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得從高鐵和動車組座位編号的曆史說起,在2012年9月之前,大部分的高鐵動車組(如CRH1、2、3、5等型号的動車組)座位号就像普速列車座位一樣,隻是按照數字自然排序編号。
從2012年9月以後,開行的所有高鐵、動車組的座位編号規則由原來的單一數字排序改為類似于“數字 字母”的形式。車票上的數字表示座位排數,而座椅位置則根據座位的席别不同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比如,高鐵的二等座,每排有5個座位,就用A、B、C、D、F共5個字母表示;一等座,每排有4個座位,就用A、C、D、F表示。商務座則用A、C、F表示。
官方說是為了向航空看齊,吸引商務旅客,所以效仿推出了這個字母編号出來。
由于早期的飛機多是單通道的,一般每排有6個座椅,分别是A、B、C、D、E、F,這樣就形成了AF靠窗,CD靠走廊,BE是中間位置的座位格局。久而久之,A—F這6個字母就不是單純的表示順序的意思,而是形成了用特定的字母代表靠窗、過道與中間座位的國際慣例,高鐵遵循了這種慣例。
高鐵動車二等座,采取的是“3 2”的座椅排列,A、F表示靠窗座位,C、D表示靠走廊座位,B表示三人座位ABC中的中間位置,所以就隻有ABCDF5個字母,而沒有字母“E”。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