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陽氣就是我們身體健康的根本,不管是在調理疾病或是養生方面,都會在陽氣這方面上下功夫。陽氣旺盛則邪不能客,陽氣在體内有着四大好處。
第一,陽氣有防衛、抵禦外邪的作用。
第二,陽氣有保護機體的作用
第三,陽氣有溫煦身體各個髒腑功能的作用
第四,陽氣有推動血脈運行的作用
可以說陽氣是人體生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但是現代人在各種壓力下、或飲食不節的因素、又或随波逐流在每天不斷的耗傷自己的陽氣,更可怕是直至傷及根本,疾病叢生時仍渾然不知。
在《黃帝内經》有記載: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意思就是說才40歲,陽氣和陰津都自然的消耗了一半了,精神頭沒有那麼好了,動作沒有以前靈活了,也就說類似太陽,過了四十,就是太陽開始偏西了,陽氣走下坡路了。
那麼陽氣不足,身體到底會有一個什麼樣的體驗呢?1、心陽不振
心主血脈、心主神志。當我們心陽不振的時候,那麼就會出現胸痛、胸悶、心悸等症狀。特别是有些人的症狀很明顯,比方說後背對着心髒的那個區域範圍之内,經常有怕冷的情況,總感覺那裡涼飕飕的。
另外,心就相當于我們的發動機,當心陽不振的時候,那麼還會出現四肢不溫、四肢冰涼的症狀。
對于心陽不振,我們就要溫補心陽了。
2、脾陽虛
在中醫領域中,脾主運化,運化水谷、運化水濕。水谷指的是我們的消化吸收的功能,而水濕就是指的我們排除代謝的能力。當脾陽虛的時候,水濕、水谷運化失常,那麼就會出現腹脹、腹瀉、納呆的症狀。且還會伴随有便秘、便溏的情況。便秘往往是這種虛秘或冷秘,也就是沒有氣力往下排,而且排的是非常艱難。腹瀉的話,稍微一吃涼的就拉肚子。
另外,脾陽氣不足還會表現寒冷的一面。比方說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舌苔白滑。
對于脾陽不足的情況,主要以溫陽補虛為主。
3、腎陽虛
要知道腎是人體一身陽氣之根本,如果腎陽出現不足,那麼五髒的陽氣都會出現虛損。腎藏精,主骨生髓,主生長發育,主生殖,主水。一旦腎陽不足的話,就會出現典型的症狀。比方說腰膝酸軟,特别是腰背部非常的怕冷,下肢也沒有力量,下肢非常的怕冷,甚至還會出現有水腫的現象。
另外,腎陽虛還會影響我們的泌尿、生殖功能的下降,比方說尿頻、尿無力、不孕不育等情況。
對于一般的腎陽虛,治療主要以溫補腎陽為主。
以上雖然都是陽氣不足,可是表現的病症卻不一樣。有些人或許是單純的一種,有些人或許兩種都有。因此,在調理的時候最好是在醫生辯證下施治。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飲食寒熱要平衡,涼的與溫的混雜着吃,這樣才能保持陽氣不損。但是如果你的體質偏寒的話,你可以多吃一些溫性的食物,以此提高自己體内的陽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