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

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5 21:24:41

文/浮熙若雲

收拾東西出門,臨走前再三提醒自己要記得帶鑰匙,結果朋友一個電話打亂了自己的思緒,門鎖上的那刹那,你驚覺鑰匙遺忘在房間書桌上。

  • 趕時間沖去地鐵站,坐上了最近一班地鐵,開始整理今日工作任務,在忙碌間,你又忘了在上一個地鐵站點下車,錯過了轉車的站點,一耽誤又是20分鐘過去了。
  • 掐着點到達公司門口,正準備打卡,路過同事同你熱情的打着招呼,你同他聊起了天,幾分鐘後,當你再拿起手機打卡,釘釘提醒你已遲到3分鐘。
  • 好不容易坐在工作崗位上,處理自己的業務,人事通知開會,一場接一場的會議後,回到辦公桌上已是下午6點,看着桌上堆積如山的工作,注定又是個加班的夜晚。

如果你也曾有過類似經曆,估計會覺得這是“糟糕的一天”。如同走進了一座迷宮,每次以為下一條一定會是通往出口的路,結果走進去才發現,不過隻是進入了另一個“死胡同”,這便是典型的“困局”現狀。

我們為什麼容易陷入“困局”之中呢,答案可能在于,我們大腦思維結構特點、心理”沉沒成本謬誤”。

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1

01大腦思維結構特點&“沉沒成本謬誤”導緻了我們易于陷入困境裡

①大腦“承載信息有限、偏愛規律信息”特點,使得個人無法有效應對重疊事件發生

布魯斯·胡德在《自我的本質·神經細胞之間的溝通方式》一書中指出:

我們大腦中大約有1700億個細胞,其中隻有神經細胞(神經元)才是執行信息加工任務的神經通路的基本組成單位。

而在信息轟炸的當下,我們的大腦往往隻能儲存和記憶一定數量并且具有順序邏輯的“信息塊”,另一些信息則會被遺忘,這是由于我們大腦“承載信息有限、偏愛規律信息”的思維特點。

而在《思考,快與慢》中,作者丹尼爾 卡尼曼也提到,我們的大腦存在兩個處理信息的系統,分為系統1—快思考,系統2—慢思考:

系統1,屬于無意識系統,習慣于以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但它固守”眼見為實“的原則,容易因損失厭惡及樂觀偏見錯覺做出錯誤決策。

系統2,屬于有意識系統,通過調動人自身的注意力來分析解決問題,做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是它很懶惰,常常走捷徑,直接采納依賴系統1給出的直覺判斷。

假如在同一時間段,我們需要面對不同事件,每件事都迫在眉睫,那麼我們的大腦就會啟動系統1,進行快速思考,做出決定。這樣的方法可以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但因為思考深度不夠,在一些比較複雜的問題上,往往容易出錯。這便是我們身處錯綜複雜環境時,不容易兼顧所有,準确處理完全部問題的原因。

在綜藝節目《最強大腦》中,曾經出現了一道超級難題“數字迷陣”,這個項目要求每隊派出兩位選手,他們分工協作完成一道完美異形數獨終盤。

選手A負責解密數圖謎題。8道數圖謎題中隐藏了8個形态各異的數字密碼,選手A需要通過推理計算,快速破譯數圖,獲取正确的密碼信息,并将該信息傳遞給選手B。

而在解題過程中,那些另外拼成數字的小黑塊中還有卧底,混進了幹擾項,能夠影響選手的最終判斷。

即便是經過專業訓練的選手,也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能夠做出解答,而那些從未接觸遊戲的觀衆,盡管已經知曉了解題技巧,還是感到一頭霧水。

這是因為這8道數圖謎題涵蓋的信息數量巨大,不同的信息間還會形成幹擾,令普通人的大腦産生一種“難以招架”的感覺,還未嘗試就已敗下陣來。

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2

②心理“沉沒成本謬誤”影響下,個人難以做出正确判斷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理查德·泰勒提出了“沉沒成本”這一經濟學名詞,它指的是付出且不可收回付款,投資,金錢等。

依據亞當·斯密的“理性人”假設,人會謹慎思考,以做出最理性決策,謀求利益最大化。而在發現成本已經沉沒時,理性的做法,就是隻考慮未來的成本和收益。

進而引出“沉沒成本謬誤”這一概念,即為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于過去的選擇中。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為方式。

我們可以将這句話理解為四個層面:

  • 如果不投入,将損失之前投入的部分。
  • 為了讓損失降到最低。
  • 避免損失,以防止經曆更多痛苦。
  • 希望投入付出後,有一個更好的結果。

換句話說,“沉沒成本謬誤”背後的深層原因,便是對損失的厭惡。即在經曆一次損失過後,個人再度從事決策工作,會将挽回損失、降低損失擺在第一位。

當我們在商場或者線上超市購物時,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貨比三家,這背後體現的其實也是“沉沒成本謬誤”的心理。如果你正想購買一款跑步機,那麼你會結合品牌、價格、評價、店鋪信譽等多種因素對每款産品進行評分,優中選優,直到挑中令自己滿意的跑步機為止。

在這個過程裡,你的過往經曆,尤其是那些有經驗的他人意見,都會作為你評分的重要考量,一旦一件商品在某一方面超越了你原先的認知,令你有種“得到遠遠小于付出”的感覺,出于損失厭惡,你便會在心裡将這款産品淘汰。

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3

02破局思維—突破邏輯困境,實現深度思考

一方面,大腦“承載信息有限、偏愛規律信息”特點,使得個人無法有效應對重疊事件的發生;另一方面,心理“沉沒成本謬誤”影響下,出于對損失的厭惡,也會令個人難以做出正确判斷,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要想擺脫困局狀況,必須要有破局思維,假設現有局面是一座冰山,我們需要打碎它,看到裡面更廣闊且本質的世界。這裡的局,便是系統,破局就是打破現有的系統,更準确的說,是打破固有思維的牢籠,實現深度思考。

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4

第一,擺脫自動模式,利用SO WHAT/WHY SO 分析原則,對事件進行科學分類

在加拿大作家克裡斯·貝利著作的《專注力:心流的驚人力量》一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

我們的所有行為中,多達40%都是習慣性行為,無須經過主動思考。有些決定卻值得深思熟慮,其中就包括如何管理我們的注意力。越主動管理注意力,就越專注,越有效能和創造力。

他将這種無須主動思考的習慣性行為稱為“自動模式”,顯而易見,如何我們想要主動管理注意力,就要首先擺脫自動模式幹擾,采用SO WHAT/WHY SO分析原則。

SO WHAT/WHY SO分析原則是兩條讨論問題的線索。

SO WHAT 是自上而下的,意思是“這些東西都代表了什麼?”,它需要你對于列出的各種材料進行透徹分析,理清楚各個要點間的邏輯關系,并檢查論據是否能夠支撐上一級的論點。

WHY SO 則是自上而下的讨論,問題是“為什麼會如此?”它需要對上一層的結論進行分析,确認結論是不是真的由論據推導而出,即檢查論據與上一層觀點間是否真有因果關系。

通過SO WHAT/WHY SO 分析原則,我們可以迅速找到一切材料中對問題有幫助的部分,保持思考邏輯正确性,避免出現前後無法連接的結論,避免因為前後論據斷裂陷入思維混亂的局面中。

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5

在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中男主角餘歡水,本是一家公司的金牌銷售,事業有成。沒想到,這是一場車禍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迹,好兄弟因此喪命,他也一蹶不振,從業績第一變成渾水摸魚,通過不斷撒謊,保全自己的自尊。

在公司,他備受排擠,還被領導“穿小鞋”;在家裡,他被妻子無視,被老丈人一家看不起,就連兒子也不想承認有這樣一個父親。被确診癌症後,更加破罐子破摔。

如果用SO WHAT/WHY SO 分析原則來看待餘歡水身上存在的問題:

SO WHAT:在公司被排擠——他的工作及社交能力欠佳;在家被妻子無視—說明兩人婚姻關系破裂;去嶽父母家被看不起—說明他的地位已經不如從前。

WHY SO:所有問題的原因,都出在他糟糕的工作業績及為人處世上。遭遇車禍好兄弟的去世,成為了這一切事件的導火索。

理清了所有事件順序,就可以從打開“車禍心結”方面入手,逐步解決他身上糟糕的工作業績及為人處世兩大問題。

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6

第二,建立“擴張—跳躍”模型,擴大舒适圈層,适應當前環境

在心理學中,人們對外界的認識分為舒适區、拉伸區(學習區)和恐慌區三個區域。

處于舒适區的人們往往對這個區域裡的人和事十分熟悉,做起事來得心應手,感到舒适,但這種狀态下,能夠學習到的東西很少,進步緩慢。因此,很多人認為擺脫這種狀态最好的方法,就是跳出舒适區。

但是,在馬興華著作的《思維破局》一書中,他指出:

擺脫進步緩慢狀态,最好的方式不是跳出舒适區,這種方法容易使得個人直接進入“恐慌區”。而應該以“擴張舒适區”的做法擺脫困境,這種做法可稱為“擴張—跳躍”模型。

這種方法,比起跳出舒适區更能給人以安全感,因為它不需要你離開舒适區,隻需要将舒适區邊界适度擴大。

舉個例子,如果你對現在的工作不滿意,想轉型到新的領域,從事新的工作,你不必馬上辭職,可以先做一些功課,如閱讀該領域相關書籍,進入該領域從業者社群等,通過參與學術沙龍等,了解自己是否适合這份工作。

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7

圖片來源:《思維破局》馬興華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自幼聰明好學,19 歲時參加科舉考試,在縣、府、道試中都獲得第一名,成為秀才,小小年紀就在山東省内出了名。但在那之後,蒲秀才屢戰鄉試皆落第,曾自薦給當時德高望重的大宗師黃昆圃寫信,希望能得到幫助,然終沒能如願。

為了維持生計,他不得不邊在鄉裡教書,邊準備應試。就在這時,他的愛妻劉氏去世,陷入悲痛中的蒲松齡更加無心工作,生活日益清苦。

不過到後來,他還是克服了重重難關,将自己全部心力投入到讀書上,從書中、群衆講述的故事裡汲取素材,曆經20年,寫下了那部聞名中外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又完成了《聊齋文集》四卷、《聊齋詩集》六卷、《聊齋俚曲》十四種及其他雜著。

在面臨困境時,他的做法,不是跳出應試考試經驗舒适區,而是以此為基礎,擴張了自己的舒适區。從準備應試考試到全力讀書寫作,這兩方面既有不同,亦有相同,過渡銜接很是自然,于蒲松齡來講,過去那些應試失敗的例子,并不是一無所用,反而為之後潛心寫作打下了堅實的文字基礎。

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8

第三,運用六頂思考帽,擺脫邏輯混亂現狀,實踐解決問題

前文中,我們講到需要運用SO WHAT/WHY SO 分析原則,擺脫自動模式;建立“擴張—跳躍”模型以适應複雜環境。那麼在這之後,我們需要考慮可以采用六頂思考帽方法,實踐解決問題。

六頂思考帽是“創新思維學之父”愛德華·德·博諾(Edward de Bono)博士開發的一種思維訓練模式,也可認為是全面思考問題的模型。

它提供了“平行思維”的工具,強調“能夠成為什麼”,而非“本身是什麼”,尋求一條向前發展的路。使得混亂的思考變得更清晰,變無意義思考為集思廣益的創造,使個人更有創造性,适用于團隊協作及個人問題解決等各個方面。

六頂思考帽,是指使用六種不同顔色的帽子代表六種不同的思維模式。任何人都有能力使用以下六種基本思維模式:

  • 白色思考帽:代表中立而客觀,思考關注客觀的事實和數據。
  • 綠色思考帽:寓意創造力和想象力,具有創造性思考、頭腦風暴、求異思維等功能。
  • 黃色思考帽:代表價值與肯定,從正面考慮問題,表達樂觀的、滿懷希望的、建設性的觀點。
  • 黑色思考帽:運用否定、懷疑、質疑的看法,合乎邏輯的進行批判。
  • 紅色思考帽:可以表現自己的情緒,人們還可以表達直覺、感受、預感等方面的看法。
  • 藍色思考帽:負責控制和調節思維過程。

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9

有個朋友遇到了職場困局,他心裡認為自己更适合文職工作,但是上司卻堅持要他調到銷售崗位,他很是矛盾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運用六頂思考帽分析朋友的問題:

白色思考帽:朋友擅長寫作,在說話上,也算流利。

綠色思考帽:有沒有雙赢的可能,或者我将寫作與銷售工作結合起來。

黃色思考帽:我可以考慮做銷售,并把銷售中得到的知識反饋到寫作裡。

黑色思考帽:我能不能拒絕領導的建議。

紅色思考帽:我并不喜歡做銷售,我感覺我不适合這個崗位。

藍色思考帽對所有思考進行總結,并作出最終答案,我可以試試兩者兼顧。

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破局思維超越同齡人的深度思考指南)10

總結

本文中,我們提及了日常生活工作中因需處理事情過多,處于思維困局的情境,并提出這些情況多半與大腦思維特點及心理沉沒成本謬誤有關。我們需要擁有破局思維,以打破僵局,實現深度思考,借助三大方法論:

第一,擺脫自動模式,利用SO WHAT/WHY SO 分析原則,對事件進行科學分類。

第二,建立“擴張—跳躍”模型,擴大舒适圈層,适應當前環境。

第三,運用六頂思考帽,擺脫邏輯混亂現狀,實踐解決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