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經》作為《妙法蓮華經》的一部分“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存世圖像化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變相》則在南朝造像碑上就已經出現。敦煌則在隋代的洞窟中開始繪制,分别有莫高窟第303窟和第420窟,其中莫高窟第303窟最早,約開鑿于隋開皇年間,從圖像的構成看,此幅經變是相對獨立的《觀世音普門品經變相》。
莫高窟第303窟内景 隋
莫高窟第303窟《觀世音普門品經變相》繪制在主室前部人字披上,東西披各一幅,每幅圖像繪制故事分上下兩排,内容前後上下兩排呈之字形走式,東西二披兩幅圖像總計繪制了43個相對獨立畫面,每個畫面配有榜題,單個畫面用山石樹木和建築分割,即保持了畫面的整體性,又突出了每個細節。内容涉及救七難、解三毒、獲二求和化現三十三身,可與鸠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對應,從東陂南角上部無盡意菩薩啟問觀世音名号開始,到西披南角觀世音菩薩向釋迦佛奉獻璎珞結束。依圖像前後秩序介紹如下: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變相 莫高窟第303窟主室披頂-隋
1.無盡意菩薩啟問觀世音菩薩名号:畫面描繪了山林間,居中釋迦老師頭頂華蓋,結跏趺坐于蓮台之上,身後側站立一位協侍菩薩,面前是合掌跪坐行禮的菩薩。此是表現《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緣起,無盡意菩薩向佛主請問觀世音菩薩名号時的情景,佛主面前跪坐合掌菩薩即是無盡意菩薩。
無盡意菩薩啟問觀世音菩薩名号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2.救火難:畫面描繪兩山樹木間,一位合掌站立之人,正處于熊熊大火之中。這是表現有人遭遇了大火難,念誦觀世音名号而不被大火燒傷的情節。從表現手法看,後世救火難均延續繼承了此種表現手法,甚至敦煌圖文本《觀世音經》如P.4513救火難亦如此。
救火難、救水難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3.救水難:畫面描繪從上至下的寬闊河流,河水中還點綴着荷花苞,于河水中飄蕩着兩條小船,船上站立數身俗裝人物,或合掌、或持花蕾。此是表現佛經所說,行船若是遇到了風浪大水,虔誠的念誦觀世音名号,就能化險為夷地來到淺水區。
4.救羅刹難:畫面接續河流描繪卷曲的大海浪花,浪花中間一飄蕩的小船,船上人物衆多,中間一人站立虔誠合掌祈禱,大海中小船前後繪有赤裸身體、蓬發淩亂、面目猙獰的獸面怪物各兩身,小船正被怪物攻擊。此是表現外出海外尋寶的人們,被暴風雨吹到了可怕的羅刹鬼國,正處危機時刻,有人念誦觀世音名号,獲得解救安全離開羅刹國。
救羅刹難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5.救刀杖難:畫面描繪了山林之中,有兩人合掌祈禱,對面又繪了三位身穿铠甲,手持折彎兵器的士兵,士兵動作似乎有表現出攔截或砍殺狀。此圖表現的是有人山林之中遇到戕賊攔路,面臨被害殺死的時候,祈禱觀世音名号,欲砍殺者的兵器斷裂毀壞而獲得免殺的情節。
救刀杖難、惡鬼難、枷鎖難 莫高窟第303窟-隋
6.救惡鬼難:畫面簡單,僅于山中繪兩身蓬發上揚,赤裸身體雙臂上舉蹲坐着的怪物。此圖表現的是因觀世音護持保佑,不被惡鬼加害時的情景。即佛經所說,若滿世界橫行的夜叉惡鬼,想要加害人們的時候,當他們聽到觀世音名号,這些惡鬼都不敢再直視你,那還能再加害呀!
7.救枷鎖難:畫山林樹木間,一位紅衣人合掌跪拜于站立在蓮花上的菩薩前,人與菩薩之間,還畫有交叉散落在花叢中的物品。此表現有人遭遇了牢獄之災,口誦觀世音名号,觀音現身救度,枷鎖自解脫落而獲得自由的情景。
救怨賊難 莫高窟第303窟-隋
8.救怨賊難:畫面人物衆多,最前面是三身全幅武裝,手持長矛身穿铠甲的士兵,面對身穿紅衣帶着侍從的人物,紅衣者繪畫略高大一些,後跟一排三頭背負貨物托運的毛驢,毛驢後還跟随有頭戴氈帽,手持揚鞭的趕驢者。此是表現有大商主領着商隊,滿載着貴重的貨物,途中遇到強盜攔路,商主念誦觀世音名号而獲救的情景。
解淫欲毒、嗔恚毒 莫高窟第303窟-隋
9.解淫欲毒:畫面繪制高低連接的四阿式建築,建築周圍種植着樹木郁郁蔥蔥。主建築内跪坐人物兩身,其中紅衣者手持沙漏式物品,其側矮房内有一男一女相對跪坐,其中紅衣男子左手上揚,似乎與對坐女子交談甚歡。此表現佛陀告訴無盡意菩薩,你看衆生為貪念男女情欲而苦惱,若念觀世音名号就能解脫不再煩惱。
10.解嗔恚毒:繪制一高矮搭配建築,高建築兩層挑檐,敞口帷幔内繪一紅衣男子坐于方毯上,高楊頭顱,雙手攤開,手臂衣袖高高卷起。旁邊低矮房内,一人合掌跪坐,似在祈禱。此畫面表現發怒之人,衣袖卷曲,雙手攤開,似正生氣,發怒之狀尤為生動。佛經說若想平靜不發怒、不記仇,念誦觀世音名号給自己提個醒,就能立刻安靜下來不再憤怒。
解癡欲毒 莫高窟第303窟-隋
11.解癡欲毒:此畫面由上轉到下面開始,繪制高矮搭配的建築,高建築内畫一人合掌跪拜祈禱,低建築内繪聳肩長袖盤腿呆坐人物。此表現若有人癡癡傻傻不能自理,常念觀世音名号就能解脫的情節。
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莫高窟第303窟-隋
12.求男得男:畫面繪制高矮建築,建築周邊樹木林立,大殿内繪有頭光、結跏趺坐的菩薩一身,殿外繪有合掌跪拜的婦人并跟随稽首合掌紅衣男童。此表現若有婦人想要生育男孩,隻要禮拜觀世音就能實現這個願望,生育出可愛、富貴有智慧的健康男孩。
13.求女得女:畫面與求男得男相似,繪制高低建築,大殿雙層挑檐,殿内端坐蓮台菩薩一身,殿外合掌跪拜紅衣婦人,後随女童一身。此表現有婦人乞求生育女孩,隻要禮拜觀世音就能如願以償,生育出相貌端正,賢良淑德的女孩。後來民俗信仰的送子觀音,就源于此經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觀世音化現佛身、辟支佛、聲聞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14.現佛、辟支佛、聲聞身:畫面繪制大殿内或佛陀端坐、或頭頂華蓋遊戲坐于蓮台、或頭頂華蓋結跏趺坐于蓮台,佛陀或前、或左右圍繞菩薩、弟子等,表現佛為菩薩、弟子說法的場面。以此表現觀世音變化為佛、辟支佛或者說法佛陀等形象,為廣大衆生演說解脫之法的情節。
觀世音化現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15.現梵王、帝釋、自在天身:畫面繪制相似,均畫多位俗人跪拜在大殿前,大殿内或繪制結跏趺坐菩薩形,或繪制身穿儒衣王者及侍從,或繪制手持花枝身披天衣菩薩等。他們分别表現了觀世音為引導衆生化現為梵王、帝釋天和自在天身的形象,為衆生說法的場景。此東披最後一幅圖像,山林之中繪制儒衣袍服長者端坐帷帳内,為合掌跪坐衆生說法,儒衣袍服長者有維摩诘居士之态,因與相應經文所述大自在天形象出入較大,故存疑。
待考維摩诘居士之态人物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16.現大自在天、天大将軍、毗沙門、小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身:由此開始圖像轉到西披,從南上開始,構圖為山石林木間,均畫多位俗人合掌祈拜于建築大殿前,大殿有單、雙挑檐不同建築。各大殿内繪制,結跏趺坐菩薩與跟随供養菩薩;結跏趺坐菩薩與跟随弟子;身穿铠甲執兵器的武将;頭戴高冠身穿紅色寬袖儒衣袍服跪坐胡床上者;頭戴冠穿寬袖儒衣跪坐胡床上者;頭戴冠身穿寬袖紅色儒衣跪坐方毯者;結發穿窄袖官服盤坐方毯者;頭頂結發、高鼻深目須眉、赤裸身體披天衣外道,遊戲坐于束腰高座者。表現觀世音菩薩為引導衆生化現為大自在天、天大将軍、毗沙門、小王、長者、居士、宰官和外道婆羅門等形象,為衆生演說悟道之理。
觀世音化現大自在天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觀世音化現天大将軍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觀世音化現毗沙門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觀世音化現小王、長者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觀世音化現居士、宰官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觀世音化現婆羅門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17.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于山石林木間,三兩男女俗人籠袖跪拜于高座胡床前,高座胡床之上或結跏趺坐光頭比丘、或結跏趺坐光頭比丘尼、或跪坐俗服精神抖擻老者、或跪坐俗服老婦人等形象,于高座胡床之上正為聽衆講法。此表現觀世音菩薩為引導衆生,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和優婆夷等形象,為衆生現身說法。
觀世音化現比丘、比丘尼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觀世音化現優婆塞、優婆夷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18.現長者婦人、居士婦人身:畫面與前面長者、居士畫面相似,三兩俗人跪坐于大殿前,殿内跪坐擡手說法、身穿圓領衣服的婦人或籠袖身穿儒裙婦人形象。表現觀世音菩薩化現為長者婦人、居士婦人為衆生說法。
觀世音化現優長者婦人、居士婦人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19.現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執金剛身:天龍八部包含天、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及摩睺羅伽等佛教八種守護神的總稱,前已有介紹說明不在贅述。莫高窟第303窟天龍八部衆繪制了5幅圖,據形象可确定有化現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等身,另一身身份不明。構圖為兩三位俗人合掌跪拜于大殿前,殿内端坐各天神,并由林木分開每組圖像。
觀世音化現龍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觀世音化現夜叉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現龍身,畫龍首人身形象,身披天衣,遊戲坐于賬形屋内的方台之上,右臂上揚,似正和台下三人交談,此當為觀世音菩薩現龍身說法;雙層挑檐大殿内,一着短褲裸露身體披天衣者,頭發高高楊起,雙手似爪,左爪置于膝頭,右爪上楊,正與殿外三身俗人談話,此當為觀世音現夜叉身說法;重層挑檐大殿内,一位頭戴冠,身披天衣結跏趺坐菩薩形象人物,身體略前傾,右手上楊,與殿前合掌俗人交談,此當為觀世音菩薩現乾達婆為衆人說法。
觀世音化現乾達婆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觀世音化現阿修羅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重檐大殿内,一位頭戴寶冠,身披天衣者結跏趺坐于須彌座上,有四臂,上雙手分執日、月,下雙手自然下垂,此形象比較好識别,即觀世音菩薩現阿修羅身為衆生說法;單挑檐大殿内,一位頭戴寶冠,身披天衣,菩薩形人物,左手豎執金剛寶杵,右手稽首上揚,正與殿外俗人三身講故事,此當為觀世音菩薩化現執金剛身為衆生講法的情節。
觀世音化現執金剛身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20.贊揚供養觀世音:說法場景,高大綠樹旁,釋迦頭頂華蓋正面朝前端坐蓮台,左右脅侍菩薩,聽法部衆圍繞佛前。此當表現部衆弟子聽釋迦說觀世音經,結束時強調供養觀世音能獲無量功德。
釋迦說法供養觀世音菩薩獲無量功德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21.無盡意向觀世音菩薩奉獻璎珞:樹林之間,一位身形高大的菩薩立于蓮花之上,面對一身形略小的菩薩跪于蓮花上,雙手捧着環狀物品,似正将物品獻給站立的菩薩。此當為表現無盡意菩薩聽聞佛講授觀世音普門品經種種功德,解下自己的百寶璎珞要獻給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堅持不受的情節。
無盡意菩薩奉獻璎珞供養觀世音菩薩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觀世音菩薩供奉奪寶塔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22.觀世音菩薩向多寶塔及釋迦奉獻璎珞:一圓賬形建築内,二佛并坐于須彌座上,佛座下左右兩旁各跪坐一菩薩,手持環狀物品。此當為觀世音菩薩受佛陀的勸告收下百寶璎珞後,遂将寶物分作兩份,一份獻給多寶塔時的情節;最後一個畫面,佛陀頭頂華蓋結跏趺坐于蓮花之上,對面一合掌站立蓮花之上的菩薩,此當表現觀世音菩薩分璎珞供奉釋迦佛時的情節。
觀世音菩薩供奉釋迦佛 莫高窟第303窟壁畫-隋
(來源:敦煌寫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