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生活總是安靜的,比喧鬧的城市生活令人向往;鄉下生活總是舒适的,比精神緊繃的城市生活惬意多了;鄉下生活總是快樂的,比城市枯燥壓抑的生活強太多。
這樣說,是因為你在城市裡呆久了,無非是想換一個環境去放松放松。如果讓你長久地待在鄉村,時間久了,你一樣向往城市。
騎行也是如此。為什麼騎友們總是向往鄉野騎行?因為這些騎行的人都住在城裡,天天住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被城市的喧嚣壓抑得喘不過氣來,當然就向往綠植蔥茏的山林,清澈見底的溪水,清新馥郁的空氣,蛙鳴麥香的阡陌,更有那帶着濃厚鄉野泥土香味的農家飯菜了。
大前天,我們一衆22個騎友騎行三裡崗尚店這個隐藏在随南大山裡的鄉村,沿途所見,就是這樣美麗的的山水、田野、村落,騎行其間,真的讓人陶醉。特别是返程的鄉路,避開了翻山越嶺,我們沿着碾子河一路蜿蜒地騎到均川,雖有一段短短的砂石路,但不影響騎行,全程根本就用不着下車。隊伍不停地從農舍田野小溪旁穿越,倘徉在如詩如畫的鄉野風景裡,騎友們興奮得無以言表,都說這趟騎行太值了。對了,過後我在“頭條”發文《騎行:随縣三裡崗大山深處,有一個叫尚店的地方,那是我的家鄉》到平台後,和讀者網友交流,得知那天我們去的時候從七條翻山到何店村的高高山嶺叫老王嶺,在本地住過40年的讀者網友“懂你”說,“那嶺不叫老鴉嶺,是叫老王嶺,傳說過去有一個占山為王的土匪在那山上,所以叫老王嶺,你們走的是大老王嶺,水庫那邊叫小老王嶺”,真的漲見識了。還有尚店街邊的碾子河,我過後上百度地圖仔細溯源,确認就是均水,好一條源遠流長的河流,叫了幾十年的碾子河,原來就是随縣五大水系之一的均水。還有個叫“包羅萬想”的讀者網友為我們騎行支招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均川、尚店、三裡崗是一條線上的行商通道,這其中有一條古道貫穿其中,起點是随城、涼亭、均川、七條、尚店、三裡崗,最後延伸至京山的宋河。建議你們登上七條的獨腳山頂去看看,保證你們有意外的收獲”,謝謝了,熱心的朋友,有機會,我們一定上這條古道騎行,尋覓這段被時光湮沒的滄桑。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熏香腸,随州本土最為常見的特色食品,在“蘭花飯店”裡,吃出的卻是不一樣的味道】
在随州,香腸并不稀罕,冬臘月間,不論城裡還是鄉下,家家戶戶都在腌制。尚店“蘭花飯店”的農家香腸在你未品嘗之前,那種香味,那種臘味,你一定無法想象,當你品嘗後,會留給你美妙的回憶,它讓你回味無窮,那油膩而醇香的感覺極度刺激你的味蕾,品嘗之後,它會讓你情不自禁地贊歎不已。
香腸的制作并不複雜,最為難得的其實是它的原汁原味。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我全家下放三裡崗尚店火石沖農村,離尚店街上也就1km之遙。那時候,到尚店街上食品所交完一頭豬的派購,自己家中冬臘月間就能殺一頭豬了。豬都是散養的,吃的是米糠麥麸橡子毛地菜構葉之類的豬食,那時候人吃的糧食都不夠,就不用說能買如同現在比糧食還貴的豬飼料了,其實那時候就是想買也買不到。我一直在想,原來的豬肉好吃,可能和豬吃的飼料不無關系。殺豬後,挑豬後座肉切成條狀的薄肉片,肉不夠還加入煮的半煮的蘿蔔,一大盆,加辣椒、花椒、鹽及各色香辛料,攪拌均勻,腌制之後,以漏鬥填入清洗幹淨的豬大腸中(不是現在的灌香腸的豬小腸,小腸已作為屠夫的殺豬酬金被拿走了),香腸七八寸用索子線打一個結,以免被肉撐破腸衣。香腸裝好後,一條條猶如紅色的藕節,腸衣要紮小孔,以免發酵時産生的氣體将之脹破。那時家家都燒有火廂,把一串香腸挂在竹竿上,放在火廂的上面熏。
在這裡特别說一下火廂。火廂,也叫火塘,在随南大山的鄉村裡,入冬後天氣就很冷了,農村的家家戶戶,辟出一間屋子,依牆用磚碼上一個半圓,終日燒曬幹的樹兜子劈柴取暖,也可以在上面挎上一個鈎子用壺燒水,這間屋子雖然暖和,但煙熏火燎,過年的臘肉香腸野味都可以挂在上面熏制。冬閑的大人們圍着火廂咵家常,小孩子們則圍着火廂燒蠶豆燒紅薯燒闆栗吃。
熏好的香腸要洗,再泡一泡,很容易就煮熟了。豬肉的香味伴着松柏的熏香味,讓你的味蕾怎麼也無法抗拒。蘭花飯店現在的香腸用的是純肉,裡面沒有蘿蔔了。我這人賤,卻總是懷念原來肉加蘿蔔的香腸,我知道,現在人們都富裕了,再也沒有人用蘿蔔加肉來灌香腸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熏臘肉,說起來真的很普通,但它其實是城裡人最難吃到的正宗農家美味】
熏臘肉煮幹缸豆加香菇,是“蘭花飯店”必不可少的一道主打菜,它是火鍋。在農家菜裡,最普通的當然就是熏肉了。大家不知道的是,我們住在城裡,最難吃到的其實就是農家最普通的熏肉了。
我說超過三年的金華火腿幾百塊錢1斤,要生着吃。沒有吃過的人肯定說我在“日白”(随州話,騙人的意思),熏肉雖然沒有金華火腿這麼金貴,但地地道道的農家熏肉你是買不到的。
說買不到是因為農家不會把自己散養豬的肉賣給你,他自己吃還嫌不夠,怎麼會把肉賣給你?再好的關系也不會賣給你的,你吃的都是喂飼料的豬肉,你别不信。還有,土法在火廂上熏的豬肉和速成法熏的豬肉可是大大的不同,這種東西隻能意會不能言傳。所謂“大道至簡”,看似簡單的東西,你卻可遇而不可求。
“蘭花飯店”的臘肉火鍋總是在第一時間内肉被吃完,不論肥瘦。如果不信,下次你可以自己觀察。附帶說一句,吃起農家臘肉來,女騎友們并不含糊。
在70年代,糧食不夠吃,肚子裡也沒有油水,肥肉膘平時要被用來抹鍋。遇上農家做事待客,最重要的席面就是十大碗,十大碗中最重要的菜就是紅燒肉或臘肥肉,碗底裡墊菜,墊些幹缸豆扁豆蘿蔔紅薯什麼的,那時候沒有火鍋,熱氣騰騰的一碗大肥肉一端上桌,霎時間就是風掃殘雲。我至今還喜歡吃肥肉,可能與兒時肥肉沒有吃夠不無關系。過年時農家殺一頭豬是要吃一年上頭的,是要過忙活用的,是要待客用的,為了防止過六月臘肉産生臘烘花味,那時沒有冰箱,農戶就把臘肉埋在稻谷裡貯藏。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土雞炖闆栗,隻有你的味蕾能告訴你吃到的是肉雞蛋雞三黃雞是關在籠子養的雞還是外面玩的雞】
土雞炖闆栗,還是最普通的一道菜,全國各地哪都有。問蘭花飯店的老闆陳萬玲為什麼做的好吃?她倒說的是大實話,隻要是真正的土雞,怎麼做都好吃。
什麼是真正的土雞?真正的土雞就是外面玩的雞。和上面說的難以買到真正的土豬肉一樣,真正的土雞也難買。騎行在鄉野,一路上我們不時可以見到在外面玩的雞,但你想買,就不那麼容易了。農貿市場裡的雞太多了,販子都說是土雞,你興沖沖地買回家炖了吃,敏感的味蕾卻告訴你根本就不是那個味。放養的土雞運動量大,肉質緊實,吃的也是五谷雜糧和小蟲子,相比普通的養殖雞當然有很大區别,炖出來的湯鮮美程度當然不可同日而語。闆栗就不說了,尚店是闆栗之鄉。這次騎行到尚店,尚店的街邊就有闆栗樹,滿樹茂盛碩大的綠葉叢中,一吊吊地,正在開花。
70年代的時候,農家裡家家戶戶都養雞。雞就是農家的活期存折,也叫“雞屁股銀行”,這是農家最主要的日用錢的來源。五分錢一個的雞蛋或者論斤稱,五角錢一斤,賣到尚店街上的食品所,用來買鹽買布買孩子的作業本買日雜用品。雞蛋自己是舍不得吃的,更不用說吃雞了。能吃老母雞的,是生了孩子的“月母子”的特權,小孩子能沾“月母子”的光吃一個豬油糖荷包蛋,就跟過節一樣,沾上油的嘴唇舍不得舔,出去眼氣小夥伴,“你瞧,我嘴上有油,吃了好東西”。那個年月,隔三差五的來個運動,再搞搞“割資本主義尾巴”,雞是不能多養的,要論隻數。
圖片發自簡書App
【橡子,是栎樹的果實,橡子粉,有點麻有點澀,那是久違的兒時的味道】
除了闆栗樹,尚店的大山中最多的就是栎樹了。
栎樹也叫橡子樹。橡子和闆栗成熟是相同的時間,都是秋天。橡子外表硬殼,棕紅色,内仁如花生仁,含有豐富的澱粉。不同的是,闆栗甘甜,橡子卻是麻麻的、澀澀的。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糧食不夠吃,我們就吃橡子粉,吃多了,有時麻的張不開嘴。這次騎行尚店,蘭花飯店也上了一盤橡子粉,我趕緊舀了一勺放進嘴裡,40多年了,隐約的還是那個味道,涼涼的、滑滑的,但不麻了,也不澀了,許是由于工藝改進了的緣故。
說起栎樹和橡子,還有很多故事。70年代的秋天,橡子熟了,拿斧子把樹幹敲幾下橡子就會掉下來。和橡子一同成熟的還有闆栗、柿子和“八月炸”,這是我們小孩子的節日,這是大山的饋贈,你隻要有肚量,可以盡情吃,吃不了的可以拿去賣錢,橡子5分錢1斤,橡碗6分錢1斤,闆栗2角錢1斤。豬最愛吃橡子,吃了長膘,但舍不得多給豬吃,留着賣錢,留着做橡子粉。
做橡子粉費時間還有點麻煩。把收集起來的橡子果實曬幹,當果實有裂縫時剝去外殼,把剝開的果肉曬幹,再把曬幹後的橡子果肉浸泡在水裡,浸泡10到15天,每天換一次水(使單甯酸浸出,換水去澀),直到完全浸泡開橡子果肉,再把橡子果肉撈起,磨粉。磨成橡子澱粉後,此時的橡子澱粉是濕的,需在盆中重複攪拌,沉澱,過濾數次(去澀味,一般三五天過濾一次),待浸泡的水無澀味時,将澱粉沉澱上層的水除去,再用草木灰吸去上層未去完全的水份。
是不是很麻煩?但是還沒有做成。再取出橡子澱粉,此時橡子澱粉呈塊狀,将其晾曬,曬幹的過程中需将其弄碎成粉末狀,這時候才算是做成了。在這繁瑣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到位,橡子粉就麻,就澀,但你不得不做,因為糧食不夠吃。
橡子可以做橡子粉,也可以釀橡子酒。那時候用糧食煮酒是奢侈品,人吃都不夠,怎麼能用來煮酒。因此,橡子酒、糠酒、土茯苓酒就出來了。記得橡子酒60角錢1斤,家裡來了客人,父親就叫我拿着用過的打吊針的玻璃瓶從火石沖到尚店街上去打酒。
栎樹是那個時候上好的柴火。把樹扛回家,再鋸成筒,劈開,叫劈柴,是最熬火的硬柴。再後來,栎樹成了種香菇木耳的上好材料,一時間,三裡崗成了全國最有名的香菇重鎮,當地的人富了,栎樹可就遭殃了,多少年來漫山遍野的栎樹林被砍伐一空。再後來,發展了袋料香菇,封山育林,栎樹才又緩過了氣來。這都是八九十年代以後的事了。
【青山寨老林裡的野味、碾子河裡的小雜魚,香菇木耳,野菜腌菜,這些都是農家餐桌上的常見之物】
剛才說過,經過了幾十年的封山育林,更重要的是農家的生活燃料也發生了根本改變,在農家瓦房上缥缈了幾千年的袅袅炊煙正在悄悄地消逝,農家也改用液化天然氣了。我時常在想,恐怕過不了幾年,“袅袅炊煙”,這個最為标志性的鄉村景觀,恐怕就會消失于無形,隻會殘存于我們的記憶深處。而農家飯菜的主打産品,鐵鍋飯和鍋巴粥,不知又要作怎樣的改變。
封山育林造成的直接景觀,就是遠眺青山如黛,近處密不透風鑽不進人,而久已消失的野生動物又開始時不時地出沒于人的眼前。尚店一帶最高的山峰就叫青山寨。小時候我上去過,山頂上有一個鐵架子,鐵架子上面有一根木頭,大人說是航空線。現在遠觀青山寨也可以看到那個鐵架子。蘭花飯店的陳老闆說,現在的野味可多了,豬獾狗獾野雞野兔子多得很,隻是土腥味太重,做了怕你們不吃,下次你們來騎行,我讓你們嘗嘗野味。今天隻有碾子河裡的小雜魚。
碾子河在尚店的街邊,沒辦法說順了嘴,叫它均水不習慣。蘭花飯店的後門就在碾子河邊,我看到河水邊有人洗菜有人洗衣服,現在能看到一河清水真的不容易。記得小時候熱天在火石沖小溪裡摸魚捉蟹,從小溪一直摸到碾子河,摸到碾子河的石船邊,就在蘭花飯店後面的對岸,石船邊有很多露出水面的石頭,很多烏龜和甲魚趴在石頭上曬殼。到現在我還不明白,那時候糧食不夠吃,個個餓得頭昏眼花,為什麼就沒有人捉鳝魚捉烏龜捉腳魚吃呢?
農家飯菜裡的香菇木耳,野菜腌菜更是常見之物。由于食材的不同和農家的特有做法,我們吃到嘴裡就是另外稀罕的味道。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絮絮叨叨的說了這麼多,其實說的隻是九牛一毛。豈隻是農家美食,隻僅僅拿山裡春天的野果就數不完。大前天騎行的路邊,我也看到了不少的野果子,“四月籽”、“五月籽”、“狗苞”、“麥苞”、野草莓、構葉籽、桑葚還有櫻桃。有的熟了,有的正在開花。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是的,尋找舌尖上的美味永遠是我們戶外騎行愛好者的一項重要内容。對于味蕾已經遲鈍了的現代人來說,農家飯菜的香腸臘肉是不是真的好吃?色香味是不是到家了?綠色食品純不純正?其實很難評說這裡面包含的感覺,都是因為那些味道裡所含了“親情”兩字,這裡面有太多“故鄉”的因素,這是任何金錢都無法買到的,也是街上誘人的味道所無法相比的。
農家的味道除了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就是農家飽含深情厚意的味道。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