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幼兒園不能設學前班#的新政後,來自江蘇的寶媽周瓊第一感受就是自己的錢包可能要吃緊了。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确提出:小學嚴格執行免試就近入學,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内容,不得設學前班。
周瓊的女兒佳佳現在就讀于公立幼兒園大班,下半年幼升小。她一直在考慮要不要把孩子送進私立小學。據周瓊介紹,當地公立小學有十幾所,但私立小學隻有兩所,離家非常遠;公立小學一年的學費幾千塊錢,私立小學一年學費四萬五。周瓊的老公感歎,“私立一年的學費,可以上十年公立。”
又貴又遠的私立小學,為什麼令周瓊如此心動?
“公立小學升學率沒有私立小學高。”周瓊一語點破,私立小學畢業的孩子掌握的知識點相當于公立初中畢業孩子所掌握的。在多數家長的心裡,口碑最好的是兩家私立小學,私立初中亦是如此。
周瓊告訴未來網記者,佳佳所上的公立幼兒園不允許提前學習,所以佳佳上小班,周瓊就給她報了啟蒙班和興趣班,一年投入三萬左右。
反觀佳佳書法班的同學,上的私立幼兒園,雖然每天來回近兩個小時接送,但學數學、拼音、英文。周瓊發現,公私立幼兒園用的教材都不一樣。
有許多已經上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的家長告訴周瓊,幼小銜接一定要上。尤其是拼音,重中之重。英文的話,1-3年級老師不怎麼管,3年級開始,一下子變難,馬上試卷做題。“孩子基礎不紮實,後面再抓也困難。”
來自洛陽某小學一年級班主任齊靈也反映,幼升小的孩子基本都上過學前班或者校外培訓機構的幼小銜接班,學校招生時也會詢問孩子是否上過學前班。“雖然學前班的學費一個月幾千塊錢,但還是抵擋不住家長的‘自願’。”
“盡管幼兒園堅守着以幼兒身心健康為本的科學教育理念,但來自小學課業競争的學習壓力仍然不可避免地傳導到幼兒身上。”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華愛華表示,由于沒有從學校評價和教師評價上改變,仍然看重分數和升學率,也由于把增加重點學校數量作為擴大優質資源的指标,這就增加了家長競争的可能性。
華愛華指出,教育行政部門也在小幼之間堅持抓兩件事,一是禁止小學的招生考試,二是防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然而由于幼兒園大班與小學一年級之間的巨大鴻溝,對解決入學初的學習負擔下移問題,并沒有明顯的效果。
除此之外,周瓊還從其他家長處了解到,“講求素質教育的公立小學,有學校不讓布置家庭作業的,但小孩子玩性大,自覺性普遍不高,缺少作業的練習,學習成績相對來說也不行;有學校布置家庭作業的,老師不批改作業,讓家長批改。所以很多雙職家長都會選擇把孩子送到晚托班和培訓班。”
“目前共育模式基本上是單向的,所以家園和家校的矛盾突出。”華愛華坦言,在幼兒園方面,要麼家長需求至上,迎合家長小學化的需求,要麼課改理念至上,對家長的焦慮行為不予理會;在小學方面,則是學業至上,一味要求兒童适應小學,家長協助學校。
在線教育推波助瀾,5歲孩子一天學十門課
華愛華稱,家園、家校之間對教育的科學理念不能形成一緻認同。在學校減負的情況下,家庭的着力大小,就成了孩子學業賽場上的關鍵。
佳佳從5歲上中班開始,就進行興趣班考級,現在的她舞蹈5級,兒童畫3-4級,鋼琴和書法由于需要練習,則等到小學,看情況進行考級。
“現代社會需要搶占教育資源,所以很多家長都會全面考慮,有個證書,之後升學是加分項;如果成為藝術特長生,也是進好學校的另一條路。”周瓊認為,為了以後更高的起點,别人家的父母都在努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最近的熱播劇《小舍得》,也巧妙使用了教育中備受诟病的“劇場效應”诠釋了當代的“教育内卷”,即你本來不焦慮,當周圍的教育環境有變化,其他家長開始采取非常手段的時候,再佛系的家長都沒有辦法淡定。
《小舍得》中所解釋的“劇場效應”(圖源愛奇藝)
周瓊最為焦慮的時候是去年,在線教育正值火爆,她給上幼兒園中班的佳佳報了各式各樣的在線課程。最多的一天,佳佳要學10門課程,每科大概學10-20分鐘。“早上上學途中,讀20分鐘左右的成語、繪本故事;下午3點半放學回家途中,上在線的語文課和英語課,每科學20分鐘;晚上回家,上聰明派的數學課以及寫字、畫畫等課程。但這遠遠不夠,舞蹈、鋼琴等線下課程佳佳從小班開始學了,基本安排在周末。”
“主要因為很多在線機構推出了低價課、0元學,看起來性價比很高,就嘗試給佳佳報了。課程顧問會建家長群,在群裡每天給家長‘打雞血’,發一些‘别人家孩子有多優秀’之類的話,催促家長續報課程。”周瓊回憶道,那時候她也會加很多雞娃群,群裡的寶媽會每天發自己的雞娃計劃、分享教學資源、曬雞娃成果,看過“别人家的孩子”,自己愈加焦慮。
在每天上萬條信息中,周瓊給佳佳報的在線課程愈加增多。但随之到來的,是在線教培機構産生的各種問題。
“教師資質良莠不齊,給佳佳報的英文外教一對一培訓班,号稱有外教資質。但外教隻是長了張外國人的臉,說的英語都有口音,資質也很難查證。”周瓊吐槽道。
周瓊還經曆了在線教育機構七彩熊繪本負責人卷錢跑路事件,為了維權退款,她查找了各種投訴的渠道和相關法律。她戲稱,“自己都快成為業餘的律師了。”
更讓周瓊感到郁悶的是,給佳佳報的數理思維培訓品牌聰明派的“幼升小數學思維課”,
課程裡有一個“倒計時做計算題”的闆塊,計算的是20以内的加減法。“雖然是遊戲化教學,但孩子太小沒辦法理解,又害怕倒計時,為此哭了好多次,還對學數學有了陰影。”
“幼兒提前小學化,還有一些隐患是家長考慮不到的。”以語文為例,齊靈告訴未來網記者,很多孩子在學前班就練習拼音和漢字。但到一年級之後會發現,由于學前班老師的錯誤教法,孩子們很多漢字的筆畫、名稱都寫不對,書寫和握筆姿勢也不對,但已經形成了習慣,很難改正。
經曆各種踩坑,又考慮到孩子的視力問題,周瓊給佳佳退了許多在線課程,也退出了許多雞娃群。“但在線教育廣告太多了,公交站台、地鐵、短視頻平台,包括在家打開網絡電視看個綜藝。之前還能跳過廣告不看,現在綜藝的每個環節都會穿插教育廣告,躲都躲不掉。”
周瓊并非在說笑。跟誰學創始人兼CEO陳向東曾稱,在線教育頭部10家機構僅僅7、8月的暑期市場廣告投放量,就可能超過100億元人民币。
無處不見的教育廣告,蔓延家長圈的“雞娃”教育,周瓊已經陷入焦慮的漩渦之中……
要解決“合力”和“增效”兩個問題
“很多人将其怪罪于家長的望子成才心切,怪罪于社會培訓機構的推波助瀾,于是千方百計向家長宣導科學的理念,卻效果不佳,想方設法治理社會培訓機構的不規行為,卻屢禁不止。因為這些做法盡管正确,但隻是治标。”華愛華認為,要解決的,一是聯動機制的研究;二是課程與教學的改革研究。
首先,聯動機制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合力”,建立幼小互通的學習共同體,以及完善家園校共育機制,這是解決教育生态的關鍵。而《指導意見》首次提出的“雙向銜接”,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是向小幼一體化邁出的第一步。至少通過機制的研究,可以打破小幼之間互不往來,各行其事的局面。
據記者了解,全國各地已經開始了實踐探索。華東師範大學學前系在人才培養的層面上進行課程改革,專設了幼小銜接課程模塊,将數學、科學和語言領域的教學内容拓展到了小學二年級。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則推出“啟程課程第一周”,開展了關于在一年級包班制的教育教學方式,即兩個班主任教多學科,兩個班主任如同一個家庭的“爸爸”和“媽媽”,既能最大限度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又能在班級管理上向幼兒園一個班配有主班、配班兩位老師的模式靠攏。
華愛華同樣指出,《指導意見》中,關于完善家園校共育機制,意味着目前注重了“共育”。對于家園、家校矛盾突出的問題,應該強調家園校關系中的“協商”意識,提出協商性家園校共育。
其次是課程與教學的改革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則是“增效”。
《指導意見》要求小學低年級“适度減少課程内容,減緩教學進度”,從而達到“減緩銜接坡度”的目的。這不僅符合幼小銜接的思考邏輯,而且有事實依據。
“小學一年級的教材内容非常多,老師每學期都有自己的教學進度。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有基礎的,班裡沒有上過學前班的,肯定還是跟着‘大部隊’走。”齊靈指出目前一年級教學的現狀。
在華愛華看來,盡管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在持續推進,中小學則始終難以擺脫高考指揮棒的影響,知識内容多而學業負擔依然沉重,幼小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
“我們仍要思考的是,教學進度快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華愛華指出,目前各學段的學業競争力主要放在了“超前學習”和“反複刷題”上,用加快進度來為反複刷題騰時間,尤其校外培訓機構助力學校超前的前提下,很多地方的升學選拔也以超前知識獲得為标準,于是從學前一直超前到高二,最後可以騰出整整一年的時間為高考刷題。表面上似乎是一種時間的平衡,殊不知,用趕時間來強化知識,反映的是教學的低效率。
“通過課程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實現增效才是關鍵。”華愛華指出,需要思考如何以一種科學的态度來對待教與學。例如,小學的作業量多少合适?用什麼方法來強化知識最有效?學習中的無用功占了多少時間?罰抄的懲戒方法是否合适?怎樣區分機械重複與有效練習?怎樣的課堂氛圍能讓兒童保有持續的熱情?幼兒園如何在去小學化的前提下做好入學準備?……
《指導意見》更是對入學準備的内容和入學适應的教學方法做了提示。即小學的教學方法應當向幼兒園靠攏,而不是幼兒園的教學方法上向小學靠攏,而幼兒園的入學準備内容卻應為有助于小學的學習而奠定基礎。
來源|未來網 作者:聶菲
來源: 未來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