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嶽飛盡忠報國還是精忠

嶽飛盡忠報國還是精忠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22:48:53

手提寶劍,身披戰袍,背刺“盡忠報國”,口誦“還我河山”,這大概就是嶽武穆在我們心中的形象。

嶽飛盡忠報國還是精忠(盡忠卻不能報國)1

嶽廟:還我河山

嶽飛一生也正是以“盡忠報國”嚴格要求自己。隻是令人心痛的是,在那個時代,正是因為盡忠,所以不能報國。

“報國”自然是指北上抗金、收複失地,這正是嶽飛壯懷激烈的人生理想,也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傳唱的愛國精神;而“盡忠”是忠于誰呢?顯然是忠君,忠于宋高宗趙構。

而翻遍宋史,我們隻看到高宗趙構壓根就沒想北上抗金,這個毫無血性、毫無尊嚴、毫無志氣的皇帝隻想偏安江南、魚肉百姓、淫樂享受。

而嶽飛身為封建時代的軍事統帥,不得不忠君,即使這有違報國;在一路凱歌、 直搗黃龍府在望卻不得不遵從十二道金牌班師回朝,即使這意味着報國願望功歸一篑。

嶽飛的悲劇在于“盡忠”和“報國”二者不可兼得,在于愛國理想和忠君道德二者水火不容。

嶽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人,生于1103年,死于1142年,享年39歲。

嶽飛和很多偉人一樣自帶主角光環:嶽飛出生時,恰巧有大鳥飛鳴于其屋上,故取名飛;弱冠取字鵬舉。生于農家,堅持自學,能賦詩填詞;挽弓三百斤,射箭百發百中。

迫于生計,剛滿20歲,嶽飛投身軍旅,開始抗金生涯。嶽母姚氏是位深明大義的婦女,積極勉勵嶽飛“從戎報國” ,還為嶽飛後背刺上“盡忠報國”(後世演義為“精忠報國”)。

宣和七年(1125年),金滅遼之後,便大舉南侵攻宋。宋徽宗不願做亡國之君、害怕死後無顔面對列祖列宗,機智地禅位于長子趙桓,即宋欽宗,然後自己拔腿就跑。後來的“逃跑皇帝”高宗趙構,把這一精神發揚光大,一口氣逃到海上,也是“虎父無犬子”。

靖康元年(1126年),兩路金軍于攻破太原後會合,二次南下圍困開封。

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從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滿載着金帛、珍寶北上,宋徽宗、宋欽宗和皇室成員、機要大臣、百工等三千餘人都做了俘虜。北宋就此滅亡,史稱“靖康之變”。欽宗成功背鍋,坐實亡國之君。

同年,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即位,是為宋高宗,改元建炎。

建炎三年(1129年)秋,金軍以金兀術為統帥,大舉南侵。于是趙構猶如驚弓之鳥,立即從建康(今江蘇南京)逃到杭州,不久逃到越州(今浙江紹興)、明州(今浙江甯波),而後登舟浮海,在茫茫大海上終于有了點安全感,美滋滋在海上過一個春節。

于此同時,一路追殺而來的金軍終于見識到了南宋小朝廷“上能通天,下能入海”的逃跑本領,不由得望洋興歎,雙手抱拳,“佩服佩服”贊歎之聲不絕于耳,而後調頭北反,繼續燒殺搶奪。

嶽飛盡忠報國還是精忠(盡忠卻不能報國)2

逃跑皇帝:宋高宗趙構

建炎四年(1130年),韓世忠在黃天蕩(今江蘇南京市東北)雖敗猶榮,狠狠教訓了趾高氣揚的金兀術。同時,嶽飛率領嶽家軍同金軍戰鬥幾十次,都取得勝利,從而收複建康。

同年,一個大人物“閃亮登場”。1130年十月,秦桧帶着老婆、仆人、大包小包大搖大擺“潛逃”回南宋(不是我漏寫了,真沒帶着孩子,秦桧老婆王氏不能生育,而王氏嚴厲禁止秦桧娶小妾。後來秦桧的兒子秦熺其實是王氏的侄子)。

秦桧主張求和降金,剛好與貪圖安逸的趙構不謀而合,君臣二人開啟賣國模式。

嶽飛盡忠報國還是精忠(盡忠卻不能報國)3

秦桧夫婦“閃亮登場”

1115年,秦桧進士及第。北宋末年,秦桧也是規規矩矩,為國出謀劃策,盡心盡力。

“靖康之變”,秦桧同徽欽二帝一同被擄去北方。三年,隻需要三年,秦桧“醒悟”了:以自己平庸的才能、通過正常渠道無論如何都不能出人頭地、出将入相。

秦桧看到了,看到了南宋朝廷滿朝文武振臂高呼“抗金複國”時,有一個人瑟瑟發抖。對,一個就夠了,因為他是至高無上的皇帝趙構!

你說趙構就真的滿足于偏安江南嗎?滿不滿足,這是個能力問題。《宋史》這樣評價趙構: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

從小長在皇宮,養尊處優,很有藝術天分,是傑出的書法家,這樣的君主适合做太平天子,你要他雄才大略、直搗黃龍府實在是難為了他,估計趙構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況且趙構是沒有兒子的,早年倒是有個兒子,不幸夭折了。當年金兵南下揚州,趙構吓得陽痿,總之不能生育。

就算勵精圖治,夙興夜寐,收複失地之後,皇位還是要傳給太祖趙匡胤那一支,也就是說複不複國好像和自己也沒多大關系,反正将來皇位也是别人的,“精明”的高宗一眼就看穿了這是個吃虧的買賣!

你看看那一群天天嚷嚷着“抗金,抗金”,是不是當我傻,是不是當我不會算這個帳!老子才不幹!享受現在的皇帝生活,飲酒縱歌,歌舞升平,多好;你嶽飛抗什麼金啊,那要操多少心啊!

林升《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雖然如此,如果文臣武将能夠盡心盡責,趙構也不會整天想着求和投降,也有可能收複失地,畢竟他内政建設上,解決了農民暴動、兵變、遊寇等棘手的問題,穩定了政局,是南宋的“中興之主”。

很不幸,他遇到了秦桧,一個為了出人頭地、為了高官厚祿什麼都做得出來的人。包括賣國。

趙構上了秦桧的賊船。上船容易下船難,即使身為皇帝也控制不住秦桧的賊船。秦桧是不怕趙構的:堂堂大金代理人會怕懦弱的江南小朝廷?正如南宋理學家朱熹所言: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萬死不足以贖者,正以其始則唱邪謀以誤國,中則挾虜勢以要君。

在趙構委托秦桧為對金和談全權代表時,有女真貴族給秦桧撐腰,秦桧已經完全不怕趙構了。倒是趙構每天藏着一把刀,時刻提防着秦桧。金人在紹興和議上要求南宋“不許以無罪去首相”,秦桧穩當終身宰相。

這時候估計趙構算是徹底明白上了秦桧的賊船了,但明白的太晚了。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即使是你皇帝趙構。

既然決定求和投降,接下來就要向主戰派開刀。

首先收将領兵權,“中興四将”之韓世忠、張俊、嶽飛統統收回兵權。然後秦桧打算陷害韓世忠,無奈嶽飛不肯落井下石,同時韓世忠閉門謝客、深居簡出、向高宗趙構呼救,終于免于災禍。張俊這時和秦桧沆瀣一氣,自然很嚣張。

下一個就是嶽飛了。

一生戎馬,盡忠報國。平定軍賊流寇,鎮壓農民起義為南宋小朝廷穩定了動蕩的政局;進而揮師北伐,收複失地,可謂殚精竭慮,盡心盡力。

在軍紀混亂的時代,嶽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虜”,深得人民愛戴;

在整個南宋偏安防守大局面下,嶽家軍能夠孤軍深入,赢得郾城、颍昌大捷,從而令金軍聞風膽寒,從此流傳出一句著名的評語:“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嶽飛盡忠報國還是精忠(盡忠卻不能報國)4

永遠的嶽家軍

在南宋所有的将領中,嶽飛是唯一善于進攻的将領,也就是說若要北上抗金、收複失地,嶽飛是唯一的人選。所以在紹興和議(紹興十二年,1142年)之時,女真貴族要求必須殺掉嶽飛才能和談。

趙構、秦桧照做了……

莫須有……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待續未完,大家關注的“迎回二帝說”、“功高震主說”、“幹預立儲說”等将在下一篇逐一介紹,歡迎閱讀、指教!)

參考書目:

《嶽飛傳》 鄧廣銘 著;

《遼宋夏金史講義》 鄧廣銘 著;

《嶽飛新傳》 王曾瑜 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