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首日封變現

首日封變現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09:21:40

解封日的“首日封”

武漢市民代寫萬封明信片,為援漢醫護人員“遙寄武漢情”

首日封變現(解封日的首日封)1

3月30日,武漢市教師代表展示為醫護人員代寫的明信片。受訪者供圖

晴朗的天氣已經持續多日,4月8日一大早,武漢氣溫就超過了16℃。

馬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葉,早已由嫩綠轉向深綠。路上不多的行人,也都換上了春裝。從元月23日封城那一刻,經曆了76天、1800多個小時的苦痛掙紮,武漢終于“解封”了。

江岸區上海路14号,有一棟很有年代感的灰色三層小樓——武漢市郵政局上海路支局。今天這裡恢複營業。一層業務大廳裡,過年時挂上的紅燈籠,還沒來得及摘下來。

一些人陸陸續續來到郵局,将一沓沓印着武漢美景的明信片投遞之後,便默默離開了。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市民,都是“遙寄武漢情”感恩活動的志願者:為援漢醫護人員代寫明信片。

“京”兵強将、“滬”你平安、“津”字招牌、銘“冀”于心、竭“晉”全力、勇“蒙”果敢、“遼”表寸心、逢兇化“吉”、“龍江”有愛……這1萬多封明信片,帶着武漢人由衷的感恩之情,雪片一樣飛向祖國大江南北。

這個武漢解封日的感恩活動,是由武漢市青春江岸志願者團隊發起組織的。

“你們為我們拼過命,但來不及感謝就悄然離去。就讓武漢人手寫的薄薄明信片,帶着武漢的美景和祝福,伴你們回家。”代寫志願者劉新說。

就像一部時光機,往後餘生,這些白衣執甲的逆行者,隻要翻開這些蓋着武漢解封日郵戳的明信片,就會重新回到這個時候——記得這座城市最沉默的情懷,還有這裡最懂得感恩的人民。

解封的武漢,這份深情值得封存。

最美的不是櫻花,是武漢人感恩的心

4月8日零點,李紫陽站在武漢市高速路府河出口,看着早已排好隊的一輛輛汽車,順序通過收費站。司機們紛紛搖下車窗,向窗外的陌生人揮手:“再見,再見!”

一輛車牌“閩H”開頭的車主,沖他喊了一聲“謝謝”。就這普普通通的一句話,此時此刻,竟把這個27歲的小夥子喊哭了。

這一刻,多少人百感交集。他說,這是70多天裡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李紫陽是青春江岸志願者團隊成員,也是“遙寄武漢情”的發起人。疫情暴發時,他還加入民間自發組建的“武漢精神”志願者團隊,聯系、清點物資,負責運送,到任何需要出力的地方。

雖然聽過無數遍“衆志成城”,他這回才第一次真正明白它的意義。

說起“遙寄武漢情”的緣起,實屬偶然——廣西援漢醫療隊隊員陳良嬌離開武漢時,在機場遇到工作人員送明信片。由于來不及填寫,她就聯系志願者李紫陽,詢問是否可以代寄印有武漢風景的明信片,給家人朋友留作紀念,也送去一份來自武漢的祝福。

李紫陽是個急性子,連夜駕車跑了好多地方,才買到幾張。他寫下祝福,寄了出去。

後來,在與陳良嬌聊天時,他得知廣西援漢醫療隊不少隊員,也希望像陳良嬌一樣,有一張明信片,在帶給家人祝福的同時,也紀念自己的努力。

于是,在李紫陽的倡議下,青春江岸志願者團隊決定發起“遙寄武漢情”活動。他說,今年3月,武漢最美的不是櫻花,而是武漢人感恩的心,“我們要借這一張張薄薄的明信片,為各地逆行出征的援漢醫療隊員以及他們的家人朋友,送去武漢人的感激和祝福。”

然而,當時售賣明信片的郵局和旅遊紀念品商店,都沒有恢複營業。為了不耽誤進度,李紫陽一方面請團隊志願者連夜做出小程序,收集醫療隊員的代寫需求。另一方面發動朋友,四處尋找印有武漢風景的明信片。

記者打開“遙寄武漢情”小程序,發現界面十分簡潔,隻有收件人、寄語和代寫署名等關鍵信息。李紫陽解釋說:“沒有時間做美化。”

從廣西醫療隊到四川醫療隊,再到河南醫療隊……這個小程序在各地醫護人員中不斷轉發,後台信息需求迅速達到上萬條,收信地址幾乎覆蓋了全國各地。

如此大量的明信片缺口,讓大家犯了難。他們跑遍了整個武漢,發動周圍人轉發明信片求購信息,聯系各個可能有貨的商家清點庫存,每天找一點,積少成多。各地援漢醫療隊隊員的明信片,都被他們“承包”了。

小程序裡留言激增,教師、民警、工人、學生、消防員等普通市民,聽聞後踴躍加入代筆志願者隊伍,通過志願者報名系統領取代寫任務,寫完後由專人收回。

這些代寫志願者才華橫溢,有的作了萌萌的插畫緻敬醫護人員,有的手繪各種武漢特色,并在旁邊調皮地标注“武漢周黑鴨代筆”“黃鶴樓代筆”“熱幹面代筆”……

代筆明信片每天從全市各個角落彙集而來,最後達到1萬多封。李紫陽和七八個志願者,連續整理了四天才弄完。

這些明信片上,有着不同于往日的郵戳,刻着“大美江城 正在重啟 2020.4.8 湖北·武漢”字樣,這是武漢解封日的專屬郵戳。“為了給明信片蓋上這個特别的戳,我們特意選擇了4月8日。”李紫陽向記者展示後說。

于是,就有了市民親手郵寄“首日封”的感人場景。

在這些明信片上,還有一個很顯眼的紀念戳——一個紅色愛心桃,中間寫着“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中國加油”,底部落款“2020.03.18 湖北武漢”。

李紫陽覺得這個章“特别贊”,“3月18日是武漢新增确診病例首次‘零報告’的日子,也是援漢醫療隊取得階段性成效的日子,武漢郵政局據此特别定制。”

這些蓋着解封日專屬郵戳和“清零日”紀念戳的明信片,仿佛是一枚枚軍功章,以民間獨有的方式,鄭重授予每一位為武漢拼過命的醫護人員。

每封明信片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

3月28日晚,小學生吳一舟坐在桌邊,一筆一劃地代寫明信片。坐在旁邊的爸爸和爺爺,也在對照着手機屏幕,認真抄寫每個字。吳一舟全家都是“遙寄武漢情”的代寫志願者。

調皮的吳一舟寫着寫着,開始在明信片上天馬行空地畫畫:一個頭戴“十字帽”的醫護人員,高舉盾牌阻擋有着很多觸角的病毒,還有旁白——銅牆鐵壁!雖然醫護人員的腿,被他畫得像兩個細長的“6”,盾牌好似擀面杖,但絲毫不影響小家夥的自豪與喜悅。

他挑起眉毛,眼光閃亮,舉着這張明信片說,“我終于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力了!”

這些寫給父母、愛人、孩子、朋友和老師等人的明信片,内容豐富多彩,可圈可點。河南省援鄂醫療隊隊員寫給朋友,“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殇”,字裡行間,透着江湖再相逢的豪邁;

山東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寫給父母,“報不完的恩,是父母的恩。爸媽安好,便是晴天。您們養我長大,我陪您們變老”,洋溢着對家滿滿的眷戀;

有的明信片更像一封信,空白的地方,都被密密麻麻的小字擠滿。

一位江蘇省援鄂醫療隊隊員,用這張薄薄的明信片承載着自己深深的期許,“親愛的寶貝,媽媽很榮幸有這樣一次機會,給你寫一封有意義的明信片……每個人都應該有意義地活着,平平淡淡雖好,該挺身而出的時候也不能龜縮不前……寶貝加油!做一個有責任感、有能力的小男子漢!”

甘肅援鄂醫療隊隊員馮淑芳還向李紫陽打聽,代筆志願者張成龍的聯系方式——在朋友圈看到他為自己代寫的祝福,非常感動,希望能直接道謝。李紫陽說,張成龍是一名民警,他們現在已經聯系上了,沒準兒會成為一生的好朋友。

每封明信片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有的關乎親情,有的關乎友誼,有的則是對戀人的期許。代筆志願者柳靓葳印象最深的一封明信片,是這樣寫的:“待到櫻花燦爛,春山可望,山河無恙的時刻,你把我帶回家可好?”

代筆志願者葉媛幫江蘇援鄂醫療隊賀龍雲寫完明信片,又加上自己洋溢着武漢式熱情的寄語,“共飲一江水,同心戰疫情。等武漢痊愈了,我帶你,逛三遍漢街,吃六碗熱幹面,登九次黃鶴樓,看十一次武大櫻花。”

不少醫療隊還專門錄制了感謝小視頻,遼甯雷神山醫療隊隊員說,“因為疫情我們沒有機會親身感受湖北的美,待疫情退去,我們一定會回來,武漢加油!”

山東省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點贊,“感謝武漢人民用這種方式,讓我們帶走江城的美景,祝武漢明天更美好!”

一聲聲對江城的祝福,也在感謝明信片背後,一個個拼命的武漢人。

武漢伢要挺住,冇得事!

劉新是代寫明信片的志願者之一,也是武漢民間自發組織的志願者團隊發起人。“扯奇談怪論冇得用,不單單是寫明信片,今天的一切都足以見證,武漢伢為自己城市拼過命!”劉新說。

曆經兩個多月的焦灼,他終于有點心情回歸主業,“開始琢磨‘有點窮’這個事兒了”。他說,“大家在朋友圈發什麼内容,我們的感受最直接,雖然走出傷痛需要時間,但已經有活躍的氣氛了。”

3月24日,他和志願者團隊“無所WEY聚”,帶着熱辣的小龍蝦,去櫻花盛放的東湖櫻園,歡送重慶援漢醫療隊。為了讓長期高壓下工作的醫護人員放松一下,武漢市破例将東湖櫻園,單獨對醫護人員開放幾天。

小龍蝦是團隊志願者彭雪幫忙提供的,她自己有家餐廳叫“老城故事”。雖然疫情期間停業,但員工都沒有走。疫情剛好轉,他們就開始做外賣自救了。當她得知要犒勞醫護人員,就争着炮制最地道的小龍蝦,打包帶過去。

一眼望去,重慶醫療隊給人感覺蠻火辣,他們穿着清一色的紅色隊服。

“誰幫你們選的衣服?”劉新問。

“隊長陳老師!别的城市無所謂,我們重慶必須要紅色,火鍋,紅湯火鍋!”隊員的爽朗回答,引得大家開心大笑。

劉新形容自己的普通話“還闊以”,但同他的武漢話相比,還差一截兒呢。他不無自豪地向記者“顯擺”道:“我滴武漢話就是一管圓珠筆,行雲流水,我滴普通話咧,就是一管鋼筆,還是一管冇得墨水滴鋼筆,寫兩哈,還得甩兩哈。”

送小龍蝦時,有重慶妹子開玩笑說自己胖了十斤。劉新趕緊接茬:“凡是重慶醫療隊的妹子,嫁不出去的,武漢都安排啦!”他把這條小視頻發出後,留言區裡一片“求安排”。也有很多“不滿”——“你這個拐子,請把重慶妹子送回來”“你怕是想多了,哪裡有嫁不出去的重慶妹子”。

雖然經曆的實在太多,但提起這些留言,劉新覺得十分暖心,兩個一衣帶水的城市之間的情誼,用這種溫情的方式表達出來,如同長江中的深水潛流,特别厚重。

從1月末接到親友求助電話時的無助,到加入志願者團隊為武漢拼命,再到現在迎接春暖花開,劉新覺得這個過程特别“武漢”。

“武漢伢要挺住,武漢伢不信邪,冇得事!我們不往前沖,難道在屋裡頭看着微博受氣?”這話從他嘴裡說出來,聽着特别有氣勢。

舉國援助湖北、援助武漢的時候,傷痛中的武漢人也一呼百應,毫不費力便集結了大批志願者。劉新說,僅他所在的“武漢精神”志願者團隊,幾天就達到了500人,成員中有開滴滴的,也有開超跑的,但不論什麼身份,大家都隻是并肩作戰、各盡所能的武漢人。

“武漢精神”志願者團隊因為人數激增,分成三個小組,“無所WEY聚”是其中之一。其隊長張帆甚至寫了“生死狀”:“如果我發生意外,請你們替我盡父親的責任,将孩子撫養長大;替我盡兒子的責任,為父母養老送終;替我盡愛人的責任,為我的另一半再尋歸宿。”

在物資最緊張的時候,一瓶84消毒液,劉新和幾個兄弟都省着用,每人拿一個小可樂瓶灌一點回去稀釋,但絲毫不影響他們為武漢拼命的決心。

志願者田毅是劉新認為特别“武漢”的人,他平時說話聲調又高,還經常帶着“漢罵”,口頭上滿是嫌棄,但骨子裡都是深愛。他把老婆孩子安頓好後,自己一個人在外面租一個小房間,一直幹到了現在。

那天,他們去街頭尋找滞留武漢的流浪人員,田毅看到後沖他們吼,“有沒有飯吃啊!餓着了怎麼辦!沒有飯吃跟我們走啊!”

武漢封城初期,他們憑借一腔熱情,哪裡需要去哪裡。後來在相關部門指導下,更加有序高效,從接收物資,搜集信息,接單、制單、派單都能統一調度分配。

劉新所在的“武漢精神”志願者團隊,不僅圓滿完成分配任務,而且無一人感染。

平日裡,劉新作為武漢電視台的一名主持人,緻力于帶給大家歡樂。這幾個月,經曆了傷痛,也感受了來自全國同胞的袍澤之情,他更加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

那個英雄的武漢從未遠去,車水馬龍的武漢正在回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