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風寒發燒是桂枝湯還是葛根湯

風寒發燒是桂枝湯還是葛根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04:03:43

風寒發燒是桂枝湯還是葛根湯?升麻葛根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方劑學》中“辛涼解表劑”的代表方,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風寒發燒是桂枝湯還是葛根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風寒發燒是桂枝湯還是葛根湯(肖相如辛涼解表劑)1

風寒發燒是桂枝湯還是葛根湯

升麻葛根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方劑學》中“辛涼解表劑”的代表方。

升麻葛根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升麻 白芍藥 甘草炙各十兩(各6g)葛根十五兩(9g)

用法: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9g),用水一盞半,煎取一中盞,去滓,稍熱服,不計時候,一日二三次。以病氣去,身清涼為度。(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期。疹發不出,身熱頭痛,咳嗽,目赤流淚,口渴,舌紅,苔薄而幹,脈浮數。

以上是《方劑學》【1】中升麻葛根湯的主要内容。但從升麻葛根湯的組成分析,不能得出其有解表和治疹的功效。

疹不是表證(發生機理)1

疹的臨床表現是皮膚出現紅色或紫紅色的,粟粒狀的疹點,高出皮膚,摸之礙手,壓之退色。常見的疹就有麻疹。疹是外感病過程中,氣分(肺)熱盛,熱入營血,血熱妄行,出于皮膚所緻。溫病學家常将斑疹作為熱入營血證據,如葉天士在《溫熱論》中說:“前言辛涼散風,甘淡驅濕,若病仍不解,是漸欲入營也。營分受熱,則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無寐,或斑點隐隐,即撤去氣藥”。

中醫藥院校的《中醫診斷學》和《溫病學》教材中,将“斑疹隐隐”作為熱入營分的特征,“斑疹透露”作為熱入血分的特征。關于斑疹的形成機理,古今醫家都沒有疑義,是熱入營血的表現。因為斑疹都是氣分熱盛,熱入營血,斑疹也可以同見,所以有時候并不細分。但斑和疹在形态上有區别,在形成機理上也有區别。斑是胃熱熾盛,熱入營血;疹是肺熱熾盛,熱入營血。這就是所謂的“斑屬陽明,疹屬太陰”。顯然,從發生機理分析,疹不屬于表證。

2疹的治法是清氣(肺熱)涼血,不是解表

根據疹的發生機理,其治療方法應該是氣血兩清,更加明确的表述是清肺涼血。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上焦篇第16條中說:“太陰溫病,不可發汗,發汗而汗不出者,必發斑疹;汗出過多者,必神昏谵語。發斑者,化斑湯主之;發疹者,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玄參主之。禁升麻、柴胡、當歸、防風、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用銀翹散去豆豉(應該再去荊芥)清肺熱,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玄參(銀翹散中本無玄參,故無所謂“倍”)清熱涼血,這是疹的正确治法,麻疹也應按此法治療。顯然,疹的治法不是解表。不僅不是解表,而且禁用解表法。升麻葛根湯中的主藥升麻、葛根也是禁用藥

3升麻葛根湯既不解表也不治疹

升麻,在《中藥學》教材中記載,藥性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功效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2】

在臨床中,升麻被用的最多的功效是升舉陽氣,代表方就是補中益氣湯;清熱解毒的功效也可以用到,如口舌生瘡、牙龈腫痛等也可以用升麻;發表就是解表的功效隻見于中藥學和方劑學的記載,沒有用于臨床治療的代表方和例子;透疹的功效所舉的例子就是本方升麻葛根湯,這個方也隻見于方劑學,沒有實際運用的例子,《中醫兒科學》教材中麻疹的治療也沒有用升麻葛根湯。

升麻在《神農本草經》的記載為:“味甘、平。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辟溫疫、瘴氣、邪氣、蠱毒。”在《名醫别錄》的記載為:“味苦,微寒,無毒。主解毒入口皆吐出,中惡腹痛,時氣毒疠,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沒有辛味,沒有和治疹有關的内容。

張仲景用升麻的方也很少,《傷寒論》中隻有麻黃升麻湯。麻黃升麻湯證是肺熱脾寒證,用升麻的目的應該是清肺熱,肯定不是解表,也不是治疹。《金匮要略》中有升麻鼈甲湯,本方治療陰陽毒,顯然,用升麻的功效是解毒,肯定也不是解表,也不是治疹。

葛根,在《中藥學》中的記載,藥性甘、辛、涼;歸脾、胃、肺經;功效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通經活絡,解酒毒。【3】

《中藥學》中列舉的與解表有關的代表方有柴葛解肌湯、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其中,柴葛解肌湯主治三陽合病,方中有羌活、白芷是典型的辛溫解表藥,如果有解表的功效,也不是葛根的作用;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用葛根是為了治項強,不是解表,因為有麻黃、桂枝。與透疹有關的代表方還是升麻葛根湯,上面讨論升麻的時候已經述及。

《神農本草經》記載:“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名醫别錄》記載:“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脅風痛。”沒有治疹的功效,《名醫别錄》認為可以解表。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用葛根的方有葛根湯、葛根加半夏湯、桂枝加葛根湯、葛根黃芩黃連湯。其中,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用葛根的目的是升津液以濡養經脈,治療項強;葛根湯和葛根黃芩黃連湯用葛根是為了升津止瀉。顯然,都和解表、治疹沒有關系。《金匮要略》中有葛根湯,用于治療剛痙,葛根的功效還是升津液以濡養經脈。

溫病學家中,葉天士認為斑疹是溫病熱入營血的表現,治療方法為“如從風熱陷入者,用犀角、竹葉之屬;如從濕熱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參入涼血清熱方中。若加煩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黃代之,急急透斑為要。”葉天士雖然将這一治法稱為“透斑”,但所用藥物主要是清熱涼血之品,并不是後世所說的辛味宣散的藥物。在葉氏的《臨證指南醫案》中,治疹也不用升麻、葛根。

另一位溫病學家吳鞠通關于疹的病機和治法方藥已經在上面介紹了,認為升麻、葛根等具有升發作用的藥是禁忌,提出用銀翹散去豆豉加清熱涼血藥,為臨床所常用。

餘師愚是溫病學家中治疹的專家,著有專著《疫疹一得》。在《疫疹一得》的疫疹諸方中,前三方為敗毒散、涼膈散、清瘟敗毒飲。在敗毒散的方後注:“疫症初起,服此先去其爪牙,使邪不盤踞經絡,有斑即透,較升、葛、荊、防發表妙多矣。”顯然,餘氏也是不用升麻、葛根的。

從組方分析,方中用升麻、葛根,這兩味藥最主要的功效是升提,其次是清肺胃熱,白芍、炙甘草的配伍,就是芍藥甘草湯,可以滋陰柔肝緩急止痛,用于陰虛經脈失養的拘急疼痛有效,特别是葛根、白芍、甘草同用,對肌肉痙攣性疼痛效果肯定。根據藥物組成,不能得出升麻葛根湯可以解表、治疹的結論。

參考文獻:

【1】李冀主編.方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37

【2】鐘贛生主編.中藥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82

【3】鐘贛生主編.中藥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83

版權聲明:本文原創和首發于中醫肖相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