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發布《加快推進西安市國家加工貿易産業園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發展目标:
到2024年,三個加工貿易的核心承載區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5%,帶動全市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3300億元!
這個三個區分别是:高新區、經開區、國際港務區。
尤其是國際港務區,無疑是帶來了新的産業亮點。
根據這份實施意見,将推動構建形成“3 2”加工貿易産業新格局:
“3”是:形成以高新區、經開區、國際港務區為核心的千億級國家加工貿易産業園;
“2”是:梯度培育西鹹新區(空港新城)、閻良(航空基地)兩個百億級加工貿易産業集群。
最終目的是:建成全國領先的國家加工貿易産業園。
據悉,西安市國家加工貿易産業園總規劃面積37平方公裡,采取“一園三區”模式建設。
其中:
高新區片區10平方公裡:東至西太路、西至緯三十八路、南至江太路、北至西安南站。
高新區片區重點發展光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精密機械等産業,打造全國和全球重要加工貿易承載區和示範區。
經開區片區11平方公裡:東至明光路、西至朱宏路、南至鳳城五路、北至尚稷路(明光路至尚航五路區域)。
經開區片區重點發展航空零部件制造、光電子信息、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研發與制造、新能源等制造業,打造全市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重要平台。
國際港務區片區16平方公裡:東至西韓路、西至歐亞大道、南至港務南路、北至灞耿路。
國際港務區片區重點發展智能顯示、智能家電、糧油加工等産業,打造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重要加工貿易産業基地和開放樞紐。
很顯然,這個“加工貿易産業”屬于大家所認知的實實在在的“産業”,甚至涉及先進制造業。
對于高新區、經開區這西安兩大開發區來說,“加工貿易”産業或許是錦上添花,而對國際港務區來說則是雪中送炭了。
國際港務區的“港”區域,主要有“西安港”、國際貿易、中歐班列,這些在一般人看來,對區域建設推動力不是很強,而在其“城”區域将要發展的五大新興産業,則因為尚未形成整體的“觀感”,因而目前不少人認為國際港務區“沒啥産業”。
▲ 國際港務區局部實景(BY港務區官微)
實際上,國際港務區在近年悄然興起了“一帶一路臨港産業園”,去年先後爆出創維、康佳基地落戶并開工的消息,預計形成超過300億的規模。
此次,國際港務區被納入“加工貿易”産業範圍,而且版圖西到歐亞大道、東至西韓路,意味着國際港務區的奧體闆塊東部、政經闆塊、“産城融合先導區”将迎來産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新助力。
未來幾年産業發展的加持,對于國際港務區告别“全運時代”之後的發展和城市建設,十分重要。同時,對其樓市支撐也是重要因素。
國際港務區目前房價基本在1.4-1.5萬/㎡ ,從價格和産品看,目前依然是西安主城區内剛需、首改産品供應量最大的區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