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垃圾分類口号?在城市或部分鄉村的道路兩側、公共場所、居民小區經常能看到标識分明的分類垃圾箱,這已成為文明城市的重要标配,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新時尚但筆者在多地考察發現,很多垃圾并沒有被分類投放在相應的垃圾箱裡,混丢現象十分普遍,垃圾分類裝置形同虛設“垃圾分類我們都知道它的好處,但是,已習慣了随意投放,一時也改不了”老大爺說出了人們的心裡話,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最新的垃圾分類口号?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在城市或部分鄉村的道路兩側、公共場所、居民小區經常能看到标識分明的分類垃圾箱,這已成為文明城市的重要标配,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新時尚。但筆者在多地考察發現,很多垃圾并沒有被分類投放在相應的垃圾箱裡,混丢現象十分普遍,垃圾分類裝置形同虛設。“垃圾分類我們都知道它的好處,但是,已習慣了随意投放,一時也改不了。”老大爺說出了人們的心裡話。
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是黨和國家為了改善人居環境,保障人民群衆身體健康,促進生态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提升社會文明的重要标志。分類收集垃圾不僅可以大幅度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節約無害化處理費用,更可以使寶貴資源得到重複利用。201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全面部署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具備條件的城市的城區範圍内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近年來,各省市區不斷創新體制機制,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垃圾分類。但是筆者在多地考察時發現,群衆雖然普遍支持垃圾分類制度,但很少有人按要求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裡,混裝現象十分普遍。而且環衛工人在收集垃圾時,經常把兩個分類垃圾箱中的垃圾倒進一輛垃圾車中混合運走。實踐中,垃圾分類仍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和預期的效果,推行垃圾分類制度仍然任重道遠。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要改變人們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不能急于求成,還需要一個适應過程,要讓市民慢慢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要從每個居民小區着手,發放宣傳資料、普及分類垃圾知識,監督居民将垃圾分類投放,讓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成為居民的自覺行動。推動垃圾分類教育進校園、進課堂,讓青少年從小樹立垃圾分類、保護環境意識,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讓學生帶動家庭、家庭帶動社會,使垃圾分類在全社會尉然成風。
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也要創新工作方法。比如在上海,推行垃圾分類綠色賬戶,居民通過每天早晚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可獲得積分,積分可兌換物品或購物優惠券等,受到居民的歡迎,邁出了培養人們生活垃圾分類新習慣一大步。随着智能大數據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和普及,許多城市利用智能垃圾箱,通過手機微信掃碼登錄,投入分類垃圾,得到相應積分,憑借積分兌換現金或獎品,“吃”進垃圾“吐”出錢,讓人們更容易接受更願意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從上海等城市垃圾分類的成功經驗看,以獎勵激勵機制推行垃圾分類,更能調動人們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更加明顯。人們從生活垃圾分類激勵機制中受益,也會逐漸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最終形成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
若使生活垃圾分類成為人們一種自然習慣,必須由相關各部門統一協調監督,需要有關部門下大決心,加大宣傳力度,使居民真正能識别垃圾種類,在全社會形成垃圾分類光榮,亂投垃圾可恥的氛圍。相關部門要更細緻耐心地投入人力、物力,形成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産業鍊,才能最終“功德圓滿”。如此,将會給人們帶來更加文明的行為,提升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品質,每個人也都會從中受益。(管秋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