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杜甫的詩,留存下來的、令人耳熟能詳的有很多,像“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的《登高》;“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月夜憶舍弟》;
或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春望》,以及這首流傳千古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蜀相》。
今日小覓分享: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
去哪裡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鹂隔枝空對婉轉鳴唱。
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師伐魏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後代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注釋】
蜀相:三國蜀漢丞相,指諸葛亮(孔明)。
丞相祠堂:即諸葛武侯祠,在現在成都,晉李雄初建。
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樹茂盛繁密的樣子。
空:白白的。
兩朝開濟:指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帝業,後又輔佐劉禅。
開:開創。 濟:扶助。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jīn):指諸葛亮多次出師伐魏,未能取勝,至蜀建興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陝西岐山東南)軍中。
出師:出兵。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後世推崇不一,杜甫獨獨推崇諸葛亮,為他寫了将近二十首詩。“安史之亂”時,杜甫來到成都,瞻仰武侯祠後,寫的這首《蜀相》。
“蜀相”,顧名思義就是蜀漢丞相。蜀漢政權有兩代皇帝,劉備和劉禅,但卻隻有一個丞相,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死後,蜀漢就廢除了丞相制度。
首聯中的一問一答,看似平常,其實不然。三國時期,丞相不止一位,詩人卻唯獨對諸葛亮稱“丞相”,足以體現諸葛亮在詩人心中的地位。
之後一個“尋”字,不難看出詩人是有意找尋。所以下一句立馬回答出武侯祠的位置,那是在成都城外一個翠柏茂密之地,莊嚴肅穆之所。
接下來詩人進入武侯祠的庭院中,看着“映階碧草”和“隔夜黃鹂”,透過這些“春色”、“好音”,将春天的氣氛渲染到極緻,一幅如詩如畫的春景圖!
頸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字字千鈞,力透紙背,把諸葛亮的人生際遇、政治理想和功勳業績都凝煉在了這十四個字之中。
無論是開創基業,還是扶助守成,諸葛亮都彈精竭慮、矢志不渝。卻那料“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一句,可謂是點睛之筆,它不僅将個人的情懷放大,還實現了一種超越。古往今來,壯志難酬都是一樣的。所以這個英雄,可以是諸葛亮,也可以是杜甫,也可以是所有有志向之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