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坨屎,散是滿天星”。
抱歉,粗俗了,引用了網友的話,但這的确是肉叔看完《泡泡》的第一感受。
你想啊。
監督荒木哲郎,執導了《死亡筆記》和《進擊的巨人》的金牌監督。
編劇虛淵玄,曾寫出了日本曆史上獲獎最多的動畫《魔法少女小圓》的劇本。
音樂澤野弘之,為《進擊的巨人》、《機動戰士高達》等作品配樂,是如今最炙手可熱的音樂人。
但,一群諸葛亮加起來卻不如臭皮匠。
大神齊心合力,卻生生地拍出了一部日本版的《大魚海棠》。
這部《泡泡》片如其名,美麗至極,一戳就破。
先來看看《泡泡》的故事。
男主角叫“響”。
“響”從小就患上了一種病,對于聲音十分敏感。
以至于出門隻能戴着耳機。
五年前,他和母親正在東京塔上觀光,
突然天空降下了許多美麗的泡泡。
人們駐足觀察。
但“響”好像聽到了從泡泡中傳出的歌聲。
然而瞬間,泡泡炸裂,響就失去了家人。
而東京這個城市。
也被一個巨大的泡泡包裹了起來。
人們紛紛逃離此地。
不知從何時起,東京出現了一群非法滞留的少年。
他們無視撤離的命令,沉迷于危險的跑酷比賽中。
“響”就是其中身手最好的那一個。
有一次,他不幸墜入水中。
正當他要溺水之際,我們的女主出現,她救出了落入水中的“響”。
就像一條“人魚”。
為報救命之恩,“響”帶她來到了自己的住所。
那是一艘叫令洋号的船,他和小夥伴們組成了一支隊伍BB,他們與其他少年通過跑酷比賽來争奪食物和其他資源。
女孩不會說話也沒有名字,并且隻要身體和人類接觸就會變成泡泡。
因為她好像一直在唱什麼東西,大家決定叫她“歌”。
而這個故事,就發生在“響”和“歌”之間。
被看成“人魚”的“歌”,倒也的确很喜歡一本叫《小美人魚》的童話書。
以至于,她不怎麼說話,但她第一次說話就令“響”臉紅不已。
“歌是人魚公主,響是王子殿下”
唔……這就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沒有。
能救出“響”的女孩自然不會普通,因為她就是由泡泡組成的。
這使她身手矯健,可以和“響”一起在東京上下翻飛。
但不能和人類身體接觸。
隻是很快,“歌”就必須得回去了。
遠處的泡泡變成了黑洞。
她知道這将會她吸回去。
而那裡,正是東京塔。
于是,一場拯救行動開始了。
雖然危險,但大家還是決定義無反顧地登上塔頂。
這時,“響”才突然發現。
原來自己五年前在塔上聽到的歌聲正是她發出的。
而“歌”,則是為了見自己,化身成了人類。
電影的最後,“歌”又一次救了“響”。
明知道自己隻要觸碰到他就會變成泡泡煙消雲散,但她還是這麼做了。
“人魚公主注視着王子,蓦然回首,投身向海底”
二人相擁沉入海中,這次她們終于親吻在一起。
“歌”,化成了泡泡。
而泡泡,永遠地陪“響”的身邊。
《泡泡》的故事,你可以說他是王道的、是真摯的、是癡情的。
但更多人認為他是俗套的、是不合理的、是奇怪的。
因為它的靈感很大程度來自于家喻戶曉的童話《海的女兒》。
《海的女兒》是隻有寥寥幾頁的童話。
可以簡單地将小美人魚對王子的愛用一見鐘情來概括。
但《泡泡》作為一部電影,卻沒有很好地對二人之間的感情發展進行鋪墊。
讓人覺得兩人的愛情十分牽強,觀衆無法帶入自然無法共情。
男女主角從相見的一見鐘情到相别的生離死别,中間的情感發展動畫隻是用幾次簡單的對視來一筆帶過,這是本作的一大缺陷。
當然問題也不止于此。
雖然篇幅更長,但動漫對于許多背景設定和人物動機都沒有進行補全。
例如:
為什麼泡泡會降臨人世?
為什麼“歌”可以化身成人類?
最最重要的,原版《海的女兒》中,小美人魚是用自己的聲音與女巫做了交易才變成人類失去了聲音,而《泡泡》中“歌”為什麼一開始不可以說話卻被省略,并且為什麼與人接觸會變成泡泡也被省略。
這種情況之下,你完全感覺不到角色的危機和行為的悲壯,甚至會覺得,所謂的比賽也就像是一群熊孩子瞎胡鬧一樣。
當然本片絕對不是一無是處,甚至很多很多地方都做的十分優秀。
澤野弘之的音樂也穩定發揮并且細節十足。
在訪談中,澤野說自己在為本作制作配樂時注入了很多小心思,仔細聽你就會聽到人物與泡泡接觸時的呼吸聲。
BUBBLE-THEME音樂:澤野弘之 - 映畫「バブル」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為了打造一個不同的世界,澤野選擇了利用我們熟悉的學校鈴聲的不同旋律。
并且他也第一次嘗試讓人物自己的聲音與音樂結合,“歌”因此開口唱了出來。
除了音樂之外,負責動畫制作的Wit Studio對于動作戲的經驗也十分豐富。
他們曾經打造出了被認為是動畫單集演出巅峰的《進擊的巨人第三季》第二集巷戰部分。
在《泡泡》中他們的發揮也沒有讓人失望,動畫整體的動作戲十分流暢,讓人賞心悅目。
這也是在宣發前期,《泡泡》着重宣傳的特點“零重力下的跑酷”
就像監督所說的,他認為本片的特殊之處在于其是一部動作電影,其次才是愛情電影,動作戲的作畫和演出才是本片的重點,愛情隻是陪襯。
但,這也正是日本動畫電影普遍的困境。
在2016年新海誠的《你的名字。》一炮而紅之後,衆多動畫人看到了青春愛情類作品其中的商機,于是制作公司紛紛拉來知名動畫制作人進行此類作品的創作。
不問長處,隻看名氣。
湯淺政明《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便是其中的典型。
本是制作《四疊半神話大系》、《惡魔人》等作者向作品的動畫人被拉來制作自己不擅長的動畫,自然水平就不敢保證。
于是,當荒木折朗拿到這樣一個愛情劇本時,可能任何人都會感到奇怪。
因為他擅長的,一直都不是情感,而是動作。
大概也正是這個原因,你可以在《泡泡》中看到許多電影的影子。
有一種奇奇怪怪的雜糅感。
比如結尾。
“歌”化為泡泡陪在男主身邊,很容易讓人想到寡姐的《超體》的結尾“我無處不在”。
比如特寫。
動畫中出現了許多半靜止的畫面特寫,總體畫風更像原畫而不是動畫,這也讓人想到前一段火熱的動畫《明日同學的水手服》。
總的來說,就是《泡泡》隻學到了這些成功作品的皮毛而不是内核,最後甚至自己擅長的事物便顯得不再重要。
要知道新海誠的《你的名字。》如此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在電影中,新海誠在沒有丢掉自己優美畫面的同時,還真正的講好了一個故事。
而後者才是成功的關鍵。
雖然,如果你忘掉劇情,專注于畫面和音樂,相信你也會沉醉于這部作品中。
但可惜,這是一部電影,而不是一個MV。
在成為藝術之前,它首先需要是一部好的電影。
需要有一個好的故事作為基礎。
今日打工人:漂流少年Max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