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物傳記明史郭惟賢傳

人物傳記明史郭惟賢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10:45:01

讀明史再說郭資(雜談)

(七星橋上作品)

人物傳記明史郭惟賢傳(讀明史再說郭資)1

近讀《白話精華二十四史之明史》,獲益匪淺,感觸頗深,真是一部好書。

此為史學界大家主編。總主編:張傳玺先生;主編:毛佩琦先生;副主編:彭勇先生。皆為史學界大家。

但白玉似會有瑕。

《白話精華二十四史之明史》第二冊之卷一百五十一,列傳第三十九,為明初十一個大臣合傳。

其中,第六位是明朝五朝元老、太子太師、戶部尚書郭資。郭資傳之白話文是這樣寫的:

"郭資,武安人,洪武十八年進士,多次升遷改任北平左布政使一職,暗中依附成祖。等到兵起,張昺等死去,郭資與左參政孫瑜、按察司副使墨麟、佥事呂震率領軍隊首先投降,高呼萬歲。成祖十分高興,命令他輔佐世子留守。

成祖轉戰三年,郭資主要掌管供給軍饷。等到成祖即位,任命郭資戶部尚書,掌管北平布政司。北京建成後,改任行部尚書,統領六部事務。定都北京後,仍擔任戶部職官。當時營建城牆宮殿,派官吏出塞征讨北方,工程勞役十分繁重盛大,郭資在職沒有誤過事。仁宗即位後,因功勞兼任太子賓客。不久因為年老有病,加任太子太師,賜給敕書退休。宣德四年,又起用擔任戶部尚書,任職更加勤勉。八年十二月去世,享年七十三歲。贈爵湯陰伯,谥号忠襄。任命他的兒子郭佑為戶部主事。

……

上述,為主要原文(尾聲未錄)。

毫無疑問,此源出自中國史書集大成之二十四史之《明史.郭資傳》。書名亦分明。

《明史.郭資傳》,毫無例外亦是文言文體,讀雖費力,卻字字珠玑,句句經典。

張、毛、彭三位先生主編之《白話精華二十四史》,使我們讀起如行用流水,尤理解不費精力,誠然大好事也。

然,似有誤。

試以《明史.郭資傳》為例,不當處,敬請諸位批評指正。

為讀之簡便,現《白話精華二十四史.明史》簡為《白話精華明史》,原文言文《二十四史.明史》稱為文言原版《明史》。

那麼,《白話精華明史.郭資傳》有那幾處瑕疵或是失誤呢?

人物傳記明史郭惟賢傳(讀明史再說郭資)2

第一是靖難初始,寫“等到起兵…郭資與左參政孫瑜、按察司副使墨麟、佥事呂震率領軍隊首先投降……”之句。重點是文中“率領軍隊首先投降”之語,似非文言原版《明史.郭資傳》之意。

原文言版是這樣寫的:“及兵起…資與左參政孫瑜、按察司副使墨麟、佥事呂震率先降,呼萬歲。”

“率先降”是言燕王朱棣靖難起兵後,郭資做為布政使,約相當于現“一省之長,”和“副省長”孫瑜,以及大約相當于現在省監察與司法廳副職領導墨麟和“廳長助理”的呂震,一同率先歸順了燕王朱棣,而非“率領軍隊首先投降。”

明朝洪武十三年,朝廷廢相,地方基本承元制的“行中書省”亦變,為"一省變三司,"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之三使司,職責明确。布政使司掌行政民政,按察使司掌監察司法,都指揮使司掌軍事兵權。俗稱“三使司。”"三使司"長官共執省級地方大權,相互制衡,協調合作,職責明确,又不相統屬。

所以,郭資、孫瑜與墨麟、呂震等,分掌行政民政和監察司法大權,就是不掌兵權。

兵權,即率領統轄軍隊之權,在北平都指揮使司長官。他們這幾個“地方領導,”未有權力統率軍隊。都指揮使司,是做為獨立機構和獨立系統存在的。

靖難兵起,北平都指揮使司指揮使謝貴,己和北平另一個布政使張昺(各布政使司設左右布政使),在燕王府殉節。但是,偌大的一個“省軍區司令部”之機關,還有副司令、參謀長、司令助理等軍隊武官,繼續執掌軍事大權。不可能亦不能由郭資、墨麟等文官執掌。即不執掌,便不能統軍,所以,不能“率領軍隊首先投降。”況且,事實即是北平城朝廷軍隊之降,有遭迫,有大勢所趨等原因,當然,亦有堅持抵抗者。

所以,非郭資等人可以“率軍先降。”當是郭資等官員,僅是以身來歸。

人物傳記明史郭惟賢傳(讀明史再說郭資)3

第二是“北京建成後,改任行部尚書,統領六部事務。”

此亦有誤。

文言原版《明史.郭資傳》對此這樣記載:“北京建,改行部尚書,統六曹事。”

“北京建,”不等于“北京建後,”曆史上,郭資亦不是北京建成後方任行部尚書。

此行部尚書,乃是指北京行部尚書。北京行部,是永樂元年即燕王朱棣靖難成功後,登基稱帝第二年即1403年二月,在北京設立省級最高行政機構一一北京行部。旋即任命郭資和雒佥同為北京行部尚書。

郭資任此職,連任十八載,直至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北京行部完成曆史使命,方裁撤。此時為永樂十八年底,即1420年底之事。

北京行部,是曆史上獨特機購。做為北京行部一把手一一尚書郭資,自然擔負重要特殊使命,這最重要一項,便是營建北京,迎接永樂皇帝遷都定鼎。此《明史.郭資傳》記載明确無誤,亦為曆史真實。

所以,言郭資“北京建成後,改任行部尚書…”一是與史料不符,再是與史實不合。

郭資改任不假。是由戶部尚書兼北平布政使司之職改任。時間卻相差十八年,真有點差别太大了。

郭資曆史上,曾三任戶部尚書。首任後不足半年,即主要為營建北京,即奉诏改任北京行部尚書。

其次《白話精華明史》言郭資以北京行部尚書,“統領六部事務”之言亦有誤。

北京行部,機構設置,仿朝廷之“國務院”之設。但因為是地方行政機構,是“内設六曹”而非“六部”統領之。那六曹?和朝廷六部相對應,即吏、戶、禮、兵、刑、工。

為“六曹,”非“六部。”北京行部尚書,非丞相之職之地位,其品級與地位,高于布政使,和朝廷六部尚書相同。所以,似不存在統領六部之事之權之職。

人物傳記明史郭惟賢傳(讀明史再說郭資)4

第三是言郭資在燕王朱棣靖難時擔“主要掌管供給軍饷”之責。

此處,與文言原版《明史.郭資傳》記載相同。但文言文記載,字字珠玑,一字别有或多有深意。

軍饷,古代指軍人的薪奉和給養。其中給養,意義較廣,可指糧食、布匹等物資供給。而現在,多單指軍人薪資。

如果用現代思維和認識理解,易造成一定程度單薄理解,那就是郭資負責靖難軍隊薪資待遇之事。從而易忽略更為廣泛職責一一給養即軍用物資保障供給。

如能加兩字即成為“主要掌管供給軍饷給養,”似是語法上無錯,亦更能讓人全面理解。

上述,本着還原細節真實之初衷,亦本着商榷與探讨之意而言之。由于學識疏淺,水平一般,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2019.10月寫成十洲小雅室.選自巜郭資文化初探》之文)

人物傳記明史郭惟賢傳(讀明史再說郭資)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