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認為,經常誇獎和鼓勵孩子,就能夠讓他更加自信。
比如,很多家長經常這樣誇獎孩子:
“你真聰明。”
“寶寶,你是最棒的!”
雖然這些是孩子愛聽的,但對于培養孩子自信來說,沒有太大的作用。
這是為什麼呢?
01
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之前,我收到過一位家長的私信,說了這麼一件事。
這位家長最近發現,自家孩子非常輸不起。
這個不服輸的小朋友名叫安安。前段時間,安安的學校舉行了一場小型運動會,他報名了跑步的項目。
在比賽的前一天,安安非常忐忑,細心的媽媽前來關心他,問他有沒有自信得第一名。安安拍了拍胸脯,對媽媽說:“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拿第一名!”
可到了比賽那天,安安碰到了強勁的對手,雖然安安已經用盡了全身的力氣跑步,最後還是得了第二名。
可安安非常不服,他無法接受這個結果,在比賽結束後,他大哭了一場。
在我了解了安安的情況後,發現家長在教育安安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小問題,那就是經常誇孩子是最棒的。
這句誇獎具有較強的引導性,孩子經常聽家長這麼誇獎自己的話,就會産生一個心理誤區:我是最棒的孩子,所以我必須是第一名。
時間久了,這種心理形成了認知,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不服輸,從而執着于追求完美。
有人會說,不服輸的孩子會更積極向上。事實上,這種說法是片面的,過度追求第一的孩子,會輸不起。
90年代斯坦福大學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C. Dweck,他在一項研究中表明:從小被誇獎“聰明”或者“最棒”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表現出強烈的與他人競争的意識。
一旦失敗了,或者輸給了其他人,那麼孩子就會産生強烈的自責感,甚至會質疑自己的能力,然後變得更加自卑。
所以,這種誇獎的方式,并不利于孩子對自己形成正确的認知。
02
那麼什麼叫做自信呢?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什麼都能夠做到最好。
其實自信的概念并非如此,因為人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更何況是心智和身體發育尚未成熟的孩子。
自信并不是盲目地相信自己能夠面面俱到、事事完美,而是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勇敢地去做事或承擔責任。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盡量減少“你是最棒的”這類誇獎,而是采用鼓勵教育的方式。
鼓勵和誇獎,乍一聽是很相似的兩種行為,但是它們之間卻天差地别。
鼓勵要比誇獎更具有力量。當孩子考試失利的時候,家長并不是第一時間誇獎孩子“你最棒”,而是鼓勵孩子下次努力,那麼孩子便會更有前進的動力。
“你最棒”“你好聰明”這些話會讓孩子“無從下手”,相反,鼓勵能夠幫助孩子提升内驅力和應對困難的能力。
當然了,誇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要看怎麼誇。
在這裡,家長可以記住一個原則,誇獎要誇過程,而非結果。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并不是隻有獲得第一名,才能被誇獎,而是努力去奪得第一的精神,才是值得被誇獎的。
舉個例子,當孩子考了第一名,家長不要誇“你好聰明”“你最棒”,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天才,所以就不要給孩子制造“我是天才”的假象。
在孩子學習或複習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誇他“學習認真專注”或者是“能運用很多學習方法”......
這樣具體化的鼓勵,會正向強化孩子的行為,孩子也就更有動力學習啦!
總結一下,想要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就要多鼓勵他,要讓他産生強大的内心能量,從而不害怕做任何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