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曾仕強讨論人與動物的區别

曾仕強讨論人與動物的區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5 14:41:20

曾仕強讨論人與動物的區别(獅子和蚊子決戰)1

有這樣一則寓言小故事:

森林裡的百獸之王獅子正在午睡的時候,耳邊響起了嗡嗡聲,一隻惹人讨厭的蚊子,飛到了獅子附近。

獅子咆哮說自己是百獸之王,自己如何強大,但蚊子卻說自己不怕獅子,就對着獅子進行叮咬。

獅子反擊,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都沒能傷及蚊子絲毫。

最後,獅子完敗,隻能向蚊子投降認輸。

看完這則故事你怎麼想?其實它給我們為人處世三條重要啟示:

第一遠離三季人,第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第三做人赢在格局。

為什麼這麼說?一起來看。

1

遠離三季人

小蚊子嗡嗡作響,無端冒犯獅子,令獅子讨厭。

它就如我們生活中的一類人,所作所為都悖于常理,頑固自私,活在自以為是的世界裡,經常做出卑鄙的事情,猶如現在的“杠精”。

而獅子代表着正常人。

一旦遇到這樣的人,你不伺機遠離,他就會和你糾纏不休,就算你有再多的道理,也和他說不清楚。

倘若你失去理智,和他硬碰硬,那最終隻會連累自己,毫無意義,不值得。

正如當年韓信,為了自己的遠大抱負,使自己不受傷害,甯願忍受胯下之辱,也不和那幫地痞無賴鬥狠。

這樣無理無知的人,被稱為三季人。

有關三季人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問孔子一年有幾季?孔子對他說有三季。

孔子的學生就迫不及待地問孔子:

“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麼說三季呢?”

孔子說:

“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的嗎?他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吵到晚上都講不通。”

聽了這個故事,如果你以前看到那些不講理的人會生氣,現在應該就不會了,你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裡去了。

對任何人,任何事,當你要發脾氣,當你情緒很不穩定的時候,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馬上就會心平氣和了。

這個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越是不懂的人,講話聲音越大。

說得更直接些,凡是聲音最大的人,往往就是最不懂的人。如果真的懂,講話聲音那麼大幹什麼?

人們常說,“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神仙都要先保全自己,何況凡人呢?

遇到突發狀況,講不清道理的時候,要随機應變,當進則進,當退則退,不要硬碰硬。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形勢不利時,最好及早抽身。

不必逞匹夫之勇,非要争個你死我活,與其兩敗俱傷,弄得無法收場,讓他三分又如何?

一個成熟的人是懂得退讓的,遠離三季人,遠離消耗自己的人,是對自己應盡的責任。

2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故事中,獅子經不住蚊子的挑釁和刺激,咆哮不斷,蚊子沒打死,自己卻把自己的臉抓傷了。

這就像一個人情緒失控的後果。

常言道“沖動是魔鬼”,道理人人都懂,但事到臨頭,我們卻很難穩定自己的情緒,進行理智分析,從而做出合理的因應。

我們發現,情緒穩定,心理素質好的人,遇到問題能權衡各方利弊,理性應變。

反之,意氣用事,就會有失分寸,把事情弄僵。

所以,我們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真正做到“激不怒”。

《三國》裡面有一個人,這個人叫司馬懿。

大家對他的看法不一樣,但是你有沒有覺得司馬懿的情緒管理是第一流的,怎麼激他都不會生氣,這就叫做激不怒。

我們稍微被激一下,就火冒三丈,而司馬懿怎麼激,他都笑笑不生氣,想一想換成你做得到嗎?

孔明想辦法刺激他,送女的衣服他就穿,怎麼罵都沒有用。

随時都能理性應變,輕松化解問題,就這種高超的智慧和修為,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隻有情緒穩定,才能理性對待身邊人事,快速變換自己的角色,積極展開行動。

可有很多人就是輸在耍自己的小性子上,不夠理性,一句話一個舉動,就毀掉了自己的前途,不可不慎重。

3

做人赢在格局

其實,故事中的獅子,完全不用理會蚊子,養精蓄銳,隻需一心獵捕自己的獵物就好了。

即使被蚊子叮幾口,又能怎樣?吃點小虧,隐忍一時,不計較,都是為了自己更大目标。這就是格局。

有句話說,做人,輸在計較,赢在格局,格局決定結局。

我們隻要把自己的胸懷提高,格局放大,做任何事情為整體考慮,老天也會幫你,你就很容易成就。

姜太公當年協助武王伐纣,後來封神,他的師弟原本是跟他對着幹的,最後也封了神,但是,姜太公自己不能封自己。

他說了一句話,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我姜尚個人得失又算什麼呢?

我們中國人就佩服這樣的人。

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不會忘了他,現在我們挂的那個紅燈籠,就代表他,還立個石頭,泰山石敢當,都是姜太公的化身。

再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下山,諸葛亮開始不答應。

劉備一句話把諸葛亮說動了。“先生若不下山,天下蒼生怎麼辦?”諸葛亮感動地快落淚了。

心系天下,還有什麼樣的人才不為你馬首是瞻呢?

于是,才有了後來諸葛亮幫助劉備建立蜀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後又輔佐劉禅,做出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壯舉。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實在是可歌可泣。

如果當初劉備說,我要打下一片天地,建功立業,将來封官晉爵,一定不會虧待你的。

孔明心想,為了幫你成就霸業,我幹嗎要這麼辛苦,還不如隐居在這裡,落得個自由自在。一個為天下,一個為自己,不同之處就在這裡!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格局決定成敗。

我們不難發現,大格局的人,都不計私利、小利,而是海納百川,站高望遠,專注自己的信仰,終成所願。

而一個人的格局來自他的氣量,一個人的氣量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就能擁有多大的事業。

反之,一個人的氣量小,格局始終不可能大。

所以,做人做事首重格局,隻要方向不錯,到達心中的彼岸,隻是時間問題,時到了,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從這則小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獅子和蚊子實力懸殊之大,但強大卻被弱小擊敗,最後陰溝裡翻船。

這就像我們為人處世,很多勝敗的因素,都藏在我們熟視無睹的細節裡,不正确對待,事到臨頭,就會亂了分寸。

打敗我們的,隻是我們自己而已。

所以,遠離三季人,不消耗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理性從事;做人不計較,赢在格局,是我們需要謹記的道理,更要身體力行,做出成效。

一切還須靠自己,不懼世事磨煉,持續修身養性,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