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形演變
“二”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是兩條等長的橫畫:
金文寫作:
篆書寫作:
隸變後變成上短下長的兩條橫畫,隸書寫作:
楷書則延續隸書的寫法,更筆畫化。寫作:
“二”的寫法幾千年來沒有大的改變,一直流傳到今天。
二、含義
二,指事字。其本義為由混沌分出的天、地兩極。《易·系辭》曰:“天一地二。”《說文解字》曰:“二,地之數也。從偶一。”《易·系辭》曰:“分而為二,以象兩。”
古文字一、二、三、四皆以積畫為之,大約都跟刻畫記數有關,是純符号的指事字。“一”是特殊指事字,既代表最為簡單的起源,也代表最為豐富的渾沌整體;“二”也是特殊指事字,表示天地兩極。古人認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說,混沌太初的存在整體是“一”;然後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極;天地二極之間,又生出人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萬物。後引申為一加一的和、排列順序中第二位的、不專一、不忠誠等。
三、二的異體字
戰國時期産生兩種新寫法:一增繁從“戈”或從“弋”,後代寫作“弍”,作為“二”的異體字,同“弌”是“一”的異體字。後來被淘汰,不再使用。
二增繁從“戈”從“肉”“肉”旁可能是臨時贅加的符号,也可能是從“貝”的訛誤,後淘汰不用。從“貝”者後代寫作“貳(貳)”,作為了“二”的大寫。
貳是一個漢字,本意是指副;也是“二”的大寫形式,用來計數和記賬; 還指變節,背叛。該文字在《周禮·乃酒正》和《禮記·曲禮》等文獻均有記載。現在作為“二”的大寫,多用于票證、賬目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