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電影《邪不壓正》終于上映了。《邪不壓正》作為姜文導的第8部電影,小編要說,不同的故事,一樣的精彩。
對于姜文,大家都不陌生。姜文本名姜小軍,中國著名演員、導演。姜文女兒叫姜一郎,兒子叫姜馬虎,經紀公司叫北京不亦樂乎影業有限公司。你看這個人,得多有意思,身邊的名字才能跟着取得這麼有意思。
王朔說過:“大家普遍都認同,中國需要有姜文這麼個人。”中國為什麼需要姜文?看完新一期的《圓桌講究派》以後,小編覺得大概是因為他“講究”吧。
姜文拍電影講究是出了名的。舉幾個例子。
電影《一步之遙》裡一個大腿舞的鏡頭,孟廣美誇裡面舞蹈演員的表演,那是要飛到拉斯維加斯花300美刀才能看到的上乘表演。電影《邪不壓正》裡要拍廖凡跑屋頂的場景,姜文在雲南硬是給搭了四萬平米的仿制房瓦。
電影《鬼子來了》裡,為了還原日本人進村的場景,姜文找了一幫中學生。你說為什麼找中學生?原因是當年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大概是1米5,他們佩戴的刺刀和槍卻是1米6多,照理應該超出頭頂一小截。如果找高個來演,整個畫面就不對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姜文的講究體現在電影的每個細節上:衣領上紐扣的大小,軍裝上腰帶的款式,甚至那塊兒地掃得幹不幹淨,等等等等。但也就是這些細節,成就了這些電影。
拍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時候,有人問他,這個地為什麼要掃得這麼幹淨,有必要嗎?姜文回說,那時候老北京的地就這麼幹淨,這要是不幹淨了,就不是老北京了。
“這其實跟你家裝修房子是一樣的,你說你要這樣的地闆,他給你拿來不是這種地闆,你就老跟他說不是。那裝修隊一定覺得你較真,他不覺得這有什麼區别。”從這個角度來說,這種講究有時就是為了讓自己舒服。
窦文濤說,姜文能把他夢見的東西拍出來,甚至包括顔色都對。其實他拍的夢,是他對記憶裡那個時代的一種感覺。而姜文的這種“講究”,或許也來自于這種夢似的記憶和情感。這種宏觀的感受要對,具體到電影裡就是瑣碎的細節要對。細節講究了,畫面才會對。就像他說的,才符合“主觀的真實”。
窦文濤問他,電影裡那一點點的講究,對現在的年輕觀衆來說有什麼所謂呢?
姜文說,他今天不懂,他有一天會懂的。等他懂的那一天回來想,老姜真對得起我。從這個方面說,姜文的講究,是對曆史也是對觀衆的尊重。
窦文濤問姜文,那你生活中是個那麼講究的人嗎?
姜文說那得分事兒。比如衣服名牌,他就不講究,他覺得這個東西會累着他。但比如老北京的稱呼“您”,他就一直保留着,因為這個東西是對人的尊重。
姜文會寫信給朋友,他說信這個東西特别牛,兩個國家打着仗寫兩封信都能講和了。這文學要是被忽略了,社會是要堕落的。
姜文的講究有自己的門道,也有自己的走向。他自己能因為這份講究活得更舒服,這個時代也能因為這份講究變得更好。像他的名字一樣,“軍”是他的生活狀态,“文”是他的内在期望。把這倆字合好了,才是姜文的講究,才是他那個無愧于世人和時代的“講究”。
(圖片來自網絡)
—— End ——
了解更多姜文相關節目,請收聽蜻蜓fm《人到中年----姜文》、《姜文:最任性導演老了》、《聚焦姜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