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歐洲人發明的電報機進入中國,一下子打開了中國人的視野,很多清朝的官員驚歎:原來還有這種神奇的玩意啊。然而,相比20多個字母組合成的歐洲文字,中國字典收入了75000個漢字,如何讓中國人使用電報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于是聰明的荷蘭天文學家和法國海關官員設計了一套方案,他們把每一個漢字都分配一個4位數的代碼,再把這個代碼翻譯成摩爾斯電碼的原點和虛線,但是問題也比較突出,一句中文用摩爾斯電碼的表達過于冗長,以至于電報的成本高、效率低。
之後,中文的打字機同樣也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需要用控制杆從2000多個漢字中查找,再打印在紙面上,使用起來極其繁瑣。
因此在西方人看來,中國的文字形式給信息傳遞和分享帶來了巨大的不便,會阻礙中國文化和文明傳遞的進程,甚至還掀起了後續漢字拉丁化改造的社會大讨論。
然而,現如今西方已經扭轉了這種看法,甚至斯坦福大學曆史學家馬拉尼還認為,中國的漢字輸入效率已經超越了西方,将西方都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原因就是,現如今中國的輸入法已經有10多種了,而且中國的漢語聯想輸入能力已經相當高了。
那麼中國的漢字輸入法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扭轉現狀的呢?
時間就是1983年,一個叫王永明的年輕人發明了一套适合中國人的輸入法——5筆輸入法,這款輸入法的問世,很快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甚至很多學校都開辦5筆打字法培訓班。
由于發明了5筆輸入法,王永明專門成立了北京王碼電腦有限公司,第2年就實現了1000萬元的盈利,雖然當時微軟也有智能abc輸入法,但是輸出效率遠不如5筆輸入法,這也因此一度讓5筆輸入法在2000年之前占據了國内90%以上的市場。
然而20年後的今天,人們在電腦或手機上使用最多的輸入法卻是拼音打字輸入法,主要使用的是百度輸入法、搜狗輸入法以及訊飛輸入法。根據統計顯示,5筆輸入法的市場占有率隻有3%了,很多使用者都是超過40歲的中老年人。
作為一個曾經風靡國内,以精準高效著稱的國産輸入法,為何5筆輸入法如今被大量的年輕人抛棄,甚至很多年輕人都未能聽說有5筆輸入法的存在呢?
首先,我們不應該譴責年輕人懶,不願意背字根,而是要跨時代進步了。科技數碼産品的創新,本來循着的方向就是越簡約越好、越容易入手越好,越沒有門檻越好,這樣的科技産品才足夠人性化的,需要背字根的5筆輸入法,在面對人們從幼兒園就開始熟悉的拼音來說,後者在介入打字方面原本就具備先天優勢,這也符合人性的需要。所以,人們入手文字輸入,起手必然會是拼音。
第二方面,就要不得不誇拼音打字法企業的漢字聯想能力創新,由于在打字軟件中擴展了聯想能力,又加入了AI技術,以至于幾個拼音首字母就可以打出一句完整的話,這更大程度上提升了拼音打字效率,反觀5筆打字法卻沒有這方面的優勢,相關企業也沒有在此方面進行數10年的耕耘和技術提升,自然無法比得上拼音打字法。
第三方面,就不得不說起輸入的價值。因為在20多年前,将文字錄入電腦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項職業,而現如今,文字錄入電腦手機,很多時候是信息傳遞的需要,而傳遞信息的方式還可以是直接發語音、語音打字、拼音打字,文字因為可以多樣化實現,從而打字的技術性被弱化了,所以辛苦學習5筆字根的意義就不太大了。
實際上對于中國人從五筆轉向拼音,起最大作用的,卻是手機,因為在2010年之前的功能機時代,很少有功能機手機擁有5筆輸入法,基本上是以拼音和筆畫輸入法為主,當時人們經常發信息,已經逐漸熟練使用了拼音,後續在電腦以及智能手機時代,使用拼音更是一脈相承,因此從長遠來看,可能五筆輸入法被曆史淘汰會是趨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