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溫50℃,日出水2000噸武漢發現優質天然溫泉!”一經報道,武漢蔡甸索河街石馬村楊灣成為不少人獵奇的新去處。
昨日中午,長江日報記者實地探訪地熱勘查現場,已有不少村民坐在水渠旁盡情享受這大自然的美好饋贈。
4月15日,蔡甸區索河街石馬村地熱勘查項目現場,周邊群衆聞訊前來體驗溫泉。記者苗劍 攝
附近村民嘗鮮
泡了溫泉胃口好、睡覺香,等開發好了回這裡做生意
長江日報記者現場看到,工地上矗立着一座近31米高的鑽井塔,冒着熱氣的地下水,源源不斷地從1880米深的鑽井中噴湧而出,“嘩嘩”地流進鑽塔一旁的水池裡,順着約50米長的水渠向外流淌。
4月15日,蔡甸區索河街石馬村地熱勘查項目現場,溫泉水噴湧而出。記者苗劍 攝
“這水硫磺味比較濃,我住在幾十米外都能聞到。泡了後,腳上的角質都去除了,皮膚滑嫩。”武鋼退休職工、今年65歲的餘大姐住在附近,以前中心城區、索河兩邊住,自從自家門口探出溫泉後,餘大姐有些不願回城了。
溫泉水24小時放,附近村民就肩搭毛巾、提着水桶、挽起褲腳,順着水渠排着隊泡腳。餘大姐笑着說道,索河山好、水好、現在溫泉好。“每天下午不少村民來此一邊泡腳一邊拍抖音,昨天有上百人,好生熱鬧。我泡了幾天,飯也吃得多些,覺也睡得香。”
4月15日,蔡甸區索河街石馬村地熱勘查項目現場,周邊群衆聞訊前來體驗溫泉。記者苗劍 攝
在餘大姐的建議下,記者也感受了下。溫泉水清澈透明、晶瑩爽滑。因抽水作業時間尚短,地下深處的泉水還未抽上來,水溫未達到50℃,但恰到好處。腿腳放在水中約10來分鐘,皮膚上已附着一層黃色的礦物質。
“如水溫達到50℃,會有些燙腳。我們就會用水桶放涼後再泡。” 餘大姐說道。
溫泉的發現,也讓附近村民對未來生活有了憧憬。村民崔師傅表示,他現在市内打工,等溫泉開發好了,遊客來了,他就回家做點小生意。
反複論證、科學研判、精準鑽孔
經檢測可認定為優質珍稀溫泉
紅白相間的鑽井塔中間,寫着“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熱探采示範1号井”的字樣。作為武漢勘探發現的第一眼溫泉井,也是武漢市目前單井日出水量最大、出水溫度最高、泉質等級最優的地熱井。
4月15日,蔡甸區索河街石馬村地熱勘查項目現場,溫泉水噴湧而出。記者苗劍 攝
早在2019年,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啟動中深層地熱資源調查與研究項目,基本查明了武漢市中深層地熱賦存特征,全面分析了地熱開發潛力,圈定了六處潛在中深層地熱靶區。2020年,在前期調查成果基礎上,采用多種綜合勘查技術方法,深入研究蔡甸區索河街靶區地熱地質條件,經反複論證、科學研判,确定了地熱鑽孔點位。
2020年11月該鑽井正式開鑽,今年1月成功獲取深層地熱水。示範井深度1880.02米,日出水量超過2000立方米,出水溫度50.2℃。水質檢測結果顯示,地下水化學類型為硫酸鈣鎂型,水中富含氟、锶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經檢測可認定為優質珍稀溫泉。
锶和氟對人體又有哪些功效?
現場專業人士介紹,氟是人體必需的14種微量元素之一,也是人體組成成分之一。氟泉能殺菌消毒外,對關節炎、高血壓、風濕病、偏癱都有特殊治療效果,而且還有安神解乏的作用,被譽為溫泉中的“藍寶石”。利用锶水洗浴則對血管病、冠心病、心肌炎、慢性濕疹、骨質疏松等疾病有特殊療效,锶又是一種極佳美容元素,還能增強免疫力、抗氧化能力。
交通便利、開發前景好
将大力培育溫泉康養産業
地熱能作為綠色能源中唯一的地下寶藏,目前已經有110個國家在開發利用,每年以12.8%的速度遞增。
長江日報記者發現,示範井所在區位交通便利,開發利用前景好。以示範井位置為中心,5公裡範圍内有嵩陽森林公園、嵩陽山莊、嵩陽寺、金龍水寨、香草花田等旅遊景區。示範井距蔡甸城關約15公裡,距中心城區約30公裡。記者驅車從漢蔡高速索河收費站到示範井位置不足10分鐘車程。
蔡甸區索河街石馬村地熱勘查項目現場。記者苗劍 攝
如此優質珍稀溫泉資源未來如何利用?武漢市測繪研究院多要素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彭漢發介紹,接下來,還将再鑽幾眼溫泉井,綜合分析周邊地熱資源儲存量、合理開采量,然後研究如何利用地熱資源。
蔡甸區主要負責人表示,要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揮資源優勢,搶抓機遇、謀定快動,精細精準招商,做足“溫泉 ”文章,大力培育溫泉康養産業,推動全域旅遊跨越式發展,為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奠定堅實的産業基礎。
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認為,該井成功出水,标志着武漢市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地熱資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對武漢市清潔能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了供給保障,為城市規劃、生态改善、休閑療養等提供資源支撐,為助力武漢市高質量發展拓展了新的方向。
不出武漢市就能泡天然溫泉
看完想去的舉手
期待早日開發完成!
長江日報出品 采寫:記者趙代君 張衡 攝影:苗劍 編輯:王戎飛 校對:彭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