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自己“動起來”
動物們可謂使勁渾身解數,
爬走跑跳不一而足,
背後的物理和生理結構,
讓人驚歎,
自然界遠不止人類骨骼清奇啊!
本文全篇“庖丁解牛”式配圖,
高能!高能!
鳍和足
四足動物的四肢是從魚類祖先的鳍進化而來的,也包括兩栖動物在内的四足脊椎動物。它們在水下長出足,陸上食物更豐富、更安全,于是将部分早期的水下步行者吸引到了水上,它們的臂、腿、手、足,受自然選擇影響,進化成豐富多樣的形态——
虎紋鈍口螈(Ambystoma tigrinum)
虎紋鈍口螈的一生就是“行走進化”的反映——從水生幼體到四肢伸展的陸地成體。
細彈塗魚(Periophthalmus gracilis)
細彈塗魚在陸地移動要依賴它們的前鳍,動起來蹒跚而可愛。
四足動物
四足動物的身體構造可謂物理學和生理學協作的産物。體型較大的動物肌肉力量強勁,骨骼必須承受更大的重量;體型較小的動物通常行動更快,但能量利用效率也更低,其腿部結構的差異便是這些特點的反映。
速度最快的陸地動物前五名
獵豹、湯氏瞪羚、馬、靈缇、獅子
獵豹(Acinonyx jubatus)
柔韌的脊柱彎曲并伸展,能最大限度延長獵豹步幅。輕便的毛尾巴和鋒利的爪子在轉彎時能讓身體保持穩定。
(向右滑動查看完整圖片)
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
這些大家夥走路時足尖是踮起的。大象能快速行走,但不能小跑或飛奔。腳趾後面有一塊襯墊,能讓它們擡升的腳跟和趾行類的骨骼結構,像人類的扁平足一樣工作。
斑馬尾蜥蜴(Callisaurus draconoides)
所有的蜥蜴都能向左右彎曲身體,拉長四條腿的步伐。斑馬尾蜥蜴還能伸展腳踝,用腳趾奔跑,每秒移動50個身長的距離。
(向右滑動查看完整圖片)
長頸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
長頸鹿隻有約10%的重量在肩膀以上,體重配比極不平衡。走路的時候,它們依靠擡高和降低長脖子來維持身體和視線的平衡。
灰松鼠(Sciurus carolinensis)
松鼠向下爬行時,它們的後足踝旋轉,朝上的腳趾能讓爪子承受自身的重量。張開的四肢也能增強抓地力。
非洲盾臂龜(Centrochelys sulcata)
陸龜是食草動物,有堅硬的防禦外殼,雖然走得慢,但勝在穩定性強。它們能爬上陡峭的山坡,而且足間距适中,不會摔倒。
踯行動物
靠足部行走,腳掌貼地方便站得更穩,但彎曲的大腿骨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趾行動物
用腳趾行走,它們依靠腳趾墊移動,腳後跟永遠擡起,這賦予了它們力量、速度和隐身能力;
蹄行動物
靠趾甲行走,蹄腳是細長足部上長出的特殊腳趾甲。有蹄動物的腿更直,能承受更大的負荷。
直立行走
相較于其他動物需要時才會用雙腳移動,人類和鳥類都要用兩條腿走路。特别的是,雖然袋鼠在覓食的時候,四肢和尾巴并用,但在向前移動時要靠後腿跳躍來産生加速度。
人類(Homo sapiens)
人類走路比跑步更有效率,人的腿就像倒立的鐘擺,身體要依靠每一步的動能和重力推動前進。
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
霸王龍或許曾經是王者,但它的速度方面卻是短闆。它們的肌肉太小了,一旦快跑,幾噸重的身體會把他們的腿骨壓斷。
鴕鳥(Struthio camelus)
鴕鳥的腳後跟和人的膝蓋一樣高。短小的股骨外包裹着大塊肌肉,腿部其他骨頭又長又輕,這些特性能幫助鴕鳥邁出又大又快的步伐。
紅大袋鼠(Macropus rufus)
袋鼠若想提速,不需要消耗更多卡路裡,因為它富有彈性的跟腱可以在每一次彈跳間儲存和釋放能量。
白掌長臂猿(Hylobates lar)
如果兩個手掌抓握點離的很近,白掌長臂猿就能像鐘擺那樣從一個點蕩至另一個點,我們将這個動作稱之為臂力擺蕩。在高速移動時,它們會有一小段時間松開雙手,完全懸浮在兩個支撐物之間。
運動原理
動物通過改變四肢接觸地面的順序、時間和頻率來改變步态。大幅移動時,陸地動物的四肢以全速推動身體前進,然後複位,在恢複平衡後迎接下一步。
無足運動
蛇類運動更有技術性。利用肌肉、皮膚和靈活的身體,蛇類就能減少摩擦以适應松散、平坦的地面,柔軟身體上分布的接觸點還能用來抵消行進路上的碰撞。
側行式
在松軟的沙地上,頭部先擡起向一側移動到位,然後身體跟随着蛇頭的方向竄移;
蜿蜒式
最常見的蛇形移動方式,身體跟随頭部沿着單一的波浪形路徑行進;
風琴式
蛇類進行攀爬時所運用的行走方式。身體分節地往左右兩邊緊緊折疊擠壓,形成緊迫屈折的曲線,再運用全身肌肉盡力往前方伸延,從而推動整體向前;
直蠕式
依靠連續不斷的“隆起、伸前”動作,達成向前蠕動的效果。
多足運動
大多數無脊椎動物都會将身體重量分散在多條腿上,以減輕每條腿的負擔。它們移動要格外注意協調,甚至改變腿的長度,避免被自己的腳絆倒。
大西洋幽靈蟹(Ocypode quadrata)
橫着跑的的幽靈蟹在躲避威脅時經常停下來,以減緩乳酸的累積,讓它們在跑不動前走得更遠。
蚰蜒(Scutigera coleoptrata)
行走時從較長的後腿開始移動,以防止走路時多條腿之間纏繞。它們每一步的跨度都能超過身體的總長度。
穩步行者
有多條腿“閑置”的生物,如螞蟻或蟹類,經常使用交替步态行走,每次僅使用一半的腿,其餘的保持觸地狀态。
(※由于本篇内容制作和排版工序較為繁雜,制作本文的編輯說,排完全文後,老骨頭發出了舊家具般的吱呀聲,其排版完成後表示雖然如釋重負,但深感自己骨骼已不再清奇)
購買
《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
《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