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康德實踐理性的根據是如何來的

康德實踐理性的根據是如何來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21:47:06

康德在《先驗辯證論》中對形而上學進行了批判,稱其為"幻象的邏輯"。在康德對形而上學的批判中,最重要的是提出了關于理性的"二律背反"思想(原文中稱“二論背反”)。二律背反指的是同樣合乎邏輯的規律和法則,但是它們之間互相沖突。

關于二律背反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理性派和經驗派哲學對世界整體的規定的矛盾。康德曾經提出了四個"二律背反"的命題,分别對應量、質、關系、樣式四個範疇。

簡單來說,這四個二律背反涉及的問題分别是:

  • 時間和空間到底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 物質實體的結構到底是組合的還是單一的;
  • 因果律是否以自由為開端;
  • 宇宙間到底有沒有絕對的必然性。

康德不僅提出了四個二律背反,而且給予了相應的論證,以此來說明人類的理性越過經驗的界限時就會産生"幻象",康德稱之為辯證的邏輯。

康德實踐理性的根據是如何來的(理性超越自己的界限)1

康德(1724-1804)

第一種二律背反:量的"二律背反"

正題:世界在時間中有開端,在空間方面也是有界限的。

反題:世界在時間上沒有開端,在空間中沒有界限;它在時間和空間兩方面都是無限的。

康德對第一種二律背反進行了論證。由于沒有經驗的實證法,康德采用了邏輯的歸謬法。首先假設對方的論點正确,然後通過推論得出荒謬的結論。

康德對于量的二律背反正題的論證大緻如下:

首先,為了證明正題:"世界在時間中有開端,在空間中有界限",康德采取了反證法,即論證其反命題"時間沒有開端,空間沒有界限"的荒謬性。

即,如果時間沒有開端,那麼也就沒有現在。說沒有現在顯然是荒謬的:時間沒有開端等于說到此刻為止,之前一段無限的時間已經結束了。因為現在是由過去一段時間加上一段時間地接續過來的,而那個作為起點的時刻就是時間的開端。

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無限即沒有結束,所以,時間沒有開頭是荒謬的,時間隻能是有限的,世界在時間上是有開端的。

類似地,如果空間沒有界限,那麼也就沒有任何一個确定的地點,包括我此刻所在的地點。因為任何确定的地點都是從另一個确定的地點"通過由一個單位反複加在另一個單位上"而達到的,而那個作為起點的地點最終歸結為空間的界限。

既然說我此刻沒有在一個确定的地點是荒謬的,那麼說空間沒有界限也是荒謬的。因此,空間是有界限的。

康德對于量的二律背反之反題的論證大緻如下:

為證明"世界在時間中沒有開端,在空間中沒有界限",康德首先論證其反命題即"時間有開端,空間有界限"的荒謬性。

假定時間有一個開端,康德說:"由于所謂開端就是一種存在,在這存在之前就有一個時間,而在這時間裡還沒有事物……那就是一個空洞的時間,然而一個東西是不可能在一個空洞的時間内發生的"。

由于不可能無中生有,從時間開端之前的"空洞時間"裡是産生不出任何東西的。既然我們實際的時空世界中是有東西的,所以說時間一個開端是錯誤的,因此,時間沒有開端。

第二種二律背反:質的二律背反

正題:世界中一切複合物都是由單純物構成的。

反題:世界中沒有單純的東西,一切實物都是複合物。

康德為了證明質的二律背反之正題,首先證明其反命題的荒謬。如果我們假定組合的東西不是有單純的部分構成的,那麼,一切組合都在思想中除掉,就沒有任何組合部分留下來,也就沒有任何事物了。但是,我們在思想上是承認物質實體的,所以,說物質結構不是有單一實體構成是荒謬的,因此,物質結構是由單一實體構成的。

在反命題的證明中,康德假設如果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單純物構成的,那就意味着,所有複合的事物都可以被細分,由更單純的物質構成,如此一直追問以至無窮。而事物不是無限可分的,那就意味着存在最小的單位,也就意味着,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單純物——但這是不可想象的。

因為"存在"與"不可再分"兩個概念是相互沖突的,隻要是有實際存在的事物,我們就可以想象它的左右兩邊或是将它繼續分割的情形,即任何具有形狀的東西都可以被視作由其他東西組成,那麼基本粒子就不再是最小的單位了。所以,世界中一切複合物都是由單純物構成的就是錯誤的。

康德實踐理性的根據是如何來的(理性超越自己的界限)2

第三種二律背反:關系的二律背反

康德第三組二律背反主要是為了回應休谟的懷疑論,休谟主要的哲學觀點就是對因果律的質疑,他那句著名的"太陽明天一定會升起嗎?"就是懷疑我們的因果律隻是一種習慣,并不是必然的。

關系的二律背反的正題:世界上除了自然的因果律,還有自由的因果律。

反題:世界上沒有自由,一切東西隻按照自然因果律而發生。

在這裡,康德先論證正題即"世界上有自由的因果作用",為此,他反駁反題"世界上沒有自由的因果作用"。

如果世界上沒有自由的因果作用,那麼世界将是一個無限延續的因果鍊條,要想獲得任何因果知識都必須延伸到無限遠。這樣的世界是我們的經驗知性所無法認識的。然而事實上我們能夠憑借經驗知性認識一些因果現象,所以,"世界是一個無窮的因果鍊條"這種說法是假的;相應地,必有自由的因果作用作為因果鍊條的開端。

康德論證反題即"世界上沒有自由的因果作用",為此,他反駁正題"世界上有自由的因果作用"。

如果世界上存在着自由的因果作用,那麼,被自由截斷了的因果鍊條是不能滿足我們的理性追求的。我們的理性勢必要問:這有限的一段因果鍊條是如何發生的?這樣理性便越過自發原因,伸展到更遠,以緻無限。所以,世界上沒有自由的因果作用,隻有無限延伸的因果鍊條。

第四種二律背反:樣式的"二律背反"

正題:在世界之内有某種絕對必然的存在者。

反題:在世界之内和之外都沒有絕對必然的存在者。

康德首先論證了樣式的二律背反之正題——"世界上有必然存在者",同樣采取了反駁反題"世界上沒有必然存在者"的方法。

假設在世界中沒有絕對的必然存在者,那麼充足理由律就會變得不充分。将導緻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可能發生。因此,世界上有必然的存在者。

充足理由律是由萊布尼茨提出的,他在《單子論》中說: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是真實的或實在的,就必須有一個充足的理由,即為什麼是這樣而非那樣的充足理由。

充足理由律今天也被認為是四大邏輯規律之一(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按照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充足理由,而我們看到了萬物存在,因此他們肯定是由充足理由的。

在樣式的二律背反的反題即"世界上沒有必然的存在者"論證中,康德反駁正題——"世界上有必然的存在者"。

康德認為,如果我們承認有一個絕對必然的存在者,不管它是世界本身,或者是世界中的某東西,或者是世界的原因,我們就把它安放在一個離時間任何所予一點無限遙遠的一個時間裡面,因為不然的話,它就會依賴于在它之前的另一個存在者。但是這樣的一種存在,對我們的經驗性概念來說,都是不可接近的。

所以,他認為那個必然存在者對于我們的經驗來說是不可觸及的,在經驗世界中不存在必然的存在者。

康德實踐理性的根據是如何來的(理性超越自己的界限)3

理性超越界限就會陷入二律背反

康德之所以要提出和論證二律背反,是因為在康德看來,任何表象都是可以經驗的,但是表象之全體卻是不可能經驗的。

我們的感性具有直觀的能力,理性的作用是思維,思維的綜合統一能力或者說知性範疇,隻有在經驗範圍内使用才有效。當理性要求認識現象背後的統一根據的時候,它就不可避免地迫使範疇作超驗的使用,由于我們對此沒有任何經驗,所以不可避免的會陷入辯證的"幻象"之中。

康德認為此前的形而上學無法形成科學的理論就是出于這種原因。他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形而上學是的處境:

當一個無知的孩子站在地上看向遠方,他會發現遠處的地平線上天地似乎是交融在一起的,于是他認為隻要走到那裡,就可以登上天空。卻不知,他每向前走一步,地平線就會後退一步,因此他永遠也走不到地平線的盡頭。

形而上學家就像這個孩子一樣,他們幼稚地以為隻要我們認識了所有的現象,就可以由此而認識現象背後的東西,但是,在我們與事物之間永遠隔着一道經驗,認識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超越經驗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