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大概有200多萬人死于肺炎,肺炎嚴重時還會引發中耳炎、腦膜炎等,因此接種肺炎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很多人都會誤認為打了肺炎疫苗之後就不會患上肺炎了。其實這一說法是錯誤的。隻能說打了肺炎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患上肺炎的可能性,但不能說打了之後就再也不會患上肺炎。
肺炎簡單的說就是各種細菌、病毒、非典型病原體、黴菌或者寄生蟲、吸入性異物入侵人體的肺部以後引發的炎症。肺炎患者會出現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發燒、沒有食欲、精神不振等症狀,嚴重時還會有肺積水、休克等現象。
我們常見的肺炎疫苗為“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它的主要功效是預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适用于兩歲以上的所有人群。而适用于兩歲以下的嬰兒的肺炎疫苗是“蛋白結合疫苗”。肺炎疫苗之所以可以對肺炎産生防疫,是因為疫苗所含有的經過提純的肺炎球菌莢膜多糖可引起抗體的産生,而此抗體可有效地預防肺炎球菌的感染。
但是為什麼打了以上的疫苗還是會有患上肺炎的可能呢?首先是因為肺炎疫苗隻是根據專家推測的未來會流行的病毒或者是常見的病毒和細菌而研制出針對防禦它們的疫苗的,但是未來都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專家也并不能準确地推測出未來流行的是哪一種病毒,并且會不會有新的流行病毒。因而說我們常見常用的疫苗隻能防疫常見的病毒和細菌等,而并不能防禦其他一些特殊的、少見的或者是新流行的病毒。
另外一種情況是病毒或者細菌還是常見的病菌類,但是在侵入人體後病菌發生了變異,它的性能和攻擊力比原先的增加了許多,使得身體防不勝防。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由于種種原因,可能會出現打了疫苗之後無法産生抗體或者抗體非常少的情況。在抗體産生較少的情況下,如果在受到病毒和細菌或者其他病原體的襲擊的時候,身體的免疫防線就很容易被攻擊,從而受到感染而引發肺炎。
對抗肺炎,除了接種疫苗之外,我們應該從其他日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中注意避免。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防寒保暖。注意氣候的季節變化和日間的氣溫變化,避免傷風感冒。其次不要抽煙、長期處在灰塵或者有害化學氣體和微小顆粒較多的環境,以免吸入過多的異物和有害氣體,感染肺部。最後注意加強身體鍛煉,多喝水,注意休息。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症狀,進行肺部X線檢查時又出現炎性浸潤陰影,同時病人還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等時,可能就是患上肺炎了。對于嬰幼兒來的肺炎來說,症狀常不明顯,常伴有輕微咳嗽。通常老年人、嬰幼兒等抵抗力弱的人群容易患上肺炎,最好接種相應疫苗,可以得到一定防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