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時期,董卓被呂布刺死于長安,大漢退出曆史舞台,彼時烽煙四起,各路英雄好漢互相角逐,時至今日話題度不減的群雄争霸就此展開。
此時,坐擁“關張”二位得力幹将的蜀漢未來開國皇帝劉備,正“三請”一位高人出山,他就是——諸葛亮。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在曆史上,諸葛亮算得上充滿話題的傳奇人物,曾用空城計吓退司馬懿的數萬大軍,後世對諸葛亮的成就一直是肯定與崇拜的。
關于他的傳說和故事不絕于書,稱得上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以至于人們誇贊某人聰慧時常将其比作諸葛亮,足以看出他在世人心中地位。
可惜天妒英才,就是這麼一位名留青史的千古奇才,在53歲時就英年早逝,諸葛亮臨終前,曾聲稱自己本該活83歲,全因做了這三件事,損失了足足30年的陽壽。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01
“鞠躬盡瘁身先死”
東吳一戰大敗後,劉備在白帝城病危,統一大業遙遙無期,二弟三弟的大仇未報,此時病床上的劉備深感無力、不甘、失望。
曾經風光無限的桃園三兄弟,如今僅剩他一人,結拜時的那些理想與抱負還未實現,他如何甘心撒手人寰,所以他叫來了他最信任的人——諸葛亮。
劉備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意思是蜀國有諸葛亮在,定能安定下來,那個不争氣的兒子,如果還有救的話,就多費費心,輔佐他成為一個好皇帝,如果的确扶不上牆,就放棄吧。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面對這樣臨終遺言他充耳不聞,一心輔佐後主劉禅從無二心,他兢兢業業的将大小事情安排謹慎細緻,隻可惜,阿鬥終究是扶不起來。
為了完成劉備收複中原的心願,他北伐數次,隻可惜劉禅太廢,導緻武将跟不上,謀士也沒有新鮮血液。
諸葛亮再神終究是凡人,每日繁重的工作,凡事都要親力親為,這對腦力和體力都是一種摧殘,最終促使諸葛亮病倒在了五丈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02
“受馬谡失街亭一事的刺激”
馬谡曾經在諸葛亮平定南蠻之時,提出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建議。
當即得到諸葛亮的賞識,是諸葛亮認定的接班人,可令諸葛亮沒想到的是馬谡隻會紙上談兵,在真正的戰場上一無是處。
按照原本計劃馬谡據城而守,拖住張郃,慢慢消耗掉張郃的主要力量,可他偏偏喜歡劍走偏鋒,選擇放棄城池到山上紮營,等于拱手将街亭送給了張郃。
他的這一失誤導緻主力軍失去退路,糧草無法運輸,疑兵被暴露,諸葛亮失去中樞力量唯有撤兵,失街亭一戰也暗示了後期北伐無望。
因為自己的錯信等于親手斷送了蜀國的未來,一生要強的諸葛亮心裡怎能輕易邁過這道坎兒。
03
“逆天改命”
雖說輔佐劉禅和誤信馬谡都令諸葛亮承受了巨大精神壓力,但不至于損陽壽30年,主要原因是他“逆天改命”。
古人信奉風水,任何事情都喜歡通過占蔔來為自己趨吉避兇,但越是“天人”越不敢透露太多,怕折損陽壽。
俗話說得好,天氣不可洩露,可偏偏諸葛亮非要逆天改命帶着一群青銅上王者。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不論是火燒赤壁、火燒藤甲軍、水淹七軍等,在勝利的背後導緻無數戰士命喪黃泉,百姓流離失所。
火燒藤甲軍一直也是諸葛亮心中的痛,當時天上火把像下雨一樣刷刷落下,熊熊大火燃燒了藤甲兵上的盔甲。
由于盔甲緊緊地穿在身上,沒辦法即刻脫下來,這三萬戰士活活被燒死陸續倒在諸葛亮面前。
就連他自己也直呼這樣做是會折壽的,畢竟将士們有什麼錯,隻不過是被孟獲借來的兵罷了。
這三件事情可以說對諸葛亮身心受到極大損傷,導緻53歲就早早離世。
康熙曾對其評價:史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者,唯諸葛亮能為之,可見對他的肯定。
不知道,如果有重新來過一次,諸葛亮會不會不涉足這天下事,做個田野閑人,悠閑過完此生呢?
聲明:内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