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人畫的境界

文人畫的境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2 23:18:39

文人畫的境界(我理解的文人畫)1

文人‬畫又名人文‬畫,起源何時,有魏晉六朝說,唐宋說,元明已成大觀,清民大家輩出。

南朝齊梁時期,門伐大族謝氏出了一位傑出的畫家和繪畫理論家謝赫,著有《古畫品錄》一卷。首次提出了繪事六法:一曰氣韻,生動是也。二曰骨法,用筆是也。三曰應物,象形是也。四曰随類,賦彩(賦通敷)是也。五曰經營,位置是也。六曰傳移,摹寫是也。

由謝赫著作而知,中國正統的院體繪畫當時已進入了成熟期,但這與文人畫實不相幹,可文人卻嗅出了其中的另一番趣味。文人畫作者首先不是專職畫家,其次是文人,能詩能文能書能印,好古博學,俨然是個學問家,他們在案牍勞形之餘,憐殘墨片紙之可惜,或塗抹于信劄一隅,或塗抹于殘楮背後,宜情宜趣,畫小如片羽,蔚然于好友之間。

文人畫有個重要特點是寫,不是畫!無視“應物”,隻求抒胸達意。故文人畫不小心成了後來寫意畫的先祖,而寫意畫的錐心是中國文化,因此中國舊文人又成了寫意畫的主力。

寫意酷似草書,至難,技法有二,一曰得筆,筆就是書法。一曰得墨,墨就是氣韻。

文人畫的境界(我理解的文人畫)2

後來文人們為了增加畫面趣味和觀感,提出石要瘦,樹要曲,鳥要活,手要熟。還對立意、布局、用筆、設色等均要符合謝赫六法法度。

唉,兜了一圈,最後詩書畫還是文人的事!

有人引入傳統美學思想論畫,講造境,由始境的稚拙到盡境的大拙。

總之,畫要動中求靜,靜則雅。篆隸楷書要靜中求動,動則活。行草書要動中求靜,靜則安。

李苦禅先生在論及中國繪畫時,曾說:“中國文明最高尚者不在畫,畫之上有書法,書法之上有詩詞,詩詞之上有音樂,音樂之上有中國先聖的哲理。那是老莊、禅、《易》、儒。固尚欲畫高,當有以上四重之修養才能高。了無中國文明自尊心者與此無緣,勿與論者。

畫有精品,有神品。精品可以功力得之,神品則功力不逮者固必不可得,而功力即具者亦不可必得。會須意興所至,信手揮灑,心紙無間,筆墨契合,才情風發,妙造自然”。

文人畫的境界(我理解的文人畫)3

我想,苦老這段話已經對中國文‬人‬畫、文‬人‬畫‬為‬什麼又‬叫‬人文‬畫作出了比‬較合理的解釋。

2021年7月16日遲明記于合肥

文人畫的境界(我理解的文人畫)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