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豬耶
開學第一課,是看15分鐘的廣告,是看一段鋼管舞,還是帶着孩子,一起誦讀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道德經》,陪着孩子沉浸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之中。答案不言而喻。
然而面對兩千年來,各類版本的《道德經》,哪一本才是最合适自己和孩子的呢?聽了下面的介紹,也許你能找到答案。
1
《道德經》,分為道經和德經兩個部分。道經從“道可道非常道”開始;德經從“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開始。
現存《道德經》版本大緻可分為通行本和古本。
《道德經》通行本,以王弼注釋的《老子道德經注》為底本,道經在前,德經在後。
《道德經》古本,以考古出土的兩種竹簡本和兩種帛書本為底本。最早的郭店戰國楚墓出土的竹簡本,大約抄寫在戰國中期以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兩種帛書本以及北大竹書本,大約抄寫在漢初。和通行本不同的是,古本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
此外,通行本和古本,在文字内容上也有所不同。
古本,從年代上來說,最接近老子的原意,但最早的版本或多或少都有殘缺,有些文句也不完整,比如郭店的竹簡本,内容不到通行本的2/5。
通行本,内容更為完整,同時還有衆多後人的注釋做參考,所包含的思想也更為豐富,更有體系。但通行本對于《道德經》删減修改較多,與古本相比,文字失真度要更高。
2
初學版
從初學者的角度,作為入門讀物,選擇什麼樣的版本都可以。無論是古本還是通行本,都符合《道德經》的核心要義思想。
推薦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他的版本,在結構上,采用了通行本的體例,即道經在前,德經在後;在内容上,基本上以郭店的竹簡本為底本;在注釋上,眼界廣,涉獵寬,古今中外的注釋都有所采納和吸收,既有淺顯的解釋,也有旁征博引。
此外,他還收錄了《曆代老子注書評價》、《帛書老子甲乙本釋文》、郭店竹簡《老子》甲乙丙三組釋文。比較全面地展現了《道德經》的源流、發展和演變。
我組織的面對面誦讀道德經線下活動,所采用的誦讀版本,也是這一版。(見:輕松誦讀《道德經》)
進階版
如果要進一步對《道德經》的演變,進行深入的了解。重點是閱讀對後世影響較大的一些《道德經》注書。
[曹魏]王弼的《老子道德經注》,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道德經》注釋。現在一般常見的《道德經》注釋本或外文本也大多以王弼注釋本為底本。
王弼的注釋清晰,有體系,思辨性也很強。他既繼承、發展了《道德經》的思想,同時也改造了《道德經》的思想,提出了以“無為”為核心的新道家思想體系。
《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這部書沒有确切的作者和年代。相傳是戰國時期的河上丈人所做。這本書在道教界的影響比較大,強調養神與長生,治世與安民。為道教提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核心教義奠定了思想基礎。
王弼的《老子道德經注》和《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是《道德經》主要的兩個注本。
接下來,是介紹一些特别的注本。
《道德經》四帝注。相傳曾有7位皇帝注釋過道德經,隻有4位皇帝的注釋流傳現世,分别是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雖然這4位都是皇帝,但是曆史評價迥異,唐玄宗是中興之君,宋徽宗是亡國之君,明太祖是開國之君,清世祖從胸有大志到看破紅塵,姑且稱之為,“過山車之君”吧。他們都為《道德經》注釋過,不由讓人慨歎《道德經》的魅力,适合各類帝王。同時,讀各個帝王的注釋,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時代,不同曆史地位,不同性格的帝王心術、思想和品味,也是一件趣事。
[清]黃元吉《道德經講義》。黃元吉,号稱“清代的張三豐”,創立了丹道修煉流派——天府樂育堂,據說他的修為達到了“金液還丹”的高深境界。他的《道德經》注釋是從丹道理法講解老子,配以修煉的心法,對于修煉内丹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熊春錦校注《老子道德經》,以馬王堆出土的帛書甲本為底本,以帛書乙本為主校本,通行本和郭店竹簡本為參校本。采用德經在前,道經在後的結構,該版本從象形表意出發,對于通假字、異體字、偏難容易産生歧義的字,通過對字形、字義的考據,來把握《道德經》的準确含義。
高階版
從《道德經》的注本,擴展到以《道德經》為源流的道家思想。
《戰國策》、《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尹文子》、《列子》,都有對于《道德經》内容上的引用和思想上的發揮。
重點推薦《莊子》和《韓非子》。
家裡的《莊子》,很殘破,就不上圖推薦了
《莊子》對于《道德經》的引述比較多,《内篇》、《外篇》、《雜篇》都有所涉及。《莊子》是道家中的浪漫主義,讀《莊子》就像是在看玄幻小說,各種珍奇異獸,奇人逸事,奇談怪論,充滿了豐富的想象、虛構的情節和奇妙的構思。
[清]王先慎,此版沒有現代漢語注釋
《韓非子》對于《道德經》的引述主要集中在《解老》、《喻老》、《外儲說下篇》、《六反篇》。《韓非子》是道家中的現實主義,深刻洞察人性,注重實務與時務,文鋒犀利,議論透辟,推證事理,切中要害。
3
是讀古本好,還是讀通行本好
有的人覺得,必須要讀《道德經》古本,更正本清源;有的人覺得,必須要讀《道德經》通行本,影響更大。
其實古本、通行本都可以,沒必要拘泥孰優孰劣。
《道德經》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龐大的思想體系。
打個比方,長江發源于青海唐古拉山的沱沱河,幹流分為上遊、中遊和下遊,在流經途中,岷江、漢江等數以千計的支流彙入。因此無論是沱沱河也好,幹流也好,支流也好,都是長江的組成部分。
嘉陵江彙入長江
《道德經》,古本是源流,今本以及衆多的注本是幹流和支流,流經中華曆史兩千多年,形成了今天道家傳統思想的滔滔大河。無論古本也好,通行本也好,都是《道德經》思想體系的一部分。
因此讀《道德經》,重要的是看到經書逐步演變的過程,而不是固着在某一版本上。
選定版本,是不是照着讀就好了
盡信書不如無書,沒有十全十美的版本。因年代久遠,誰也不知道真正的《道德經》是什麼樣子,以及随着時代和社會變遷,《道德經》這個舊瓶,又能裝下什麼樣的新酒。
因此,讀《道德經》更多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
選擇一個合适自己的版本,但并非一塵不變,是可以對該版本進行增删改的,但要知道增删改的原型和原因。
比如,《道德經》中究竟是“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還是“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是“人”還是“王”呢?
所謂原型,是我們隻能在“人”或“王”中,二者擇其一,而不是自造出其他什麼字來替代。
所謂原因,是無論你選擇“人”還是“王”,要有自己的思考過程,有理有據,而不是人雲亦雲,服從權威。
我更傾向于“王”。原因如下:
1、《道德經》裡的“人”,作為單獨的一個字出現,是指所有人的統稱或者“百姓”。《道德經》中對“人“,貶義居多,比如五色令人目盲;人好徑;人多伎巧。因此,不大可能将人和道、天、地并列,作為四大之一。
2、《道德經》全文來看,“人“,如果作為老百姓解釋,是把”人“放在一個被管理者的位置上,地位相對較低,也不可能與道、天、地平起平坐。
3. 據《史記》記載,老子是周朝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在他生活的年代,文字,為統治階級所專享,還沒有惠及大衆,絕大多數百姓都是文盲,因此老子以文字書寫的《道德經》,對象隻能為國君、諸侯,主要是對統治者的建言獻策,如何治國理政。所以書中更可能肯定的是“王”的作用。
4.如果不是“王“而是“人“,則是為了說明人具有卓越位置,體現了人本主義的思想。然而,中國的人本主義思想,出現較晚,不大可能出現在老子所處的時代。即便是戰國孟子提出的”民貴君輕“的思想,也是強調君王要重視老百姓的作用,而不是要擡高老百姓的政治地位。
綜上所述,我更傾向“王”而不是“人”。
讀《道德經》,目的很重要
讀《道德經》究竟是為什麼?
是為了學術研究,還是為了自我修行。
如果是前者,就要從學術的角度,對比不同版本,進行考據的分析和相關思想問題的辨析,這是一種學習知識的方式。
如果是後者,希望通過讀《道德經》對自己的人生、事業、未來的發展有所幫助,那就不僅僅是讀,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以《道德經》的思想,來指導、反思、磨砺自己的言行。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修行就是最好的閱讀,自己就是最好的版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