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18:10:27

作者 | 陳怡

攝影 | 季俊輝

周一下午,随着評彈表演藝術家陸錦花的一曲《聲聲慢》,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第三屆二次會員大會暨科技會客廳“春日時光”科藝活動在上海科學會堂拉開帷幕。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1

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理事長金亞秋為活動緻辭。上海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馬興發為中科院院士、紅外及遙感科學家匡定波,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遺傳學家曾溢滔和著名指揮家曹鵬頒發學會顧問聘書和漫畫作品。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理事、科學藝術活動專委會主任閻華主持科技會客廳“春日時光”科藝活動。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2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3

馬興發和金亞秋為中科院院士、紅外及遙感科學家匡定波、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遺傳學家曾溢滔和著名指揮家曹鵬先生頒發學會顧問聘書和漫畫作品

“很高興可以向科學家

請教讀詩中遇到的困惑”

中國古詩詞中的許多金句、名句常常是寫天氣的,而且是寫比較特殊的天氣現象。在這年後第一個陽光暖照申城大地的日子,活動主辦方邀請了上海中心氣象台預報技術總工程師、首席預報員戴建華到現場與科學家、藝術家們共同探讨氣象科學與藝術創作的關系。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4

就“燕子姐姐”陳燕華朗讀的古詩《楓橋夜泊》,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方笑一在現場提問:“一般大家會看到雨滿天、雪滿天,那麼,詩中的‘霜漫天’是如何産生的呢?”他表示,這也正是他喜歡參加這類科藝融合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因——可以向科學家們請教自己在讀詩中遇到的困惑。戴建華告訴大家,霜是氣溫急劇降低後,在固體的接觸面上産生的結冰現象,一般出現在晴朗寒冷的天氣,由輻射降溫引起。“霜滿天”對于像他那樣研究自然科學的人來說,也并不容易理解。“是不是因為詩人體感冷,所以覺得仿佛周身都披着霜?”他期待藝術家們對此能展開更合理的想象。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喬穎、美術評論家林明傑也分别與戴建華探讨了鄭闆橋和普羅旺斯時期的凡高等藝術家繪畫與當時當地的風物、氣象的關系。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5

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趙曉剛和旅意男高音歌唱家張帆濤演唱了歌曲《凡人歌》和《這世界那麼多人》。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6

著名主持人于立朗誦了詩歌《生如夏花》。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7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8

教育部“長江學者”、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首任執行院長胡潔和藝術脫口秀創始人羅依爾對談了人工智能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當代敦煌藝術形态智能創新和持續發展。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9

上海紐約大學計算機系助理教授夏光宇獨唱了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和《玫瑰三願》,并與機器人一起在銀幕内外合作進行了表演。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10

複旦大學教授、中國自動化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張軍平由此介紹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運用在音樂創作和表演領域的新進展。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11

多媒體鋼琴的發起者、著名鋼琴家宋思衡表演了與台下觀衆互動的現場即興演奏。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12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13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綠色化學工程與發展中心工程師張黎明表演了小提琴獨奏《金色的爐台》,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光電儲能材料工程師陳怡和用鋼琴為之伴奏,著名作曲家陳鋼作點評。

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有哪些(古詩詞學者提問科學家)14

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副理事長、長江學者、傑青、973首席科學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遺傳研究所所長曾凡一帶來女低音獨唱《當我們年輕時》和《需要》。

科藝融合走向社區、學校、長三角

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副理事長金江波在會上作學會2021年度工作報告。他介紹,在市科協的指導下,學會2021年度全面提升了學會對會員的服務水平、對領域的引領價值和對社會的輻射作用。三屆二次理事會後,一方面,新設的科學藝術教育、科學藝術活動、科普文創、數字化藝術、空間藝術等5個專委會紛紛開展工作,立足所在的跨界融合領域,形成項目化的推進路徑;另一方面,為提升會員歸屬感和榮譽感,進一步加強學會的品牌影響力,科普文創專委會完成了學會VI體系(包括LOGO 、會員證等)設計,并推出了包含各種功能和福利的會員證。

在此基礎上,學會重點從3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科藝融合為“科技會客廳”注入新内涵。于5月和9月分别承辦了主題為“永遠是是少年”和“天地之間 科學築夢”的兩季“科技會客廳”活動,均取得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矚目和高度評價。

二是科藝融合為“科普全生态”賦予新注解。學會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将科藝融合下沉到社區、園區、樓宇,走進大學、走進長三角。

三是科藝融合為“城市軟實力”奏響新共鳴。去年5月,由學會主辦、科藝教育專委會承辦的“科普大師課”走進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圍繞《高等科學與技術》等主題先後組織了分别由金亞秋理事長和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原台長趙君亮、複旦大學教學名師劉旦初、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教授趙超等領銜的4場大師課,引起熱烈反響。學會與第一财經、東方智庫等聯合承辦的《融書房·交集點》系列電視訪談節目先後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創立院長胡潔、上海中心總設計師夏軍、上汽集團全球設計總監邵景峰等專家,圍繞“未來上海的交通生命體”“雙碳背景下的智慧建築”“探星問月的上海密碼”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讨。“科藝融合商圈行”用數字化展陳點亮文商旅,從上海的陸家嘴正大廣場到蘭州的最高地标亞歐國際大廈,由學會主辦、科普文創專委會承辦的“微縮世界”科藝融合特展特展充分利用數字化藝術和微縮展陳的數字技術和AR展陳手段,以微縮視角演繹了城市更新曆史和寰宇世界大觀。

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上海科協視頻号,

我們将挑選精彩片段進行推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