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科學家精神創新精神

科學家精神創新精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9:37:19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财富。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的科學家們,是如何理解科學家精神的?将如何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創新精神(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1

11月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4位科學家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暢談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

姚檀棟 家國情懷

科學家精神創新精神(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2

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認為,科學家精神應該包含幾個層面。

一是好奇心和科學的質疑。好奇心能驅動科學家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通過真正科學層面的質疑,才能有學科體系的建立。

二是證據和方法。一些文章發表時有數據造假的情況出現,那就是沒有做到科學證據、科學方法。

第三,科學的堅持和忍耐。有了科學問題,真正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甚至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可能是很長時間的事,這就需要有長期的堅持,耐得住寂寞。

第四,新時代需要團隊和合作,這也是全球的大趨勢。近年來諾貝爾獎,很少一個人單獨獲得一個成果,這樣的成果現在越來越少,一定是團隊的,這個團隊也往往不光是一個國家的團隊,可能很多是國際之間長期共同的合作。

此外,從科學的道德層面,科學誠信是科學道德的底線。有幾點必須堅持,一是誠實,二是公正,三是嚴謹,這是科學誠信最基本的幾條,也是國際科學研究的共性。

“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技創新提到了國家創新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地位,這種情況下,科學誠信就要在科學本質和科學道德的層面再提升,那就是家國情懷。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是科學的服務是有對象的。”姚檀棟說。

袁亞湘 薪火傳承

科學家精神創新精神(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3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認為,老一輩的科學家愛國奉獻、淡泊名利、刻苦攻關、敢為天下先、攀登科學高峰,這些優良的品質給我們留下很好的榜樣。

“科學家精神能夠鼓舞年輕一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愛國。在數學領域,華羅庚、陳景潤就是老一輩科學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事迹、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科學家。”袁亞湘說,愛國奉獻這一點是老一輩科學家、也是我們這一代人都要堅持的。

第二是淡泊名利,不去追求榮譽、地位,真正為了獻身科學,為了自己興趣愛好,為了國家的發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功利性地做研究。

第三是甘為人梯。今年是華羅庚誕辰110周年,華羅庚最初隻有初中畢業文憑,卻破格成為清華圖書館管理員,之後又成為教員,從劍橋訪問歸來後直接提升為教授,就是因為有更老一輩的科學家甘當人梯。後來華羅庚先生自己又當伯樂,把陳景潤從廈門調到北京來。“科學家培養年輕一代的科學家,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的使命。所以,我們這一代更應該在當今社會弘揚這種甘為人梯、扶助後學的精神。”

最後是要甘于寂寞。特别是做基礎研究的、做數學研究的,要真正坐得住冷闆凳,不要為外界喧嘩的世界所迷惑,有定力,真正埋頭苦幹,做真正有價值的工作,這是發揚科學家精神最好的做法。

霍守亮 勇于擔當

科學家精神創新精神(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4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霍守亮表示,作為一個新時代的環保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主要是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有家國情懷,心系人民。我們要肩負起新時代生态文明建設賦予我們環保科技工作者的重任,國家需求至上,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我覺得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态環境質量的向往作為環保科技工作者科技創新的落腳點。

第二,勇于創新,刻苦攻關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國家的生态環境問題是結構性、複合性、長期性疊加的難題,這就更要求我們環保科技工作者攻克勇于創新、敢于攻關,甘坐冷闆凳,解決污染防治攻堅戰一些關鍵的核心問題,支撐生态環境質量的改善。

第三,要有團結協作的精神。生态環境問題是一個複合的、系統的問題,我們必須用系統的方法來解決。我們要通過團結合作、共同攻關,來補短闆、強弱項,來支撐美麗中國的建設。

“跟當年‘兩彈一星’科學家們相比,他們把青春甚至生命都留在了荒蕪人煙的沙漠上,我們現在的條件比較好了。在現在的條件下,我們青年科學家就應該更有擔當,為現代化建設貢獻我們一份力量。”霍守亮說。

郭少軍 鼓舞大衆

科學家精神創新精神(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5

北京大學工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郭少軍表示,科學家精神非常重要,我們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他介紹說,自己讀博士時的導師,現在已經快90歲了,依然堅守在實驗室,從早晨八點一直到晚上十一點甚至到十二點,每天都如此。“這樣一位博士導師一直激勵着我不斷地努力。我從研究生開始,一直到國外讀博士後,再回到北京大學建立自己的課題組,每天都堅持如此,隻要不出差,每天工作基本上都是早晨八、九點到晚上十二點的節奏。”

“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一直激勵着我們年輕人要不斷努力、不斷創新。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首先要以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為榜樣,同時我們要有為祖國的昌盛、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甘于奉獻的精神,要有教書育人、敢為人先、勇于開拓的精神。面對現在這麼多挑戰性的科學難題,還有技術的瓶頸,我們要很好地攻破它,大力創新,提升我們國家自主創新的能力。”郭少軍說,希望科學家的精神能夠植入到每個人的心中,讓每個人都熱愛科研、熱衷于科研創新,真正把科研理解成一種時尚,讓更多的人從事科研。(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惠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