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将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韓信
楚漢相争時期,韓信原本在項羽帳下效力,但是一直得不到重用,韓信心灰意冷,于是轉而投靠了漢王劉邦。憑借過人的才識和謀略。韓信很快受到蕭何的賞識,于是在漢王面前極力推薦韓信。劉邦聽說韓信原本在項羽帳下擔任執戟郎,有些瞧不起他,後來還知道韓信以前受過别人的胯下之辱,于是更加瞧不起韓信,随便給了韓信一個小官當當。
韓信也頗覺的委屈,哀歎未遇明主,于是連夜出逃。蕭何聽說韓信跑了,于是找匹快馬連夜去追韓信,最後終于追到韓信,并勸說韓信回去,韓信對蕭何的知遇之恩十分感激。漢王劉邦開始以為蕭何連夜騎馬出營是為了當初哪個不受自己待見的韓信,于是立馬開始重視起韓信來。蕭何在漢王面前用姓名擔保韓信是一個軍事奇才。劉邦于是半信半疑的将韓信受封為大将軍,統領三軍。
後來,韓信指揮有度,領導有方,在幾次大戰中都獲得勝利,劉邦這才看重和完全相信韓信,對韓信也是禮遇有加。漢軍在韓信的領導下,一舉扭轉對項羽時的不利局面,打得項羽節節敗退,最後兩軍旗鼓相當,平分秋色。
有一年,韓信降服且平定了整個齊國。派人向漢王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反複無常,南面的邊境與楚國交界,不設立一個暫時代理的王來鎮撫,局勢一定不能穩定。為有利于當前的局勢,希望允許我暫時代理齊王。”
正當這時,楚軍在荥陽緊緊地圍困着漢王,韓信的使者到了,漢王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在這兒被圍困,日夜盼着你來幫助我,你卻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漢王的腳,湊近漢王的耳朵說:“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冊立他為王,很好地待他,讓他自己鎮守齊國。不然可能發生變亂。”
漢王醒悟,又故意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張良前往,冊立韓信為齊王,征調他的軍隊攻打楚軍。楚軍失去龍且後,項王害怕了,派盱眙人武涉前往規勸齊王韓信說:“……您和項王有舊交情,為什麼不反漢與楚聯和,三分天下自立為王呢?如今,放過這個時機,必然要站到漢王一邊攻打項王,一個聰明睿智的人,難道應該這樣做嗎?”
韓信辭謝說:“我侍奉項王,官不過郎中,職位不過是個持戟的衛士,言不聽,計不用,所以我背楚歸漢。漢王授予我上将軍的印信,給我幾萬人馬,脫下他身上的衣服給我穿,把好食物讓給我吃,言聽計用,所以我才能夠到今天這個樣子。人家對我親近、信賴,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變心。希望您替我辭謝項王的盛情!”
點評:
我們需要對韓信這個曆史人物做些了解,另有一個成語叫做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說最多十萬。而韓信說自己帶兵多多益善。前面這段是大家所熟悉的。
後面呢,韓信就說自己是兵之将,而劉邦是将之将。可見,韓信比較清楚自己的定位,并沒有具備一個做帝王的充分條件。
推衣解食這個成語故事之中,韓信自立為齊王,但又沒有足夠的魄力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這也是導緻他後期命運悲慘結局的重要原因。
越是身處高位的人,想要走的平穩就越要小心謹慎。道德經中把這比作如履薄冰。
健康 智慧 國學
關注我們,人生不迷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