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人吹竽。(竽:古樂器,形狀像現在的笙)
而且喜歡很多人一起為他演奏,所以齊宣王派人尋找擅長吹竽的樂師,組建了一支演奏樂隊,一共300人。而那些被選入皇宮的樂師,也得到了特别優厚的待遇。
那個時候,有一個叫南郭的浪蕩子弟。聽說齊宣王有這樣的愛好,就想加入樂隊。就想辦法見了宣王,說自己是個大音樂家,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收進了樂隊裡。好笑的是,這個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每當樂隊給齊宣王演奏時,他都會混在隊伍裡,模仿其他樂師,搖頭晃腦,假裝在那裡演奏。因為動作學的很像,又因為有數百人一起演奏,齊宣王也看不出來其中有假的。就這樣,南郭混了幾年,不僅沒有露出任何破綻,還像其他音樂人一樣得到了豐厚的獎勵,過上了舒适的生活。
後來齊宣王死,其子齊潛王繼位。潛王也喜歡聽吹竽。隻有一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是喜歡音樂家一一給他演奏。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吓得渾身冒汗,整天都在擔心。他心想,這一次如果露餡了,丢了工作是小事,要是被判個欺君之罪,連腦袋都留不住了。于是,潛王還沒叫他上場,他就吓得迅速溜走了。
圖:吹笙
2這個故事出自《韓非子·内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悅)之。廪食以數百人。宣王死;傚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現在濫竽充數常有兩種用法:
①比喻沒有真實本領的人混在行家裡面充數,也比喻以次充好。
②用來表示自謙,說自己水平不夠隻是湊數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