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未來社交應該更虛拟還是更真實

未來社交應該更虛拟還是更真實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05 08:16:52

未來社交應該更虛拟還是更真實?【閱讀提示】“看展式社交”興起 助推藝術走近大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未來社交應該更虛拟還是更真實?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未來社交應該更虛拟還是更真實(光明網評論員看展式社交)1

未來社交應該更虛拟還是更真實

閱讀提示】“看展式社交”興起 助推藝術走近大衆

光明網評論員:随着全國疫情逐漸緩解,城市裡的“煙火氣”恢複了,藝術展行業得到了逐步複蘇,久違的“藝術氣息”回來了。随之,年輕人“看展式社交”成為網絡熱詞。

據媒體報道,年輕人熱衷看展,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看展體驗。有年輕觀衆告訴記者,“每次去博物館都能遇到很多知識儲備豐富的愛好者和志願講解員,大家會添加微信約着下一次一起逛,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開心加倍。現在看展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也算是一項可以多人參加的社交活動,當然也有出于内心的熱愛。”

傳統的線性的文化經濟活動,消費達成就意味着一個經濟活動的終結。但“看展式社交”,雖然其主體活動多在線下發生,但随之而來的分享、邀約,遵循的卻是網絡經濟文化的特點,更強調自我價值實現、精神體驗和交互分享。也正是因為網絡文化消費的主動性、分享性等特征,使得受衆在調研、交流和分享文化内容商品的過程中,無意識地參與到了文化内容再生産、再推廣和再消費中。而正是此種消費過程與消費鍊條都很長的活動,構成了網絡文化經濟的大生态系統。

長鍊條的文化消費活動也讓文化體驗變得更加深刻——看展前有攻略,看展後有在社交媒體或者網絡社群的分享、推介與總結,一次看展活動,不僅在時間上有延長,在思想的深度或者說可能達到的思想深度上遠超之前。當然,這也對藝術展覽的表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有業内人士表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快速廣泛,當藝術品和觀衆共處同一空間時,怎樣創造出線上無法比拟的體驗感,是當下最重要的一個命題,也是我們面對的挑戰。”

而“看展式社交”在當下的流行,依托于幾個重要條件。首先,毋庸置疑是觀衆文化素質的提高。一個優秀的觀衆,要去理解或者試圖理解藝術家所表達的思想、價值觀與情緒,需要調動自身的文化儲備、情感儲備和理性思維。這樣的我們覺得理所應當的行為,曆史并不久遠。在很長的一個曆史時期中,博物館、藝術展對普通大衆來講是冷漠的。直到上個世紀中後期,世界進入“博物館繁榮”的時代,藝術館、博物館才确立了服務社會的宗旨,普通大衆也才能進入其中,由此完成觀衆與藝術家、與曆史、與文化對話。

硬件也很重要。根據“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的數據,2021年,全國博物館舉辦展覽3.6萬場,接待觀衆近8億人次,其中青少年群體是主要人群。正是平均不到兩天就有一家博物館建成開放,以及平均每25萬人擁有一家博物館的發展目标的實現,才使得大量看展的活動有了物理的空間。目前我國90%以上的博物館向公衆免費開放,基本達成了參觀博物館“零門檻”。

互聯網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興起,也是“看展式社交”大行其道的一個重要原因。網絡社會是新的社會形态,也是新的社會模式。這種“新”,重新定義着我們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括文化活動。

吸納知識、體驗文明,陶冶情操、升華氣質,了解社會、思考人生,抑或舒适優雅、充滿樂趣,在這些常有的标簽之外,去博物館、藝術館看展覽又被貼上了“志同道合、交流互動”的新标簽。而那個著名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去博物館”,在今天看來,似乎又多了一個答案。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上一篇】社保代繳,不使個體除了“違法”别無他法

來源: 光明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