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職場人的有效溝通

職場人的有效溝通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18 20:34:02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衆号 小雨雜談 ,歡迎關注~Thanks♪(・ω・)ノ、

小雨雜談斷更一個多月了,不是不想更新,主要是快到年底了項目特别忙,加上最近小雨報了産品培訓營課程,每周的學習工作時長已經接近 100 小時,公衆号就隻能先放放了。

其實這篇文章早就構思好了,是讀脫不花的《溝通的方法》後提煉的心得,今天終于有機會給大家分享。

職場人的有效溝通(職場人不能錯過的3大溝通法寶)1

作為職場人,日常工作中會面臨大量與人溝通的場合,即便是從事科研工作,也免不了彙報成果這種偏正式的溝通。對産品經理來說,與不同角色溝通更是貫穿整個工作流程。

怎麼理解溝通的重要性呢?有點像咱們小時候玩紅警,剛開始地圖上隻有基地這一小片區域可見,周圍都是黑暗,而溝通的作用就像是探索地圖。很多未知的信息就在溝通的過程中逐步清晰明确,如果不溝通,你可能永遠也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走。

然而溝通并不總是順利的,職場中的溝通往往暗藏着沖突和角力。由于人性的複雜,搞定人比搞定事更難。溝通不是簡單的與人交談,而是一項“技術活”,良好的溝通能力是推進工作落地,維護和諧人際關系的必備技能。

職場人的有效溝通(職場人不能錯過的3大溝通法寶)2

那麼,怎樣才能提升職場溝通能力呢?

一、溝通第一步,學會傾聽

溝通的目标是讓對方接收到你的信息,理解你的意圖,并最終與你達成共識。但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想法,想讓對方理解你,首先你得知道對方怎麼想。因此溝通的第一步不是表達,而是傾聽。

你身邊肯定遇到過這樣的人:喜歡誇誇其談,别人剛起一個話頭他就開始打斷插話,一股腦地輸出自己的觀點。你是不是會下意識地覺得這種人好為人師,不想再跟他多說什麼?這是因為這種沒有充分傾聽就發起的單向溝通,對人是一種冒犯。你不尊重别人的想法,别人也就不想聽你多說廢話。

傾聽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從傾聽中,你能感受到對方的情緒和期待。有些表達背後蘊藏着情緒,有些則單純為了說明觀點。

比如你約女朋友去吃飯,結果她收拾打扮,你等了很久,打電話催她。她說:“我不想去了,你自己去吧”。這就是在表達情緒,她并不是真的不想去了,而是在發洩對你不夠耐心的不滿。

消化對方的情緒,理解對方的期待,才能提出讓雙方都認同的方案,最終解決問題。比如開發說這個需求實現不了,很有可能并不是真的做不了,而是因為實現起來很複雜,而他又感覺沒有必要為了這個細節投入過多精力。

這種時候首先你需要理解這是一個投入産出比的問題。如果确實收益不高,那麼順着開發的意願,表達你的理解并同意砍掉這個需求,開發會非常感激你。而如果你評估這個需求非常重要,成本再高也要做,那麼也先表達理解,再闡明這個需求的必要性。這種情況下,相信大部分開發都會接受并盡力而為。

溝通能力是由傾聽和表達兩部分能力共同構成的。傾聽甚至比表達更重要,浮躁的社會中不乏能說會道者,卻少有耐心傾聽者。

二、有效溝通需要遵守的三大原則

想要通過溝通獲取信息,赢得共識,必須遵守一些基本原則。

第一,擴大共識、而非聚焦沖突。

溝通最大的障礙是信息不對稱,你和對方處在不同立場,于是看待同一問題的視角不同,形成的觀點就不同。比如近期南京魯醫生打人事件,一些人看見的是被打孩子家長放出來的視頻,魯醫生闖進别人家,扇小孩耳光,推倒老人。而你看見的是知情者補充的信息,被打小孩的家長謊話連篇,魯醫生的孩子經常被對方小孩欺負,對方老人先動手掄椅子,魯醫生隻是正當防衛。那麼對于這件事,你們的看法和觀點肯定不同,因為你們獲取到的信息不同。

溝通就是你們把各自視角的信息和觀點擺出來,消除盲區、強調共識,而非圍繞彼此觀點沖突的部分争論不休。

第二,拒絕後要給替代方案。

溝通是一場博弈,大多數時候,溝通雙方的目标都是不同的。如果對方的提議與你的觀點沖突,你可以選擇拒絕,但可能溝通的大門也從此關閉,同時關閉的也是你們今後的合作機會。

比如産品工作中最常遇到的是,運營提出一個需求,你感到不合理,于是拒絕了。這種情況下運營肯定一肚子火,回去給老闆告狀,說産品不接需求,于是你們之間就劍拔弩張。這就是一種錯誤的溝通态度。

正确的溝通不是不拒絕,而是要在拒絕後給出替代方案。

比如你可以拒絕運營提出的方案,但一定要嘗試理解他提出這個方案為了解決什麼問題,并從你的視角尋找更合理的解決方案。當他發現你真心在幫他解決問題,替代方案也能滿足述求時,那最終你們就更有可能達成共識。

不過要想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這就又回到了上一部分提到的,你得先學會傾聽,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溝通雙方的關系不應該是對立的,而應該是站在一起,共同面對問題,在這個前提下溝通,你們的每一步都是共識。

第三,把溝通導向行動。

相信你的工作日常也有很多會議,其中不少都是低效會議,開完就啥也不記得了,也沒什麼下文。似乎聊了很多,彼此相互理解了很多,但沒有後續動作。這是因為沒有将溝通的結果導向行動。

溝通是一個用時間換共識的行為,而共識本身不是目标,解決問題才是。隻有圍繞共識采取行動才會讓問題真正得到解決。

因此無論是多人會議,還是單獨交談,每一次溝通,都應該形成可執行的下一步計劃。這也是會議紀要的重要性,合格的會議紀要應該既有共識,又有責任到人和反饋時間點的下步計劃。把溝通導向行動,讓行動被執行,事情才會有進展,有了進展也才有下次溝通的契機。在這種溝通——>行動的循環中,事情終将得到解決。

職場人的有效溝通(職場人不能錯過的3大溝通法寶)3

三、通過溝通維護人際關系

溝通不僅是協同他人,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更是維護良好人際關系的法寶。

人都是感情動物,身處社會中,大家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認可,心情不好時也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贊美和安慰就是讓别人感受到被認可和理解的方法。

不吝惜贊美,能提升别人對你的好感。比如脫口秀頂流徐志勝,從一個材料學專業研究生,到各大綜藝節目争相邀約的嘉賓,除了憑借其顔值和搞笑天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情商。志勝被同事們笑稱為拍馬屁界的天花闆,因為他實在太會誇人,誇得從不招人反感。

其實就是因為志勝深谙贊美他人的高級溝通技巧:及時、真誠、輕輕地

要想讓贊美顯得發自内心,首先就需要及時。比如組會上同事發表了一個觀點,你覺得很精妙,應該當下就贊美,這個想法真棒。這樣就會顯得很自然,如果隔得太久,一方面容易忘記為啥贊美,另一方面也會顯得刻意。

此外,贊美一定要真誠。隻有當你發自内心地認可并表達出的贊美,才能既讓被贊美者舒服,也讓你自己舒服,否則很容易尴尬。比如你與一個女同事在過道相遇,想寒暄兩句但不知道說什麼,就虛假地稱贊道“你最近瘦啦”。實際上對方可能不僅沒瘦反而還胖了,就會覺得你很虛僞。

最後,贊美一定要輕輕地,不能誇得太狠。研究表明,輕度的贊美更容易讓被贊美者相信,而這種相信所帶來的滿足感會被放大。如果你贊美得太過度,聽者不僅會感到尴尬,還有可能産生防備心理,警惕你接下來可能提出的請求,從而起到事倍功半的負向效果。

贊美是職場中加深彼此關系最常用的溝通技巧,但對别人遭遇困境的場景并不适用,這種情況需要用到另一樣溝通法寶——安慰。

好的安慰如同冬日暖陽,能夠慰藉落寞的心靈。但安慰更需要技巧,因為一旦安慰不好,不僅會事與願違讓安慰者産生抵觸情緒,還會讓自己很難堪。比如對方剛犯了錯被老闆批評,你就說“沒事,咱們這應該沒有裁員名額”,這就是典型的哪壺不開提哪壺。

好的安慰應該是在表達理解的基礎上,釋放善意。具體來說就是輕度介入加提供支持。輕度介入就是不過問細節,靜靜陪伴,盡量讓對方自我緩解負面情緒。而提供支持就是圍繞對方面對的問題,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還是上面那個同事被老闆批評的例子,你可以說,“老闆提那個問題我之前做過一些調研,可以分享給你,看是不是可以後面梳理清楚重新跟老闆彙報一下補救方案。”這樣對方會感到很溫暖,也會把你的好記在心裡。

用好贊美和安慰這兩個溝通技巧,你就更容易在職場中結交盟友,化幹戈為玉帛。

職場人的有效溝通(職場人不能錯過的3大溝通法寶)4

最後的話

溝通是場無限遊戲,帶着開放的心态去溝通,擴大共識,加深關系,這是每個職場人都應該長期修煉的技法。

開啟溝通的第一步是學會傾聽,理解别人是獲得别人理解的前提。

讓溝通更高效,要牢記三個原則:

擴大共識而非聚焦沖突、拒絕之後要給出替代方案、将溝通的結論導向行動。

圍繞這幾個原則,溝通想不順利都難。

除了解決問題,溝通還是維護人際關系的法寶。學會在别人綻放光彩時,及時、真誠、輕輕地表達贊美;在别人遭遇低谷時給出安慰,輕度介入、提供支持。你的職場路就會越走越寬。

祝你不再為溝通苦惱,工作越來越順利!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衆号 小雨雜談 ,歡迎關注~Thanks♪(・ω・)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