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一個七度試試!”
“這是一個大三和弦,要感受其中明亮的色彩!”
相信很多陪練的琴童父母都曾從孩子的音樂老師中聽到過上面這些專業術語,但對于沒有音樂基礎知識的家長來說,往往是一頭霧水。
“七度”到底是個啥?“大三和弦”又為什麼是明亮的?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與我們今天要提到的一個音樂知識點有關,那就是“音程”。
01
音程的基礎知識
我們知道,一個音往往隻是一個單純的聲響,而兩個不同的音開始構成和聲或旋律。音程(Interval),就是指這兩個音之間的距離。
在錄音技術誕生之前,和聲與旋律很難通過音響效果被保存、表達以及流傳,因此,西方音樂家發明了“音程”的概念,利用文字就可以來表示和聲與旋律,方便音樂的傳遞與記錄。
衡量音程長短的單位,我們通常用兩個維度來表示,即“度數”與“音數”。
度數是指兩個音在五線譜上的距離,也就是兩音之間所包含的線與間的數目總和。比如下圖中,“fa”到“la”兩個音之間包含“一線兩間”,所以是三度音程。
從“fa”到下個八度中的“mi”之間包含“三線四間”,所以是七度音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線上或同一間上的音所構成的音程叫做一度音程。
音數是指兩個音在十二平均律上的距離,也就是兩個音之間所包含的全音與半音的數量。
比如下圖中,“do”和“re”這個二度音程之間,包含一個全音,因此,音數是1。“do”和“fa”這個四度音程之間,包含兩個全音,一個半音,因此,音數為2½。
其中,一度音程的音數為0。
而根據音數的不同,不同度數的音程又可以劃分出“大、小、純、增、減”五種不同的屬性(如下表)。
二度、三度、六度、七度四種音程,根據音數的不同,分為“大”和“小”音程。
比如從"mi"到“fa”,是一個音數為½的二度音程,被稱為小二度;從“re”到“mi”,音數為1,被稱為大二度。
四度、五度兩種音程,根據音數的不同,分為“純”或“增、減”音程。
比如上面舉例中提到“do”到“fa”這個四度音程之間,音數為2½,這就是一個純四度;而“fa”到“si”這個四度音程之間,音數為3,則該音程為增四度。
02
音程與音樂色彩的關系
音程,除了是音樂中音與音最基本關系的表達,更是建立音樂色彩感覺的重要一環。
當兩個音符撞在一起,就形成了音程,音樂也便開始有了顔色。在音樂中,我們聽到的明朗的、憂傷的、緊張的、恐怖的等情緒,其實都與我們今天提到的音程息息相關。
任意兩個音形成的不同長度的音程,都會産生不同協和程度的聲響。
究竟什麼是音的協和程度?其實是指兩個音之間頻率的相位貼合程度,也可以理解為兩個音之間頻率的最小公倍數。公倍數越大,則表示兩音之間的協和程度越差。
而在人耳聽來,越趨向于一緻化的兩個音,其關系就越協和。根據是否協和的歸類劃分,常見的音程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極完全協和音程:純一度、純八度音程。聽起來就像同一個音一樣,往往在樂曲中表示強調。
2、完全協和音程:純四度、純五度。聽起來是互相包容的,聽起來較享受。
3、不完全協和音程:大、小三度,大、小六度。整體可以聽得下去,聽起來較舒适。
4、不協和音程:小七度、大二度、增四度、減五度。聽起來不舒适,令人産生緊張感。
5、極不協和音程:大七度、小二度。聽起來刺耳、壓抑,甚至有恐怖感。
通常來說,協和的音高關系,會給人們帶來舒适、穩定的感覺;反之,則會帶來不穩定的緊張感。根據這樣的規律,人們根據過往的經驗,大概總結出了不同屬性音程的音樂色彩。用一些簡單的詞概括如下:
純音程:和諧、純粹
大音程:光明、穩定
小音程:憂傷、昏暗
增音程:沉重、壓抑
減音程:恐怖、刺耳
比如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首經典粵語歌曲《人生如此》,作為上世紀八十年代電影《青蛇》的主題曲,伴随着影片中兩位美人的身影成為一代人的深刻記憶。曲子的主旋律聽起來有一種空靈、超然的氣質,帶來一種内心的穩定與安甯。
究其原因,正是因為這首歌曲在創作時,全曲隻用了一種音程——純五度。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知識點有點熟悉了。坊間通常流傳的說法:“大三和弦明亮、溫暖”,小三和弦陰暗、低沉”,跟這裡的音樂色彩是一回事嗎?
這就不得不提到音程與和弦的關系了。
按照三度音程關系或非三度音程關系,三個或以上的音的結合,叫做和弦。由此可以看出,音程是構建和弦的基礎,而音程的色彩也對和弦的色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依然拿大家比較熟悉的“大、小三和弦”來舉例。
由三個音按照三度關系疊置起來的和弦,叫做三和弦。大三和弦中的三度音和五度音,分别為大三度和純五度(例如C1 3 5 );小三和弦則分别為小三度和純五度(例如 Cm 1 b3 5)。
所以按照“大音程光明穩定、小音程憂傷昏暗”的規律,它們分别組成的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通常也會呈現出類似的色彩。
03
音程的色彩規律沒那麼絕對
當然,說了這麼多音程與音樂色彩之間的對應關系,并不是強調大家在學音樂或聽音樂的過程中,要死記硬背去記憶這些規律或口訣,而是需要在作品當下的語境中去靈活地領悟其中的情緒與表達。
因為音程所産生的音樂色彩并非是一成不變的。
正如我們在學語文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褒義詞,但在真正的閱讀過程中,需要結合文章中的上下文,來理解作者是真的在贊揚還是諷刺。
畢竟,音樂的組成要素是非常豐富的,在一部音樂作品中,由于調式、節奏、作品風格以及樂器音色的不同,音程的音響效果及意義也會有所變化。
Yusi曾在一期關于聽感訓練的視頻中,為大家示範過,一首曲子旋律不變,先後更換樂器音色與節奏和聲,卻可以為大家帶來截然不同的音樂感受和色彩。
另一方面,音樂的色彩具體是什麼,對于每個人來說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天氣下雨了,有人覺得很憂傷,也有人覺得很閑适;快樂時聽慢歌也能感受到興奮,失戀時聽着快節奏的搖滾也會流淚。
所以,音樂的色彩是什麼,很多時候也取決于聆聽者當下的心境,你聽到的色彩或許不同于大多數人,但這樣的感受卻是珍貴而獨特的。
說到底,音樂終究是聽覺的藝術,它是有一定的規律,但歸納總結出這些規律的樂理做不到還原音樂本身,隻能盡可能去描述。所以,我們對待樂理的态度是利用好它,而不是奉若神明,認為樂理高于一切。
更多時候,聽音樂還是要跟随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些真正的感受力比教條的經驗更真實有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