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着帶毒的尖尾巴,舞着堅硬的大鉗子,蠍子的形态令人躲避不及,而湘河社區卻把這種“毒物”當作“寶貝”來養殖,帶領群衆增收,走出一條特色産業緻富路。
湘河社區集體經濟蠍子養殖基地位于柿子坪組,遠遠望去,30座540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200平方米的加工廠房格外引人注目,從懸挂着商南縣盛潤蠍子養殖專業合作社牌子的大門進去,陽光透過覆蓋着塑料薄膜的蠍子大棚,時而可以看到蠍子的食物——土鼈蟲在土石間穿梭,掀起一片覆蓋物,下面聚集着很多蠍子,有白色的幼蠍,也有黃色的成年蠍。
隻見蠍子基地負責人王廣強瞅準時機,用拇指和食指快速捏住一隻大蠍的尾刺,被抓後的蠍子雖然在他手上來回折騰,但根本傷不了他。王廣強告訴記者,最開始養蠍子時可不是這樣,時不時就要被蠍子蟄一下,還疼得不行,用肥皂水洗、摸止疼藥膏都不太管用,時間長了對蠍子的蜇傷就有了“免疫力”,現在更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抓住一隻大蠍子。蠍子蜇人就靠這根尾刺,毒素也在這根刺上,隻要捏住它,就奈何不了你。
據王廣強介紹,因為現在是冬季,蠍子喜歡溫熱的環境,而蠍子又喜晝伏夜出,晚上出來覓食,我們白天很難看到,但是這些大棚裡面可“聚居”着幾百萬隻蠍子呢!一般母蠍在産仔前要喂飽,如果沒吃飽,餓的時候會吃小蠍子;産仔後不用喂食,隻需要把蠍子放在比較安靜的地方靜養就好,以避免蠍子過于激動而誤傷了小蠍子,幼蠍會在母蠍背上停留15天,經過多年的摸索,王廣強對蠍子的習性已是十分熟悉。
“剛開始我對養蠍技術一竅不通,也是一邊學習、一邊摸索,吃了不少苦頭。起初,經常有蠍子死掉,有時無故消失,或是小蠍被大蠍吃了,抑或是蠍子從大棚沒有被發現的地方逃跑了……給我留下了很多不解之謎。我通過網上查資料、翻閱書本、向人請教等方法,一點一滴積累經驗,在以後養殖中,我都将大蠍子和小蠍子分開養,避免大吃小,不斷在摸索中前進。”王廣強說道。
衆所周知,蠍子俗稱“軟黃金”,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對中風口眼歪斜、風濕、肩周炎等病症具有顯著療效,而且蠍子是一種保健品,市場價值很高。
一路走來,王廣強的特色養殖之路越走越寬廣,2017年注冊成立了商南縣盛潤蠍子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為平台,為養殖戶提供種蟲和技術支持,并對養殖産品回收銷售,帶動39戶貧困戶通過入股、養殖、務工等增加收入,累計為貧困戶分紅7.9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益1.8萬元。2019年被評為“商洛市帶貧創業就業示範基地”。現在還開發出了多種産品,有精品全蠍、蠍湯花生、蠍子酒等,有很大的價值利潤。
“小蠍子”如今成了湘河社區增收緻富的“大寶物”,王廣強計劃下一步在大棚旁邊種植葡萄樹,種植養殖相結合,不斷延伸産業鍊,走獨具特色的緻富之路。(張瑜 孔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