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鲢鳙養殖方法

鲢鳙養殖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21:30:35

池塘鳊、鲫、鲢、鳙立體養殖技術與案例介紹

_王秀芳等

根據鳊、鲫、鲢、鳙分别生活在水體中、下、上層的特點,在同一池塘内進行立體養殖,可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餌料資源,提高水體生産率和綜合養殖效益。現将主要相關技術與養殖案例介紹如下,供養殖者借鑒。

一、池塘條件

1.塘口選擇

池塘應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質清新,排灌方便,周邊無高大建築物,無污染源,電力配套,交通便利。池塘呈東西向的長方形,面積為5~10畝,水深為1.5米左右。塘口應配備相應的增氧、投餌、水泵等機電設施。

2.池塘改造

上一輪養殖結束後,于冬季排幹池水,鏟除池邊雜草,清除池底過多淤泥,保留淤泥厚度10厘米左右;疏通進排水渠,擴寬、增高、夯實池埂,平整池底并凍曬30天以上,直至池底呈龜裂狀,加速底泥中有機質的風化分解,減少毒害物的積累。

二、養殖前準備

1.池塘消毒

近年來,養殖病害比較嚴重,一般采用二次消毒法,以減少病害發生。第1次消毒是于放養前15~20天用生石灰幹法消毒,用量為75~100千克/畝。待生石灰藥效消失後,再用24%的溴氯海因(主要成分為1-溴-3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進行第2次帶水消毒,用量為100克/(畝·米),以增強消毒滅菌效果。

2.池塘培餌

魚種放養前将水位調至1米左右,投施高效肥水王(主要成分為活性氨基酸、微量元素、多糖、小肽、維生素、可吸收的中微量元素、有益菌群等),老塘口通常用量為1千克/(畝·米),新開池塘用量加倍;首次使用後隔天适量補充,5~7天可見池中有大量浮遊生物繁殖起來,這些浮遊生物可作為即将入池魚種的天然生物餌料。待魚種放養入池後,每 15~20 天追施 1 次高效肥水王,追施量為1~1.5千克/(畝·米),以提高浮遊生物的繁殖速度,保持密度。

三、魚種放養

以鳊、鲫為主養魚,鲢、鳙為配養魚。鳊放養比例占60%,鲫放養比例占30%,鲢、鳙放養比例占10%。

鳊魚種的放養規格為50克/尾左右,鲫魚種為30克/尾左右,鲢、鳙魚種為50~75克/尾。結合當地養殖實際情況,養殖者可選擇于冬季或春季放養。魚種在放養前,需用3%~5%的鹽水浸洗消毒5~10分鐘,以殺滅體表病原菌和寄生蟲(卵)。

四、養殖管理

1.水質管理

每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左右;每月換水1次,先排出30%的底層老水,然後用新水加足,調節透明度在30~40厘米。适時開啟增氧機或抛撒粒粒氧(主要成分為過碳酸鈉、過氧化鈣,活性氧≥13.5%)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增氧機開機時長一般為兩小時左右,粒粒氧的抛撒量為250克/(畝·米)。每半個月潑灑1次生石灰,用量為10千克/(畝·米),保持pH為7.5~8.5。每半個月潑灑1次EM菌(主要成分為放線菌、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改良水質,用量為500~1 000毫升/(畝·米)。每月抛撒1次底益淨顆粒(主要成分為KMPS、氧化解毒素、增效劑等)改善底質,用量為200~300克/(畝·米)。

鲢鳙養殖方法(池塘鳊鲫鲢)1

2.投飼管理

在池塘北岸中間位置用木闆或水泥闆作台面搭建伸向池内水面5米左右的投飼台,台面下方用木棍或水泥杆作樁固定台面,并使台面高出最高水位線40~50厘米,将投飼機安裝在伸向池内端頭的台面上。在投飼機前方用網布圍設成 20~30米2 的方形食場,網布下緣入水40~50厘米,上緣用直徑為10厘米的PVC塑料管子作浮子,并固定于竹(木)樁上,以防飼料随風漂流,造成浪費。

搭建投飼台和設置食場可實行“自動、定時、定點、定量”投喂,讓池魚養成按時到食場集群“就餐”的習慣,既提高飼料利用率,又方便觀察池魚的攝食及生長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投飼量。有條件的還可在食場底部安裝微孔增氧設備,以增加食場區域内的水體溶氧,增強池魚食欲,促進消化,加快生長。

養殖全程投喂蛋白質水平為32%左右的配合顆粒飼料。養殖前期投喂飼料粒徑為2~3毫米,日投飼率為池中鳊、鲫重量的2%~3%;養殖中期投喂飼料粒徑為3~4毫米,投飼率為4%~5%;養殖後期投喂飼料粒徑為 4~5 毫米,投飼率為 4%~3%。一般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為主,占日投飼量的60%~70%。養殖過程中,具體的日投飼量和投喂次數應視季節、天氣、水溫和池魚的攝食、生長等情況合理掌控。

3.病害管理

病害管理應持之以恒地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和“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将病害防控工作貫穿于養殖的全過程。

每7天左右進行1次食場消毒,将1千克含氯30%的漂白粉溶于50千克水中,在投喂前潑灑于食場區水域,以阻止病原體的大量滋生。

每15天左右用戊二醛(主要成分為戊二醛;規格 50%)進行 1 次全池消毒,用量為 200 克/(畝·米),預防細菌病。

4-6月,每月需投喂1~2次用1%腸炎靈(主要成分為腸黏膜修複因子、硫酸阿米卡星、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配成的藥餌,預防腸炎病。

7-9月,每月全池潑灑1次魚蟲殺星(主要成分為氯氰菊酯),用量為15~20毫升/(畝·米),預防寄生蟲病。

養殖過程中,一旦出現池魚發病征兆,應及時查明病因、掌控病情、對症施藥,按照池水量、池魚量及療程精确計算好用藥量,急速治療,将魚病消滅在“誘發”狀态,嚴控魚病蔓延,将損失降至最低。

4.巡塘管理

每天堅持黎明、午間、晚上各巡塘1次。黎明時是養殖池塘一天中水溫最低、溶氧最少時段,主要檢查有無浮頭、病魚、死魚等現象。午間是一天水溫最高時段,結合投飼和水質檢測等工作,主要檢查魚的活動、吃食、生長及有無殘剩餌料等情況。晚上即将進入夜深人靜時刻,應抓住有利時機,聽池魚動靜。仔細觀察可發現在下風水面離群慢遊或伏于淺水處的病魚;還可發現受到寄生蟲的侵襲,急劇遊動、跳躍或掙紮不安的病魚。高溫季節,天氣變化無常,池魚往往會發生應激反應,還應在半夜增加1次巡視,查看池魚有無異常現象,以防突發事故。

5.捕撈管理

成魚起捕銷售應視養殖情況、市場行情、經濟效益等因素綜合考慮,适時起捕銷售。一般7-9月,每月可拉網起捕賣3~5次熱水魚,早期放養密度較大,熱水魚的起捕量應占全年計劃總産量的50%左右。高溫期市場魚上市量少,銷售價格高,收益大,将達到上市規格的池魚及時捕出銷售,在得到較好的養殖收益的同時,還可降低密度,加快存塘魚的生長。10月以後,接近養殖末期,應擇機幹塘賣魚。隻要價格合适,有錢可賺,應及時抽幹池水,将池魚全部捕出銷售。切勿攀價、等價,以免因小失大,造成壓塘,影響下一輪養殖。

五、養殖案例介紹

現将江蘇省金湖縣魚種場2021年養殖戶8畝池塘鳊、鲫、鲢、鳙的養殖案例介紹如下(詳見表1~表5)。

表1 魚種投放情況

鲢鳙養殖方法(池塘鳊鲫鲢)2

表2 魚種支出

鲢鳙養殖方法(池塘鳊鲫鲢)3

表3 其他支出

鲢鳙養殖方法(池塘鳊鲫鲢)4

表4 養殖産出

鲢鳙養殖方法(池塘鳊鲫鲢)5

表5 養殖效益 元

鲢鳙養殖方法(池塘鳊鲫鲢)6

六、結論

養殖實踐表明,在池塘内進行鳊、鲫、鲢、鳙立體養殖,可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增加養殖産量,提高養殖效益。養殖期間,鳊、鲫攝食配合飼料;鲫還可攝食池底碎屑、底栖動物,可抑制病菌繁殖,降低發病率。鲢、鳙以池中的浮遊生物為餌,無須投喂其他餌料,可節約成本;另外,鲢、鳙能有效控制池水肥度,調節水質,促進鳊生長。近兩年,池塘立體養殖鳊、鲫、鲢、鳙的平均畝效益可達5 000元以上,廣大養魚者要抓住機遇,選擇好适宜的養殖模式,力争取得較好的養殖效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