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歲寶寶每日應吃幾餐

一歲寶寶每日應吃幾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5 10:45:55

小月齡寶寶每天到底吃幾頓輔食?

這是不少媽媽的疑問

網絡上不少輔食添加建議

都是從開始添加輔食安排每天兩餐

我們成年人每天三頓飯

孩子每天隻吃一頓,行嗎?

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些

關于寶寶增加餐次的内容

▽▽▽

一歲左右寶寶每天吃幾餐?

寶寶在一歲前或者到一歲左右每天到底吃幾餐,目前是沒有一個比較權威的标準的,所以在實際操作中,有每天安排一餐的,也有每天三餐的。

雖然沒有一個統一的标準,但是目前大多數輔食添加的建議,在開始添加輔食時都不會直接安排三餐輔食,大部分都是建議每天安排一餐,然後大概在寶寶9個月左右會增加一餐,等孩子到了一歲,建議每天安排三餐。

對于這樣的安排,我們是不建議的。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到:

7~24月齡嬰幼兒應繼續母乳喂養。母乳仍然是6月齡後嬰幼兒能量的重要來源。母乳可為7~12月齡嬰兒提供總能量的1/2~2/3,13~24月齡幼兒總能量的1/3.母乳也為嬰幼兒提供優質蛋白質、鈣等重要營養素,以及各種免疫保護因子等。

由此可見,2歲前母乳或者配方奶粉都是孩子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建議一歲以前孩子的食物仍然是以奶為主,可以每天安排一餐輔食,一歲以後逐步增加輔食的比例,減少奶的攝入,直到一歲半全天安排三餐。

輔食和奶的比例

很多家長,包括網絡上的各種輔食添加建議,都把輔食和奶液分開來看,有的隻看輔食吃了多少,吃了幾頓,而忽視全天攝入食物的總量,這樣考慮肯定是不行的。

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對此也有詳細的實踐應用指導:

7~9月齡嬰兒每天的母乳量應不低于600ml,由母乳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2/3,每天應保證母乳喂養不少于4次;10~12月齡嬰兒每天的母乳量約600ml,由母乳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1/2,每天應母乳喂養4次;13~24月齡幼兒每天的母乳量約500ml,由母乳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1/3,每天母乳喂養不超過4次。對于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養的嬰幼兒,滿6月齡後需要繼續以配方奶作為母乳的補充。

孩子的胃容積是有限的,并不是無底洞,吃多少都可以,輔食的能量密度都是比奶液大的,消化的時間比奶長,通俗點兒說就是輔食比奶“扛餓”,輔食吃得多了,奶量必然要減少。

一歲寶寶每日應吃幾餐(一歲娃每天到底吃幾頓)1

而在輔食添加初期,寶寶能吃的食材種類有限,這就意味着食物種類單一,營養素攝入不全面,加上一歲前寶寶面臨着乳牙萌出,疫苗接種次數比較密集,添加輔食後消化系統适應程度不同,這些對孩子的健康和抵抗力都是比較大的挑戰。如果在這時增加輔食的量,奶量下降,更容易讓孩子無法獲取足夠的營養,影響生長發育。

輔食添加進度慢、搭配不合理

一歲寶寶每日應吃幾餐(一歲娃每天到底吃幾頓)2

這是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7~24月齡嬰幼兒平衡膳食寶塔,可以看到7~12月齡的寶寶每天建議:

油:0-10克

一個雞蛋黃

畜禽肉魚:25-75克

蔬菜:25-100克

水果:25-100克

谷類:25-75克

母乳700-500毫升

我們在工作中發現,孩子的輔食制作家庭差異非常大,包括網絡上各種教制作輔食的食譜,也多是單獨一個菜品,而不是一餐的搭配。這樣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家長往往用一道菜,或者一道主食代替了一餐輔食,本應是主食和副食搭配的一頓飯,變成了一碗菜或者一碗飯。上面建議的孩子全天食物搭配就少了,或者各類食材比例非常不合理,常見的就是蔬菜的量不足,肉類超标。

輔食添加進度慢是普遍存在的情況。大多數家長參考的是“一種食材吃三天,沒有過敏症狀再添加另一種”,這樣的安排,一個月最多能添加10種食材。期間一旦孩子出現出牙不适、感冒、發燒、腹瀉等情況,輔食添加的進度就會更慢。我們工作中有的寶寶9個月10個月,甚至11個月大,添加的食材不超過10種也有不少,這樣家長在有限的食材中選擇,孩子的營養來源過于單一,再安排兩餐輔食,奶量不夠,營養不全面是必然的。

比如下面這種看起來滿滿都是蔬菜,很有營養的粥,實際上因為綠葉菜普遍是體積大重量輕,家長隻選擇幾片菜葉感覺很多,稱量重量可能隻有幾克十幾克,遠遠不能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

一歲寶寶每日應吃幾餐(一歲娃每天到底吃幾頓)3

而有限的食材範圍限制了家長的選擇,加上網絡上大多數輔食添加的建議都選擇澱粉豐富的根莖類食材,例如土豆、山藥、紅薯,或者甜味居多的紅薯、胡蘿蔔、南瓜這些甜味重,容易制作成細膩無顆粒的糊狀食材,孩子養成嗜甜的口味,吞咽多咀嚼少,顆粒粗糙、膳食纖維豐富或者韌性大的食材,例如綠葉菜、各種蘑菇、木耳銀耳,這些食材孩子就不吃或者吃得不好。即使家長有一身好廚藝,有能力做更多種類的輔食,孩子也不吃。

先把一餐吃好

與其考慮孩子在一歲前到底吃幾頓飯,不如先看看孩子添加輔食後的這一餐吃得到底好不好,不隻是吃的飯量,更重要的是質量。

輔食添加過程不僅是讓孩子吃進去,更重要的是讓寶寶順利從吸吮過渡到吞咽,再從吞咽過渡到咀嚼。我們工作中遇到的出現吃飯問題的寶寶,大多數原因都可以追溯到一歲前輔食添加階段過渡出現了問題,特别是吞咽-咀嚼的過渡做不好,孩子吞咽多咀嚼少,即使每天給孩子安排兩餐、三餐,吃得質量上不去,攝入就不好就談不上消化吸收,奶量又下降,孩子生長發育受影響。

一餐吃好了再考慮吃動平衡

要不要從一餐增加到兩餐,除了年齡這個因素外,首先考慮上面提到的,先把一餐吃好,孩子的吞咽-咀嚼過渡好,一餐飯菜的營養搭配做好,這些做到位了,再看孩子的運動量,否則孩子吃得營養不全面,吃太多消耗得少,特别是小月齡寶寶大運動受到限制,外出又抱着或者坐嬰兒車比較多,容易出現各種消化問題。

嬰幼兒每天活動量到底是多少,大部分家長是沒有概念的。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對此也有說明:

7~12月齡嬰兒每天俯卧位自由活動或爬行的時間應不少于30分鐘,多則更好。12~24月齡幼兒每天的活動時間不少于3小時,多則更好。

與此同時,盡量減少嬰幼兒久坐不動的時間。将嬰幼兒束縛在汽車安全座椅、嬰兒車或者背着、抱着的時間不宜過長,每次不應超過1小時。

比如孩子大運動發育很好,8個月9個月就能四肢支撐身體高爬,而且爬得很快很穩當,1歲左右能獨自站起來,全天的奶量超過了建議的奶量,這時增加一餐就沒問題。

不僅要關注吃,還要關注排便

排便作為消化的最後一環,從側面也可以反映出孩子吃的狀态,消化的情況。

輔食添加過程中孩子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便幹、排便困難甚至出現便秘。

所以孩子加一餐前和加一餐過程中要關注孩子的排便情況,看是否穩定。否則孩子增加了一餐,卻消化不好,加重排便困難、便幹的情況,得不償失。

需要注意時間安排

從每天一餐改為每天兩餐,最大的難題就是兩餐的時間安排。

從我們工作實踐來看,家長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早上起床後第一餐安排不合理,可以說90%的家長在寶寶睡醒起床後,第一餐給的都是奶,而不是安排孩子吃輔食。

家長早上起不來,于是孩子醒了之後第一餐給奶,輔食安排在上午。這樣安排,孩子喝完奶,有的上午還有一小覺,或者喝完還要睡回籠覺,第一餐輔食的時間就無法固定下來,奶的量也容易影響第一餐輔食的食欲。

第一餐輔食亂了,後面第二餐和奶的時間都會亂。要麼是第二餐和第二餐輔食的間隔時間太短,孩子兩頓飯都吃的不好,要麼是第一餐和第二餐輔食間隔時間太長,變成上午一餐,下午一餐,中間還要安排孩子吃水果加餐的時間,喝奶的時間和午睡的時間,根本就排不開,變成了孩子一整天不是吃就是睡,每一餐的時間間隔都很短,每一餐都吃得不好。

另外,第一餐安排奶,不安排輔食,容易讓孩子養成早起第一餐必須是奶的習慣,等孩子一歲半安排三餐的時候,早餐吃得非常差,因為早起第一餐喝奶習慣了,必須是水分充足的液體,吃輔食感覺太幹,吃不下去。

所以比較合理的安排是寶寶睡醒後,第一餐安排輔食,午餐安排輔食,奶在兩餐之間和下午、晚上喝,這樣晚餐安排奶,容易消化,不影響第二天早上的食欲,午餐安排輔食,也有下午的運動消耗,不必擔心吃多了不消化。而且這樣的安排為後面每天安排三餐也打好了基礎。

總而言之,小月齡寶寶每天從一餐改為兩餐,絕不是直接多吃一頓這麼簡單,要從孩子的作息、輔食營養搭配、運動、睡眠和飲水等多角度綜合考慮。

希望今天的内容對各位媽媽有所啟發。

如果你正在為寶寶吞咽多、不咀嚼、含飯、不吃魚蝦貝類、奶量大、吃主食不吃菜,隻吃菜不吃主食或者寶寶挑食、偏食、作息亂等等問題,可以選擇參與我們的一對一喂養指導服務,現在還可以選擇作為我們的案例免費享受服務喲!

7天一對一喂養指導服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