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是個古語動詞, 就是:去,往,赴的意思。
墟, 市集, 趁墟, 去市集或者趕集的意思,趁墟亦作“趁虛”或“趂虛”,即趕集之意,南方謂趁墟,北方謂趕集。
"趁墟”是華南地區一種古老的習俗。最早記載這種習俗的,是唐代柳宗元的詩作。
《廣東俗語考》"赴市買賣曰趁墟。趁音榇。『說文』趁。自後及之也。『廣韻』逐也。『柳宗元詩』緣荷包飯趁墟人以其朝而滿夕而虛。故曰墟"。
圩日集市開市的日子。根據西南地區周圍約成規定,一般是三日一圩,或“一四七”圩、“二五八”圩、“三六九”圩,
也有的是五天為一輪,依農曆而定,分為逢“一六”圩、“二七”圩、“三八”圩、“四九”圩和“五十”圩。
兩個相鄰圩,圩期不重複,這樣就能讓買賣雙方都有較多的交易機會。
廣東湛江雷州最神奇的圩,俗稱“陰陽圩”,在墳頭上擺地攤,圩日一年就一次,農曆三月二十二,媽祖的神誕。這一天,井尾坡上熱鬧非凡,據說人數可達幾萬人,有擺攤的,唱戲的,舞龍舞獅的,趁圩的,可以說是人山人海!
廣東陽春市合水有個高流墟,當今世上最老古墟。被人們稱為怪墟。一怪,墟期一年一度,定在每年端午節前的農曆五月初四,相沿習俗千年餘之久。二怪,墟市出賣的,主要是竹木器制品。三怪,人們購得竹木器産品就拿到高流河中浸泡,永不會蟲蛀。
現在好多地方都保留叫XX墟這種地名。在台山,大部分墟場已經變成繁華的市鎮,卻一直保存着“二七墟”、“三八墟“,,四九墟”、“五十墟”等名稱,成為廣府文化的一種符号。
趕集粵語叫趁墟。四邑兩陽地區則叫等圩。為什麼叫等圩?
等是等待的意思,是等待等候圩日那天的到來。因為平時不是圩日是沒人去趕集,隻有圩日圩期才一熱鬧起來。
等圩一詞源于登圩。登有登門的意思,上門去對方家,登門拜訪,有事求上門。
“登”,如:登山、登陸、登台、登攀、一步登天、捷足先登。
登,《廣韻》都滕切,(dēng)
登,成也。升也。進也。衆也。
《說文》曰:“上車也。
登”有上的意思。所以“登”以向高處攀升的意思。比喻難度的增大、學問的加深,及地位的升高等。如應試考中進士稱登科,也稱登第;做了官叫登仕;帝王即位稱登基;演員上台叫登場。
所以,趕集趁墟,四邑話叫“登墟”,也有道理的。(文/黎洛鵬 聶巨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