有相應的音樂。因此,音樂文本與儀式文本二者構成了寶卷念卷的重要内容,也是寶卷念卷完成的主要途徑。在念卷中,不同的儀式與俗曲和小調相互配合,或肅穆莊嚴,或凄怆悲涼,或喜慶愉悅。儀式、叙事與音樂是寶卷講唱活動的三要素,通過三者的結合形成了寶卷念卷的多元藝術特色。

西北寶卷繼承、借鑒了唐宋以來的多種民間文藝體裁,并融合了當時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的元素,使之成為宋元以後一種受大衆歡迎的,集信仰、娛樂和教化為一體的民間文類。近代以來,随着民間故事、傳說、戲曲等文類融入西北民間寶卷之中,寶卷念卷儀式開始簡化,宗教性儀式也相應減弱。念卷以韻散結合的方式進行,并加入了地域化的俗曲,文學性和音樂性随之增強。西北民間寶卷念卷既保留了曆史的因素并有所變異,又吸收了地域化的信仰,特别是河湟寶卷吸收了藏傳佛教的文化因子,并不斷進行自我調适以便适應當地的文化生态。

叙事是人類最古老且最基本的話語方式。西北民間寶卷的叙事内容豐富而廣泛,我們可以分為生活叙事、曆史叙事、信仰叙事和女性叙事。有關生活叙事的寶卷文本展現了不同時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西北民衆社會記憶和集體記憶的集中呈現。曆史叙事是西北民間寶卷較為常見的一種叙事,民間社會的曆史知識多來自口頭傳統、民間戲曲等,西北民間寶卷是民衆曆史觀的重要載體。其中的《伍子胥過昭關寶卷》《昭君出塞寶卷》《唐王遊地獄寶卷》《嶽飛寶卷》以及“說唐故事”和“乾隆故事”系列寶卷,與正史的話語叙事不同,表達的是民衆的曆史觀和曆史話語體系。與其他民間文類不同,由于寶卷有較強的信仰特質,西北民間寶卷中出現了大量的信仰寶卷,展現了當地的多元信仰,如《目連寶卷》《觀音寶卷》的系列版本。女性修行主題的寶卷是西北民間寶卷中文學性與生活性突出的寶卷類型。《秀女寶卷》《妙英寶卷》《修真寶卷》《黃氏女寶卷》等十多部寶卷講述了明清社會女性對于封建禁锢的反抗,亦是女性自我覺醒的體現。

西北民間寶卷的叙事有多種特定的主題和母題。如“遊地獄”是其中常見的一種主題,在《目連寶卷》《觀音寶卷》《唐王遊地獄寶卷》《張四姐大鬧東京寶卷》《劈山救母寶卷》《包公錯斷查顔散寶卷》《劉全進瓜寶卷》和《葵花寶卷》等寶卷中都出現了這一主題。寶卷的故事範型傳承了民間故事、傳說中的“劫後團圓型”“才子佳人型”“大團圓型”等傳統故事模式。不同時期、不同種類的民間文本之間互相影響、借用、融合,于是在不同文類中出現了相同或相似的故事母題、主題、程式,這也是民間文學創編的基本規律,西北民間寶卷也不例外。在寶卷的編創過程中,對于其他民間文類主題、母題和情節的借用、複制與組合,形成了不同寶卷文本的“異文”;同時在寶卷中也融入了民間戲曲和地方傳說,并受當地其他民間講唱影響,諸如“賢孝”“道情”等,于是形成了文本的互文性。在不同的曆史和文化背景中,由互文性而形成了大量的異文,從而形成了數量極多的寶卷文本網絡。

寶卷一個很明顯的叙事特點是先用散文體來解說故事,再用韻文來重複散文所講述的故事,如此循環,韻散結合敷衍故事。在叙事中西北民間寶卷運用多線索的情節結構、全知全能的叙事視角以及二元對立的人物形象塑造等多種形式展開叙事。程式化是民間詩學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在西北民間寶卷叙事中,主題的運用,文本結構,引入語、結束語、切換語,情景和人物描寫等方面都體現了這一特點。這些叙事特色是幾百年來寶卷積澱形成的一種自足的叙事範型。

與其他的文學文類有所區别,寶卷文本和寶卷念卷承載着重要的文化功能。首先,寶卷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寶卷所蘊含的生活知識、民俗傳統、地方性知識在寶卷講唱中一代代傳承下來。其次,寶卷念卷是地方社會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西北民間寶卷講唱多在家中舉行,家中老少都要聆聽,寶卷叙事内容中對于傳統美德的講述、孝道的弘揚,通過寶卷講唱,影響着年青一代。再次,寶卷還有娛樂的功能。西北民間寶卷中一些具有诙諧、幽默内容的寶卷,為民衆所喜聞樂見,這類寶卷對于調整緊張的勞作節奏、舒緩情緒具有重要作用。

西北民間寶卷上承唐宋以來的佛教文學和變文等民間文學和俗文學的故事題材、叙事範式和講唱結構,在曆史發展中形成了一種富有特色的地域性口頭傳統。在念卷的語境中,寶卷文本、念卷者和聽衆在較為嚴格缜密的儀式規範下,寶卷叙事文本成為家庭孝道以及其他傳統文化教育的載體。同時,寶卷中的曆史故事講述成為民衆構建民衆史觀的叙事文本。寶卷是一種文化文本,寶卷既有文學叙事與生活娛樂的屬性,也具有宗教信仰的屬性,同時還包含了口頭藝術、音樂、圖繪等藝術元素。概而言之,西北民間寶卷是集文學叙事、民間信仰、儀式活動、民間音樂、文本圖繪、口頭傳統的一種複合文化文本。

(作者:劉永紅,系賀州學院南嶺民族走廊研究院教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