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一職場網 文馨
作為一個跋涉過10年地産,從最底層的文案一步步攀爬到集團企劃總監的我,在操盤過上萬棟房子後,我想跟你聊聊什麼是職業規劃的問題。
之前我是寫過一篇文章,叫《警惕,你正處在35歲現象的高發區》,感歎200多條唏噓的人生後,我又發表了一篇《你恐懼的“35歲現象”對将來的無能為力》,今天,我想從這4點說一下我的認識,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1.如何選擇一家适合自己的公司?
2.畢業後,我該去哪個城市?
3.決勝職場的10項軟實力!
1.如何選擇一家适合自己的公司?公司作為職業生涯發展的一個關鍵平台,與選擇職業是同等重要的。
一般情況,判斷公司優劣有幾種:
1)公司規模大。譬如在許多年輕人看來,跨國公司就比私人公司要好一些。
2)公司福利待遇好。大公司常常能夠提供更高的福利待遇,那些在紐約股票市場和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挂牌上市的公司還提供股票和分紅計劃。
3) 公司在行業的地位。該公司的産品和技術在行業處于前幾名,那些排名靠前的公司對于求職者來說更具吸引力。
這些是我們通常覺得優秀的公司,然而剛畢業的你可能不懂,真正的好公司是具有很強針對性的,需要根據你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人生追求的不同階段而應有所區别。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如果我的職業選擇是成為一名高級職業經理,那麼外企的工作經曆會更公平,更有利于提升職場地位。因為大公司複雜的組織運作能幫助你了解種種職場遊戲規則。但是,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獨立創業者,那麼外企可能成為一種障礙,在一種成熟的企業文化下容易養成一種按部就班的行事風格,過分職業化有時也會逐漸消磨個人的創造性,過分官僚化和組織結構的多層化會讓人沉湎于公司内部政治中不能自拔。
所以,建議:要經過多方分析後再決定最合适自己的公司,充分考慮個性、景氣循環、産業前景等因素。
我有個同學,個性積極富有冒險精神的人,當初他考慮小公司或高風險高機會的公司,但是對于個性穩健型的人另一個同學,擇以大公司優先,大公司即便在景氣不好時,也較為沉穩。而小企業就會相對更敏感,像人力與福利就容易緊縮。但景氣好了,小企業比大企業更有彈性和機會獲得大步增長。
如果這個産業已經走下坡路,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就算你再努力,也隻是一份穩定的工作,要開創新局面将事倍功半。
因此,判斷公司優劣的針對性很強,應該更多地從内在需要出發,而不是公司外在的規模和形态,以下是另外幾種價值取向:
與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否相互匹配,能否有利地提升個人的職業地位。
是否能夠提供更多的個人發展機會。
公司文化氣氛是否與個性相吻合。
綜合以上價值取向,或許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判斷一個公司的好壞,其标準是個人的工作價值觀、公司的價值觀、公司發展現況、企業文化等相互構成之交集的多少。
2.畢業後,我該去哪個城市?
一定要記得,從來沒有一種工作叫錢多、事少、離家近。
所以,别被 “離家近穩定好”框住,大城市能給的是最貴的機會成本。
以前一個做生意的客戶跟我講過:
他也不是學校畢業第一天就做老總的。剛開始做銷售的時候,他隻是馬路上的基層銷售人員。隻要太陽還沒有下山,他就一定在外面跑客戶,找商機,做事情。等太陽下山了,客戶也下班了,他就會回辦公室做兩件事:第一,把一天跑下來的東西做一個總結;第二,把明天要去拜訪的客戶的資料再做個總結。常常是一擡頭,已經淩晨兩點了,這才忽然想起好像還沒吃晚飯,或者是好久沒上廁所。起初進貨那幾年,他要來回跑好幾個千裡之外的城市,來回比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一個,如果隻為了圖省事,完全找一個近一點打發掉,但這樣隻會把自己堵死。
當然,單純的說去大城市或固守一隅哪一個就完美,沒有。
我隻是建議大學畢業之初,去機會更多、平台更大的大城市發展,一方面激烈的體制會激發你的潛能,另一方面,較大的成長平台、成熟的培訓體系、更寬廣的視野,讓你更容易在最短的時間達到更高的職業高度。而二三線城市,無論是地域限制、薪資水平、平台機會,是遠遠不及的。
每種自由,都有代價;每種選擇,都有成本。機會成本,讓我們明白,被我們忽略的,可能才是最貴的;沉沒成本,是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要修煉的斷舍離;邊際成本,讓我們清楚,是死在了現在,還是活在未來。三個成本合起來,就是我們這一生的成本。
3.決勝職場的10項軟實力!
所謂職場核心競争力,就是“不可複制”的能力!那職場核心競争力到底是怎樣構成的呢?
職業發展,無非需要兩種實力:“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簡單地說,就是硬件,比如學位證書,英語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等等。這是你步入職場的敲門磚。比如有些單位,就要本科以上學曆;或者單位職稱評定,要求達到一定學曆。這時候,是“硬實力”在起作用。這些實力都是可以通過學習達到的,是可以複制的,比如你能拿到學士、碩士學位,别人也能拿到。這時候,這種能力就不能成為核心競争力。
硬實力排除在外,能夠成為核心競争力的,自然就是“軟實力”。實際上,這也是許多用人單位更加在意的地方。而在職場上,至少有80%的人不具備這種“軟實力”。
1)确立職業規劃。
很多人之所以問題重重,最根本的原因是目标的缺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
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隻有15%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依靠人際關系、處世技巧。
3)掌握溝通的藝術
有統計顯示,在職場中有30.43%的人與領導關系很好,容易溝通;57.97%的人與領導關系一般;10.14%的人與領導關系不好,經常背後抱怨;1.45%的人與領導經常有沖突。可見,有一大部分職業人士,在與老闆或上司的相處過程中,缺乏溝通,并由此帶來很多困惑、無奈甚至消極的情緒,不僅影響了工作效率和效果,也耽誤了自己的職業前程。
4)不斷學習的能力
如果是大學生,你問問自己:最近半年來有沒有學到讓你明顯進步的知識?如果是在職人員,你應該問問自己,最近半年,是否依然在原地踏步?你的能力提升了嗎?你為公司又創造多少價值?
5)找到自己的長處,并積極利用
“木桶理論”告訴許多人一個道理:要想進步,必須彌補自己的短闆。于是很多人受這個理論的啟發,積極彌補自己的“短闆”,而忽略了對“長闆”的重視!“短闆”不是用來彌補的,是用來規避錯誤的,這不是你發展的重點。用在職場發展上,你一定要明白,要找一份能夠發揮自己的長處的工作。
6)努力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
看到别人一個月拿到上萬塊,憑什麼?資曆和經驗。
資曆從何而來?工作忠誠度。幹個三個月就跳槽,怎麼可能升職加薪?
經驗又從何而來?行業忠誠度。幹個半年就轉行,怎麼可能獲得成長?
要想在一個公司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起碼得工作一年以上才有可能。要想在一個行業獲得成長,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起碼得工作3年以上才有可能。
沒有資曆和經驗,就别指望拿高薪!
7)積極的工作心态
多方位綜合性提升策略:
第一,擁有更多别人不可替代的熟練的技能;
第二,更體現的職業形象,包括得體的外貌打扮、自信的态度、充沛的能量、積極的心态,就比如穿着跟老闆一緻的風格是最為保險的上策,這會幫助你和老闆創造相互的認同感,是在”精明“程度上和老闆做的一些最基礎的匹配;再如,目光有神,身體舒展,做事态度積極,做事的心态堅定誠懇,說話溝通中語言表達清晰肯定,有力量的身體語言,不慌張,淡定的氣質等等,都會幫助你提升你的向上管理之道,與領導與部門同事與客戶的處理中,都會建立起良好的有建設性的信任關系。
8)學會做人
“要做事,先做人。”做人最重要的三條原則:
第一,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對待每一個人,都要懷着寬容和感恩的心。正如李嘉誠先生所言,“凡事都留個餘地,因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錯處,可以原諒人的地方,就原諒人。”
第二,學會傾聽。學會傾聽就是學會一種美德,一種修養,一種氣度。切忌中途插話或打斷他人,否則會被視為不禮貌和缺乏修養。一個謙虛好學的人,一個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個會反思的人,永遠懂得傾聽!無論什麼時候,傾聽都顯示出一個人的職業素養。
第三,誠實守信。
9)有所為,有所不為。
職場也有職場的規矩。很多人工作許多年仍然不知道哪些是不可踏入的“禁區”,哪些是不可觸犯的“天條”,結果到頭來自己的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還在那裡直抱怨。
“識時務者為俊傑。”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是職場發展非常重要的必修課。
10)積極的心态。
人總是會遇到挫折的,人總是會有低潮的,人總是會有不被人理解的時候的,人總是有要低聲下氣的時候,這些時候恰恰是人生最關鍵的時候,因為大家都會碰到挫折,而大多數人過不了這個門檻,你能過,你就成功了。
職業生涯就像一場體育比賽,有初賽、複賽、決賽。初賽的時候大家都剛剛進社會,大多數都是實力一般的人,這時候努力一點認真一點很快就能讓人脫穎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歲做了經理,有的人遲些也終于赢得了初賽,三十多歲成了經理。然後是複賽,能參加複賽的都是赢得初賽的,每個人都有些能耐,在聰明才智上都不成問題,這個時候再想要勝出就不那麼容易了,單靠一點點努力和認真還不夠,要有很強的堅忍精神,要懂得靠團隊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長遠的眼光……
逆境,是上帝幫你淘汰競争者的地方。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且,絕大多數的人,絕大多數的時候,人都隻能靠自己。沒什麼背景,沒遇到什麼貴人,也沒讀什麼好學校,這些都不礙事。關鍵是,你決心要走哪條路,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準備怎樣對自己的懶惰下黑手。向前走,相信夢想并堅持。隻有這樣,你才有機會自我證明,找到你想要的尊嚴。
這是李嘉誠說的,也是我正在努力的。願你,如此。
作者,文馨,跋涉過10年地産,操盤過上萬棟房子,在人生的33歲渡口,抛棄光環、離開體制。現為第一職場網合夥人、向上管理金牌講師。精進路上,與你同步提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